提到奶片,人們通常會認為它是奶製品的一種,能幫助更便捷地攝取營養。
然而,新京報記者近期對北京市場銷售的22個品牌、36款“奶片”產品調查發現,超四成產品使用的主料是植脂末、含乳食品基料粉等非乳粉成分。同時,部分“羊奶貝”“駝奶貝”所用的的核心成分添加量成謎,而5款標稱含牛初乳的“奶片”中有3款牛初乳添加量僅0.5%,1款添加量僅0.3%。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指出,這類產品與消費者心理預期產生較大差距,“涉嫌誤導消費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等權益。”
36款“奶片”超四成用的主料非“奶”
自3月7日起,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商超、便利店、母嬰店、新型零售門店等渠道,收集到22個品牌的36款奶片、奶貝類產品信息,發現超四成產品使用的主料是植脂末、含乳食品基料粉等非乳粉成分,這與消費者對“奶”字的預期相差甚遠。
國標《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規定,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不按遞減順序排列。因此排在配料表首位的成分,一般來説在食品原料中含量最多。
以此為依據,36款“奶片”中,有21款主料(指配料表首位)為乳粉,佔比約58.3%。另有10款主料為含乳食品基料粉,4款主料為植脂末,涉及“功夫小鴨”玩具乳片,“丹頓”原味牛奶糖,“小豬佩奇”奶片糖,“賽味館”積木形奶片糖,永輝“饞大師”原味奶貝,“雪原”含牛初乳奶貝,“牧諾”益生元羊奶貝,“草原紅牛”益生菌含乳片等。此外,“奶片”的含奶量標註也是五花八門。標註乳粉含量的有14款,且含奶量顯示從25%到81%不等。有19款產品即使添加了乳粉,也沒有做任何含量標註。
“丹頓”原味牛奶糖主料為植脂末。
公開資料顯示,植脂末又稱奶精,是以精製植物油或氫化植物油、酪蛋白等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北京一位乳企研發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從成分看,含乳食品基料粉也是植脂末的一種。植脂末有奶香味,但口感與奶粉相比較差,企業使用植脂末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減少奶粉的使用、降低成本。“目前每公斤全脂奶粉的價格大概是37元,而植脂末不超過10元。”
該研發人員還提到,“植脂末中的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太好。凡是有看配料表習慣的消費者,看到‘植脂末’可能就對產品印象不好了。”
國標《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應標示出反式脂肪含量。如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3克時,可標註為“0”。 標稱樂達食品(東莞)有限公司委託生產的“小豬佩奇”奶片糖(原味),標註的反式脂肪酸單位含量就有0.5克,產品主要成分為植脂末。
“小豬佩奇”奶片糖(原味)主料為植脂末,反式脂肪酸單位含量為0.5克。攝影/王思煬
此外,從營養成分來看,“奶片”中的乳粉添加比例越多,蛋白質含量通常越高。如標稱全脂乳粉添加量≥81%的“都市牧場”牛奶片,單位蛋白質含量達18.2克。而以植脂末或含乳食品基料粉為主料的14款“奶片”產品,單位蛋白質含量普遍不高。如“功夫小鴨”玩具乳片主料為植脂末,全脂乳粉添加量未標註,單位蛋白質含量3.2克,為36款“奶片”中最低的一款。
山東一家奶片代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市面上銷售的奶片,奶粉含量多在40%-60%,在不含包材、運費等其他成本的情況下,如果加工量在100萬片-150萬片,則每片(2克)奶片的代工成本為5分錢,量大還會價格從優。該負責人説,市面上所售部分含奶量在20%、30%,以植脂末為主要原料的奶片,每片代工成本可再便宜1分錢。
部分“牛初乳片”中牛初乳添加量僅0.3%-0.5%
除常規“奶片”外,市面上還有不少“駝奶片”“羊奶片”“牛初乳奶片”及“益生菌奶片”,但其中的駝奶、牛初乳等特殊成分的實際含量並不高。
在新京報記者統計的36款“奶片”中,有5款標稱含有牛初乳。據產品配料表,“都市牧場”牛奶片(牛初乳原味),“樸珍”含牛初乳奶貝,“雪原”含牛初乳奶貝三款產品中的牛初乳添加量在0.5%左右;“賽味館”牛初乳奶棒(牛奶味)牛初乳添加量僅為0.3%;“小奶花”含牛初乳奶貝貝中牛初乳粉含量最高,但每100克添加量僅為5克。
而在“駝奶貝”“羊奶貝”中,其相關核心成分含量普遍成謎。如“淘氣牛”駝奶貝,其駝奶粉位於配料表第六位,未標註含量;“牧諾”益生元羊奶貝(原味)及“恩禾金”羊奶片(原味)、益生元羊奶片3款產品中,羊奶粉均位於配料表第二位,但均未標註含量。
“淘氣牛”駝奶貝中駝奶粉位於配料表第六位。
內蒙古牧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3月11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產品的標識標誌都通過了第三方機構審核,出過檢測報告單,產品沒有標註羊奶粉含量的原因可能是“國家沒有標準讓標”。至於產品中具體含有多少羊奶粉,他表示出差在外不方便詢問研發部門。“淘氣牛”生產方呼和浩特市馬勒情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回覆。
“加駝奶粉、羊奶粉不是不可以做,但成本高,像駝奶粉現在均價達到了五六百元一斤。當然,也可以只加一點作為噱頭,不一定非要加多少是不是?”上述山東一家奶片代工廠相關負責人透露,如果產品名稱叫“駝奶片”“羊奶片”或“牛初乳奶片”,含量通常只要≥5%即可。在成本方面,該負責人稱,奶粉含量在50%以上的奶片每片成約為5分錢,如果是“駝奶片”“羊奶片”或“牛初乳奶片”,要加相關成分,“每片代工成本差不多6分錢。”
對於標稱添加了益生菌的“奶片”產品,該負責人稱,奶片中添加益生菌需要特殊工藝,菌種的活性保持無法跟益生菌粉相比。“其實片劑加益生菌沒什麼用,一加熱就沒了。”
雲無心表示,一些“駝奶貝”的主要成分是麥芽糊精和糖,“叫‘駝奶貝’,其實駝奶粉少得可憐。這種商品名稱屬於監管灰色地帶,也容易引起消費者誤會。”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如果產品實際含量只有0.5%或5%,但產品名稱叫作“駝奶片”或“羊奶片”,會與消費者心理預期產生較大差距,與理性的商家信息披露要求差距也較大,“這樣的產品涉嫌誤導消費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等權益,需要糾正。”
奶片產品尚無統一強制性標準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奶片、奶貝類產品主要分為堅實型壓片糖果、含乳固態成型製品兩類,尚無統一的強制性標準,一些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標準。
壓片糖果類“奶片”多執行的是《糖果 壓片糖果》SB/T 10347—2017。該標準是商務部頒發的推薦性標準,對“奶片”類產品沒有專門規定,對含奶量、蛋白質也未限定數值。
而被不少消費者視為地方特產的奶貝類產品,大多執行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乳粉制固態成型製品》DBS15/002-2011。該標準對產品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求為≥6.5%(添加蔗糖),未添加蔗糖的產品則蛋白質含量需≥8%。
不過一位內蒙古傳統乳製品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當地生產奶片類產品的廠家很多,但奶片、奶貝並不是內蒙古傳統奶製品,“因為含奶量少,我們很少吃這種東西。奶片加工比較簡單,機器設備一到就行,不像傳統奶製品需要很多人工。很多產品打出‘內蒙古’的旗號,可能是因為我們這邊奶源比較多。”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一款標稱汕頭市金多寶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立仔蒙古奶貝”,產品包裝上印有蒙古包圖案,但實際產地在廣東汕頭,產品配料由葡萄糖、植脂末、牛奶味香精、檸檬黃構成,甚至連乳粉都未顯示添加。
對於“蒙古奶片”的名稱含義,汕頭市金多寶健康食品有限公司3月11日向新京報記者解釋稱,其產品中使用了內蒙古的奶源,但由於添加量較少,所以未在配料表中標註。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廣告協會法律諮詢委員會常務委員朱巍認為,該產品標稱“蒙古奶片”,“這個‘蒙古’究竟是品種上的蒙古羊的奶?駝的奶?還是產地在內蒙古?非常容易混淆,涉嫌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