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夏季天氣越來越熱,氣温高,濕度大,各種致病微生物極易生長繁殖。因此,夏季食物很容易腐敗,再加之蒼蠅叮爬,污染食物,如果吃了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患者往往有腹瀉、噁心、嘔吐、腹痛、脱水、休克等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會因器官衰竭而死亡。那麼,在夏季該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呢?
選購新鮮的食材
我們所説的食物新鮮是指食物及其原料應該具有其原本的色、香、味,沒有出現腐敗變質及其他異常反應。要選擇儲藏條件較好、符合衞生要求的正規商場、超市和市場,要購買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觀察是否新鮮,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等現象。特別是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應的條件(一般冷藏温度為0-4℃、冷凍温度為-18℃以下)。
購冷鏈食品時購買有"食品安全追溯碼”的冷鏈食品,進口冷鏈食品可通過掃描所在省市冷鏈追溯碼查看產品檢測檢驗和追溯信息。儘量避免網購、代購境外及國內有病例報告地區的冷鏈食品。採購食品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冰鮮食品在選購、清洗、加工時注意個人防護和外包裝消毒,佩戴口罩、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觸,事後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前不觸碰口、鼻、眼等部位。
食品應燒熟煮透
很多時候,引發人們食物中毒是因為一些熟肉製品、豆類製品等在食用之前,沒有充分加熱,其中的各類致病菌沒有被殺死所致。因此,我們在食用熟肉類製品、牛奶、豆漿等之前,要注意徹底加熱,各個加工環節的温度都要超過80℃,將食品燒熟煮透,殺滅病原體及植物中原本含有的各類毒素。例如四季豆要翻炒均勻、煮熟、燜透。加工好的熟食應當在2個小時內食用,超過2個小時,需要再次要充分加熱後方可食用。
家庭烹飪菜餚要燒熟煮透,這是做菜最基本的道理,但卻最輕易被忽視。有一些菜確實是七八成熟時味道最好,可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則可能對身體有害。飯菜在被煮熟蒸透後才能殺滅病菌,才能真正成為安全可入口的食物。
要妥善儲存食物
在夏天必須要注意將需要儲存的食物的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是10℃以下。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購買後儘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過長導致腐敗變質。
在儲存食物時,要注意將生食、熟食分開來放置,要注意將新鮮的食物與剩餘的食物分開來放。烹調好的食物室温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剩菜、剩飯等要及時冷藏,冷藏時最好用保鮮膜包好,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並確認無變質後方可食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冰箱不是保險櫃,也不能永久的保證食物新鮮。冰箱內存放食品不宜過滿,要定期除霜。瓶裝、罐裝、利樂紙盒、真空包裝等包裝食品,即開即用,開啓後應及時冷藏且不宜久存。要注意在冰箱儲存的熟食製品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致病性細菌大量繁殖導致人們進食後引起食物中毒。
講究衞生,防止交叉污染
要講究環境衞生、食品衞生和個人衞生。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衞生。應重點預防食品以及食品製作環境、工具、容器、設備、設施間形成的細菌性交叉污染,特別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與半成品、食品原料間形成的交叉污染。
飯前便後洗手,外出不便洗手時可以用酒精或消毒濕巾擦手。平時使用的碗筷要記得保持清潔乾淨,聚餐時使用公筷。接觸廚房用具的抹布每天消毒晾乾,保持廚房清潔衞生,及時清理廚房垃圾,防止滋生蠅蟲。
食材烹飪前要洗淨,加工製作用餐具、砧板、容器應生熟分開,且用前用後及時清洗。加工涼拌菜的蔬果要現吃現做,老人孩子儘量少吃過涼的食物,否則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反應。
外出就餐時應選擇衞生條件好、信譽度高的餐飲單位
聚餐要遵守各地防控新冠疫情的相關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離,提倡公筷分餐,減少外出就餐。外出聚餐應選擇食品衞生條件好、信譽度高的餐飲單位。自覺拒絕環境衞生差、餐飲具不消毒等食品安全狀況差的餐飲單位。
不要在無相關手續的攤位購買肉製品尤其是散裝肉製品,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製品誘發的食物中毒案例較多。由於肉類營養多,不僅人們愛吃,細菌也易在其中繁殖。
無相關手續的攤位往往衞生條件差,肉製品沾染細菌的機會更大,而且販賣的肉類和其他食物大多不在冷藏設備中保存,保質保鮮時間短,質量無法保證。這些食物在夏天非常容易腐敗變質。
正規商場或專賣店的配套設施完備,可以在那裏放心購買肉製品,而且他們的供貨渠道比較固定,即使出現問題,執法部門也能查清來源進行補救。
保存可疑食品,及時就醫,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圖源:網絡
在家或在外就餐時如果發現食品衞生問題,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存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飯菜留樣,並立即向市場監管部門和衞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出現腹痛不適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應儘早就醫,以便得到及時救治和調查處理。
(頂端新聞 來源: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