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在紀錄片《生命·成長》中,心理學家賀嶺峯説出了3種能讓孩子獲得快樂的能力,那就是:培養孩子學會做飯,享受獨處的快樂,和一個能帶來成就感的愛好。

學會做飯很重要,因為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而這也間接註定是他們未來的生命是孤獨的。

當父母和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可以給孩子孩子帶來幸福感和温暖呢?

大概是美食了吧,美食不僅可以治癒內心的疲累,還可以給一個空曠的房子增添煙火氣,帶來温暖和快樂。

想吃什麼,不管什麼時候,何種境遇,都可以自己做。

學會享受獨處的快樂,即便沒有人喜歡自己、愛自己,自己依然可以玩得很開心、很愜意。

培養孩子一個能帶來成就感的愛好,讓孩子在工作或者業餘也能找到自身的價值感和自我定位。

這三種能力並不是特別突出,但卻足以讓孩子未來的餘生充滿着温情、樂趣和治癒。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你相信一個5歲的小女孩會獨立做飯嗎?

或許這確實有點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但是事實上一切皆有可能。

電影《小花的味噌湯》裏面的安武花,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超乎想象的5歲女孩,5歲能夠獨立做味噌湯和便當。

這麼一個獨立的女孩,背後卻隱藏着一個悲傷的故事。

小花的媽媽千惠,因為患乳腺癌,當初懷孕的時候,原本不想生下小花。

可是去醫院檢查時,看見一個小小的生命就在肚子裏,想要打掉的堅定決心又讓她退卻。

最終她不得不求助爸爸,可是爸爸卻跟她説“豁出生命去生吧”。

真是知女莫若父,爸爸“狠厲”的話語裏藏着對女兒深沉的愛和理解,他知道女兒想要這個孩子,但卻下不了決心,所以他替她下。

最終千惠順利誕下女兒——小花。

在前幾年,他們一家人平靜地度過了平凡又快樂的時光,後來隨着小花的漸漸長大,千惠乳腺癌復發,身體每況愈下,為此她不得不為小花的後半生所考慮。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想要女兒未來在自己離開時怎樣才能好好的活下去呢?

她冥思苦想很久,最終決定讓小花從學會做飯開始。

所以在小花5歲生日那天,她和丈夫為小花精心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條好適合小花身高的可愛圍裙、一把適合小花切菜的菜刀。

第二天她們就開始了這場做飯之旅。

千惠耐心地教小花做味噌湯,小花按照媽媽指導的步驟乖巧地照做,爸爸在旁邊為她加油打氣,最後等着品嚐小花為他做的“大餐”。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只會做味噌湯還不夠,媽媽想要儘可能多地教會女兒更多的做飯技能,以便小花未來能夠很好地繼續生活。

所以在小花把味噌湯做得很美味之後,她便開始教小花做便當,還跟小花説哪些菜是可以吃的、哪些是營養豐富不可以扔掉的,小花也乖巧點頭記下。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可任何事情都不會如期盼的那般一帆風順。

有一天,小花突然犯懶,想要看阿姨給帶買的繪本,不想做味噌湯,因此在媽媽

叫她去做味噌湯時,她以“今天我想看繪本”為由拒絕媽媽,還發了脾氣。

媽媽無奈,只得走過去好好和她溝通,可小花依然抗拒,就連旁邊的阿姨,都覺得千惠是在逼迫小花做自己的幫手。

即便被誤解,千惠也依然堅持説服小花去做味噌湯,因為她知道距離自己離開的日子已經不遠,如果不堅持讓小花養成習慣的話,小花將來會懈怠。

最終千惠強忍着淚水説服小花去做味噌湯。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不得不説千惠是一個很有遠見的媽媽,不管怎樣,只要女兒會做飯,就算將來自己離開了這個世界,小花依然可以靠着自己做飯的技能頑強地生活下去。

培養孩子獨立做飯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即使不依靠別人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用美食治癒內心,茁壯成長。

教會孩子享受獨處

去年疫情期間,為了安全起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都被居家隔離。

這可把那些好動的小孩子急壞了,吵着鬧着要出去玩,在家裏呆不住,躁動無比。

一個男孩就因為哭着鬧着要出去玩而上了熱搜。

他哭着對媽媽説:我想出去玩。

媽媽告訴他:外面有病毒。

他反駁:我看不見病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和病毒一起玩,超級好玩,生病就像洗澡一樣好玩。

媽媽無奈,卻也只得耐心安撫他:那是病毒,可以打敗你呀。

沒想到男孩一句話讓人笑出了聲卻又無力反駁:病毒打不敗我,我想吃病毒。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或許是“不知者無畏”,以致男孩才會説出如此有趣又好笑的話語。

但好笑之餘也給父母們一個警示:那就是孩子不知道享受獨處。

疫情期間,孩子之所以在家如此躁動不安,不過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沒有小夥伴的情況下如何打發居家無聊而乏味的時光。

很多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督促,才能消弭心中的躁動和不安。

也有孩子從小就有很明確的目標和主見,很小就知道獨處的快樂和意義。

紀錄片《零零後·一一的世界》裏面的一一,是一個從小就喜歡獨處的小女孩。

當別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成羣結隊的時候,她一個人在旁邊獨自玩的不亦樂乎。

老師還為此擔心很久,想要組織遊戲讓她一起參與進來,可依然堅持自我:喜歡單獨玩兒。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後來這個女孩也漸漸長大,大家都以為這或許會成長為一個性格孤僻的女孩,但其實不然。

一一長大後,擁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她會彈得一手好琴,喜歡閲讀,也喜歡和朋友們玩耍,但這些也絲毫不影響她獨處時的快樂。

她認為:獨處和朋友一樣重要,如果朋友是接收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那麼獨處就是整理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或許這就是獨處給她帶來的對朋友和獨處不同意義的深刻理解。

就像叔本華在《獨處的藝術》中所寫的那樣: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很多時候,不論是朋友、戀人還是最親的父母,都不可能時時伴你左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要學會與自己相處,並將孤獨的時光轉換為升值的時光。

民國著名的才女楊絳先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教會孩子學會獨處,也是教會孩子即使一個人也懂得愛生活、愛自己。

不必時時刻刻期盼別人的認可和尋找寄託,讓孩子明白: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只要不違反內心的準則和底線即可。

胡適説:“一個人的精神財富越豐富,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

深以為然,一個人若懂得在獨處時不斷利用有效時間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那麼就算未來身邊沒有良伴也不會迷失自己,從而享受獨處的快樂。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培養孩子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

大學同學薇薇是一個手工愛好者,大一的時候加入手工社,幾年下來,一直都堅持學習,不曾放棄。

在她的手上,那些看起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珠子和布料,經過她的一雙巧手的改造,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她也因此收穫了來自同學和社團成員的讚美。

後來大三時,她接管了手工社,成為手工社社長,將手工社管理經營得風生水起。

她自己也在手工社得到了提升,不僅鍛鍊了自己的管理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還接觸到很多優秀的人,豐富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就連她自己也沒想到,當初只是對手工感興趣,卻不想一個小小愛好會放射出如此大的光芒,讓自己不僅收穫了來自外界的肯定,還充盈了內心。

就像徐靜蕾所説:“演戲,收工,無論幾點,總要做兩個小時手工再睡覺。慢慢發現,做手工居然是最好的休息。

專心下去,什麼事都忘了,滿腦子都是那些好看的布料、珠子,特美。”

朋友芊華自小就喜愛畫畫,尤其是國畫,對於她的愛好,父母也全力支持,她也將這個愛好一直堅持到大學。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可學習的事情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

學過畫畫的人都知道,畫畫極其不易,甚至有些枯燥,在畫不好時,朋友也想過要放棄,但心中對國畫的熱情以及多年以來的投入與堅持,都讓她心有不忍。

從心理學上來講:興趣要變成持續發展的愛好,光憑一時的衝動是不足以支撐的,這也需要足夠的熱情和堅持。

所以即便嘴上和內心有多次的掙扎,她都堅持了下來,而她的堅持,也給她帶來了驚喜。

就在前幾天,她發了朋友圈,自己參加了市裏教師的特長比賽,併成功進階省賽。

工作之餘還能夠在其他領域閃閃發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給原本波瀾不驚的生活增添了活水。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感受來自外界的肯定和內心的自我滿足。

人生漫長,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

讓孩子擁有讓自己過得快樂生活的能力,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事。

願每個父母,都能夠有遠見卓識;培養孩子學會做飯,讓孩子用美食治癒內心的疲累和苦痛;

引導孩子學會享受獨處的快樂,在沒有人陪伴和愛護的情況下,也能夠好好愛自己,不必把情感寄託於他人;

培養孩子一個能夠給自身帶來成就感和價值感的愛好,讓孩子的業餘生活充滿樂趣,不至於乏味、草草過完一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6 字。

轉載請註明: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