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是幼兒園的一名新手教師,她發現幼兒園裏有一些小朋友一看到別人哭自己就會跟着哭,這讓她有些頭疼。但其實,“愛哭”是這些孩子富有同情心的一種外在表現。通常來説,這樣的孩子更樂於助人、與人為善,很少做出主動傷人的行為。相信大家也都在網上看到過很多校園暴力的新聞,裏邊的施暴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同情心導致的,所以同情心對孩子成長對社會穩定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長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教他體會各種感覺
要讓孩子變得富有同情心,家長首先要引導他體會各種感覺。比如孩子在得到玩具的時候手舞足蹈,媽媽就可以問他現在是不是很開心,讓他注意到自己的情緒體驗。當孩子做了調皮的事情,媽媽因此而生氣的時候,媽媽也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因為什麼而生氣,並引導他承認錯誤。家長不妨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大膽對他表露各種情緒,這樣能幫助他理解別人的感情,獲得較強的同情心。
讚揚孩子適當的行為
當孩子展現出了自己的同情心,家長要學會及時讚揚他的這種表現,讓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比如有的孩子走在路上看到乞討者或者流浪動物就會哭,這時候家長不應該忽略,更不應制止孩子哭泣,而應該及時察覺到他的同情心,告訴孩子自己也會覺得他們可憐,而且可以適時做出一些幫助他們的行為,這樣孩子的同情心在自然就能保留下來了。
家長要做好表率
家長有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富有同情心的榜樣,是他能否獲得同情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家長的實際行為其實比口頭上的教導更能對孩子起作用。假如家長帶孩子坐公交的時候,能主動給老人讓座,那孩子以後也會養成讓座的助人行為。再比如,如果家長在買東西的時候對服務員比較粗魯,孩子也很難變得富有同情心。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關注別人的善意行為
藉助別人的善意行為,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同情心教育。比如,看到別人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好的,他以後也可以這麼做。或者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遇到書中角色做了一些富有同情心的事情,家長也可以表現出對角色的讚揚,潛移默化中孩子就也能變得具有同情心了。
一般來説,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比較善良,他們在同情、幫助別人的同時,被別人幫助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他的成長環境就會變得比較健康和諧,這個社會也會因為這種助人行為變得更加美好,最終實現一種良性循環。所以,家長要學着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他最終也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