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到底是為什麼出了偏差?
執筆:毛寧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時代的主流,幾乎都是老人帶娃,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出門務工,而“隔代育兒”又成為了主流,而老人們除了對子女的疼愛,更多的則是盼望自己能“老有所依”。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幾天總是能看到隔壁的王阿姨在小區和其他奶奶訴苦,原來她最後還是決定去其他城市幫兒子帶娃,大家都特別詫異,因為王奶奶一直説自己想要自由,好不容易晚年退休了,説什麼都不會再去自己攬活兒給人帶娃的。
到底是什麼讓她就這樣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王阿姨搖搖頭:“現在形勢不同了,不去幫子女帶娃,人家最後都不會願意幫你養老。”
”就是因為總是不樂意去給兒子兒媳帶娃,兒媳婦本來就對他頗有微詞,加上今年形勢不好,她只能出去工作,這樣一來孩子也沒人帶了,兒媳婦説了“她再不來幫忙帶娃,以後就別想有人給她養老。”
這不,雖然王阿姨年事已高,還各種胳膊腿都不方便,只能硬着頭皮去幫兒子帶娃,但是隔壁的李奶奶卻語重心長的和她説:“唉,你不要以為給子女帶娃了,晚年就能有所依靠了。”
原來李奶奶在去給子女帶娃之後,不僅自己都累病了,兒子還要賣掉自己老家的房子給娃買學區房用。
我們來看看中國老人現狀1、根據《廣州日報》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1/3的年輕人存在啃老現象,28-38歲有兒有女的年輕人比例達到40.26%,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來,這些老人們可以説是既要養子女又要養孫子;
2、中國國家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項目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6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接近33.1%有抑鬱傾向;
3、中國老齡中心報告:我國老人中幫助子女帶娃的比例已經高達66.47%;
4、根據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帶幫助子女帶娃的老人中,超過6成受到過子女的埋怨和嫌棄。
5、在“老人為何願意幫助子女帶娃的調查”中,有超過4-5成的老人表示,如果不帶娃,子女就不願意養老。
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老人在帶完娃之後更加被子女“厭棄”不願意養老,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年輕人們都不願意給父母養老,但根據現實來看,父母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不能全怪年輕人。
年輕人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幾大原因1、小時候沒有父母關心
在整個兒童時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如果從小就缺失爸爸媽媽真正的關心,心理上也很難與父母親近,並且也不會理解父母的苦心。
《何以為家》裏的小男孩就把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起訴理由則是“為什麼他們生了我卻不養我?”變變形計中很多的城市孩子之所以表現的叛逆,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父母的缺失,如果沒有美好的童年,不是在父母關愛下長大,就很難有反哺的心。
2、父母帶孫子“不盡心”
子女在結婚生子之後,就是脱離原生家庭,組建了自己新的小家,最為重要的自然就變成了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因為育兒理念,或者是身體各方面原因,在帶娃的過程中出現了紕漏,那子女肯定就更加有意見,不願意全心孝順。
3、父母帶娃偏心
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很多的老人往往有幾個子女的孩子要帶,有時候難免厚此薄彼,這樣其他子女心裏就會有意見,將給父母養老的這顆皮球踢來踢去,最後老人勞心勞力,還落得無人願意養老的結果。
父母應該怎樣避免這樣情況?1、感恩教育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基本滿足,但更缺的是心靈上的感恩教育,從平時就給孩子讀一些名人故事,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感恩和孝順之心。
2、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模仿對象,只有父母身正,做好了孝順的榜樣,孩子才會將孝道刻進骨子裏。
近來也有不少寶媽寶爸私信幸孕姐,説自家娃越來越不尊重父母,這還沒長大已經開始不孝順了,長大了可怎麼得了……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性格的養成期,更多的是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這十冊兒童成長勵志故事書,幫你養出孝順又懂事的好孩子。
其中《爸媽不是我的傭人》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理解父母之愛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傭人或者天生應該的,幫助孩子學會感恩、自立、自強和友愛,奠定其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