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家裏孩子多就是幸福的象徵,因為很多老年人覺得在年邁時還能有小孩子的陪伴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
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大部分家庭會選擇再生一個孩子,希望孩子長大之後可以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扶持。
但一般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後,由於大人的精力有限,家長們都開始強烈希望第一個孩子能夠快速獨立,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無形之中就被家裏人冷落。
前段時間有新聞稱,一名10歲的小女孩跳樓輕生,只因和弟弟發生爭執後全家人偏向弟弟,覺得自己已經不被愛了才會起了輕生的念頭。
其實這樣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很多家庭覺得老大就應該讓着老二,讓許多本不應該承受這麼多的孩子在家裏受盡委屈,逐漸對生活失去信心。
作為父母,應該在兩個孩子的養育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而不是一味苛責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好。
家長如何“一碗水端平”?
1、給予孩子們相同的愛很多家庭有了二胎之後,家長們會覺得第二個孩子年齡尚小,因此需要更多的關愛和保護。但事實上無論第一個孩子有多大,都僅僅是一個孩子而已,家長們不應該強行要求孩子們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二胎出生之前,家長們可以適當詢問第一個孩子的意見,並給孩子吃“定心丸”,讓孩子明白無論家裏有幾個寶寶,他們的存在對於爸爸媽媽來説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有個第二個寶寶之後,家長對第一個孩子的關心也不能減少,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因為有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他們。
2、孩子間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們在小的時候難免會有些摩擦,這在生活中其實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很多家長會因此“小題大做”,覺得有了摩擦就一定是大點的孩子沒有讓着小的。
這樣就會導致老大覺得爸爸媽媽偏心,最後可能會真的藉此來抱怨父母和弟弟妹妹。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之間有矛盾時,不妨先靜觀其變,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些小摩擦,在必要時適當引導孩子的處理方式。
同時,家長們平時在家裏可以多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因為誰更小就更偏向誰,而是對所有寶寶都一視同仁。
3、引導孩子的思維方式由於家長們平時忙於工作和孩子的日常起居,對很多事情可能無暇分身。這時,家長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以此促進孩子的和平相處和家庭的融洽。
例如,家長們可以告訴大孩子平時多關心弟弟妹妹,因為弟弟妹妹有時不夠強,需要更強的人來保護。也應該告訴更小的孩子平時不要太任性,要多體諒哥哥姐姐。
長此以往,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可能就煙消雲散了。
《奇葩説》辯手傅首爾曾經説過,如果孩子手裏有100顆糖,那麼他分享自己的糖果是理所應當的。但如果孩子手裏只有一顆糖,大家就不能苛責他去分享。
這句話用在二胎教育中是非常合適的,只有家長們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愛,孩子才能分享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