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每當孩子放學了,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兒子,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有沒有學到什麼知識,有沒有提高成績。家長希望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各方都能優秀,不僅滿足自己的小小虛榮心,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都是大有好處的。

上小學了,學校的老師不再像幼兒園的老師,時刻都關注着學生的方方面面,他們更多的注重書本上知識的講解。一下課,就得準備着去另一個班級上課,幾乎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

有人説那不是還有班主任嗎?班主任是管理一個班的日常,但不是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個班上,他也有課要上,還有其他的工作。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然而,對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卻很少關心,家長可能認為在學校是很安全的,不用自己操心,實際情況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的嗎?

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説到,某個孩子又被誰誰誰欺負了,又誰誰誰被誰怎麼樣了。小學生,很活潑,在學校裏,能用小跑的,絕不漫步走。不管男生還是女生,都是以小跑的形式去做事情,這就容易發生碰撞,威脅着“安全”。

更有多個同學欺負一個同學的情況,把一個同學壓在地上,這就很危險了,弄髒衣服是小事,弄得傷了身體就不好了。也有一個同學欺負另一個同學的情景,而且能感受得到,被欺負的孩子經常被欺負。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孩子的“安全”問題,僅僅是身體上的“安全”問題嗎?有沒有想過心理的“安全”也會受到影響?

1、身體上的“安全”

朋友昊然的孩子,經常被欺負,今天手臂被擦破皮,明天腿又受傷了,而且每次都是那個同學弄的。找老師,老師就把家長叫來自己協調處理,那家長嘴上説會嚴加看管,可是還是欺負他的孩子。逼不得已,朋友就給孩子説:“他再打你,你必須還手,不用怕發生什麼後果,只要你敢反擊,出了問題爸爸擔着。”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後來,那個同學再欺負朋友孩子的時候,那孩子就提起板凳打過去了,那同學頭被打了一個大包。那同學的家長都不敢來朋友麻煩,據説這學期已經轉校了。

曾經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説過,孩子比欺負了就要打回去。只是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好欺負的。你不煩我,我不煩你。

2、心理上的“安全”

心理被傷害到了,比身體受傷更難治癒,很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小邱的女兒月月在幼兒園時,快樂得像蝴蝶飛來飛去,愛説愛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然而上了小學才二年級,就發現月月怎麼不愛説話了,也不怎麼笑了,甚至還説不要去上學了。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這引起了小邱的注意,就試着問月月發生了什麼事情,月月卻不敢説。在小邱的威逼下才説出了情況,她經常受到同學欺負,在她身上亂畫,還推她,向她要零花錢,被欺負了還不準給父母説,不然下次就會被欺負的更慘。月月害怕被欺負,看着欺負她的同學來了,就瑟瑟發抖,害怕去學校,因為一去學校就會被盯上。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這已經給月月造成了心理影響,讓她對學校產生了抗拒,對欺負她的同學產生了恐懼。雖然小邱找過班主任,但無濟於事,那個同學的父母根本不怎麼管她,她也根本不聽父母的。後來小邱選擇轉校,現在月月四年級了,那種開心的程度雖然大不如以前了,但性格也還是開朗了很多。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孩子慢慢長大,不可能再像幼兒園那樣處處被仔細照顧着,家長就要教孩子的安全意識,告訴孩子可能遇到的情況,如何處理,改反手時就要還手。

和孩子建立好關係,讓孩子主動説出在學校遇到事情,和是否需要幫助,瞭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所以不要只問孩子考了多少分,下次要考多少分才行。也許你該問問孩子,他在學校過得如何,有沒有被欺負!是不是“安全”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4 字。

轉載請註明: “兒子,今天學了什麼?”“爸爸,你咋不問問我今天過得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