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有什麼比看書更難
那大概是看藥物説明書
畢竟看不懂説明書
藥再多也沒用!
(文末附家庭常備藥清單)
藥品
用對了是治病的藥
用錯了是害人的“毒藥”
據統計
相信屏幕前的你
吃藥前一定也有這種困擾
那話不多説
九叔現在就開講
拿到一盒藥之前
我們要先注意右上角的標識
(為防止廣告嫌疑,部分商標做了模糊處理)
右上角的OTC標誌代
表着這是非處方藥
就是説
不用經過醫生的同意
可以自主買到
在醫院和藥店銷售
除了醫院和藥店
超市、賓館也可以銷售
一般需要拿着醫生開的處方
去正規的大藥店才能買到
標識是
細心的同學應該會注意到
緊接着OTC下面有一行黑字
這是藥物的批准文號
類似於藥品的身份證號
只有獲得這個代碼
藥品才有被生產和銷售的資格
模板是這樣的
中間的這個字母代表着藥品的類別
而如果前綴寫着
【衞藥健字】
如果寫着【衞食健字】或者【國食健字】
食品≠藥品
所以不要拿着保健食品談藥效
怪丟人的
通常來説
藥品有三個名稱
如青黴素、阿司匹林
(以上面這盒藥舉例,商品名是*阿司**,通用名是阿司匹林腸溶片)
俗話説得好
是藥三分毒
不清楚這個藥效
隨意亂吃無異於給自己投毒
一般來説
説明書上都會清楚標明
本藥適用於***症狀
藥盒子上也會標
有效期這麼重要的事情
一般外盒和説明書裏都會有
有效期至【2020年8月30日】
失效期為【2020年8月30日】
含義是一樣的
但是
如果藥物還沒有到保質期
但是外觀發生了變化
如黴點、顏色改變、膨脹
那也建議不要以身試毒
不得不説
如今生產同一種藥的廠家
實在太太太太太多了!
隨之而來的套路也很多
你買的是同一種藥
藥片規格也未必一致
有的廠家一粒藥100mg
有的廠家50mg
如果你只記住吃藥的粒數
而不看劑量
就很容易過量
舉個例子
如果醫生告訴你
原先100mg的每次吃一片
那換了新牌子的你
每次應該服用
100mg÷25mg=4片
如果你同時在吃多種藥
那九叔必須要提醒你
注意這一步!
拿感冒藥舉個例子
它一般都是複方製劑
所以一個藥會含有多種成分
例如某白*黑複方感冒藥
裏面含有:
用於解熱的對乙酰氨基酚
用於緩解鼻塞的鹽酸偽麻黃鹼
用於鎮咳的右美沙芬
而如果你吃了白*黑再同時吃感冒靈
那成分就重複了
因為這兩個藥品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
這種吃法容易導致藥物過量
藥怎麼吃也有大講究
有些藥要喝水
為提高藥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大部分藥物都需要
喝200-300ml水來送服
但免不了有些人喜歡幹吞
比如磺胺類藥物
(如磺胺甲惡唑、磺胺嘧啶、磺胺多辛)
它的代謝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結晶
服用此類藥物後需要大量飲水
才會便於尿液把結晶沖走
有些藥不能飲水
例如止咳糖漿
這類藥物一般在局部發揮作用
喝太多水會稀釋局部藥物濃度
降低療效
一般來説
服藥時應該注意這幾個關鍵時間點
但是很多説明書上
並不會教我們飯前還是飯後
而是標明一天幾次
如果一天三次的話
我們的思維慣性會以為
根據一日三餐的時間來吃
但實際上
因為藥物藥效最多維持8小時
如果按照一日三餐的時間
那晚飯和第二天早餐間隔時間太長了
藥效會打折
指藥物需要謹慎使用
且在用藥過程中
密切觀察服用後的情況
需要慎用的大多是
小孩、老人、孕婦
以及心肝腎功能不好的人
因為他們的體內藥物代謝功能差
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高
如果標了這兩個字
説明它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比較多
發生不良後果的可能性比較大
最最最嚴厲警告!!
就是下了死命令不可使用
比如對青黴素過敏的人是不能用青黴素的
國際醫學科學組織委員會規定
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的表示法是這樣的
另外不得不説
很多人看到説明書上的不良反應
又長又臭
就會開始慌了
其實大可不必
列出不良反應是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而且
列出的不良反應越多
不同的藥品
儲藏的條件不同
另外
需要避光的藥品要做好遮光措施
避免直接暴露在光線下
關於藥品説明書就説到這裏了
最最後
相信看到這兒的老鐵們
多少還有些意猶未盡
九叔給你們貼心整理了一份
家庭常備藥大全
除了藥品之外
九叔也建議家裏備一些常用工具
如血壓計、體温計、無菌紗布
繃帶、棉球、創口貼等
另外
如果對病症程度和病因判斷不清
一定要到醫院就診治療!!
不要亂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