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説話,可能是所有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喜愛的工作之一了。看着孩子從隨意喊叫到開始咿呀學語,其中的成就感是其他育兒工作所不能比擬的。畢竟學會了説話,孩子就可以與外界交流,就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的人生道路就又向上晉升了一個台階。
在教孩子學説話的過程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鬧出不少笑話。我是小九,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孩子學説話的趣聞,順便為大家講講,孩子學習説話的客觀規律,與家長需要了解的必要知識。
爸爸教兩歲萌娃學説話,自己反倒哭笑不得
張先生最喜歡教自己的孩子説話了。儘管孩子才2歲,但張先生相信“贏在起跑線”的理念,認為孩子説話越早,智商越高,發育也越快。於是每天下班回家後,他總要與自己的孩子“對話一番”,藉此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看着孩子學會的詞語越來越多,表現得也越發聰明伶俐,張先生心裏樂開了花。不過有件事讓張先生十分鬱悶。當他對着孩子説“叫爸爸”的時候,孩子竟然也有樣學樣,説了一句“叫爸爸”,這可讓張先生大為不解,急忙想糾正孩子,但孩子一見他説話,就“叫爸爸”、“叫爸爸”説個不停,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正在逗爸爸玩,搞的張先生十分尷尬。
這個看似是個段子,但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趣聞,告訴了我們一個十分簡單,但很多家長都有意無意忽視的育兒道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模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而父母正是孩子最熟悉的模仿對象。錯誤的育兒方法,可能會引發南轅北轍的效果。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個案例進行分析,來看看幼兒的語言發育規律,與家長教孩子學説話的注意事項。
語言和孩子智商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孩子的語言與孩子的智商具有一定的關聯。孩子説話越早,智商就越高。反之亦然。於是大家常用孩子説話早晚來評判孩子能力的高低。一句“你家孩子幾歲説話呀?”,既是試探性的問候,也暗含着提問的家長對自家孩子的炫耀與自信。
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孩子的智商有沒有關聯?這兩者確實有一定的關係,但孩子的語言並非對孩子的智力有決定作用。之所以語言和智力相關,是因為語言的發育需要調動孩子大腦和神經的各個部分,外界語言的刺激,和自身對語言的應用,有利於大腦功能的開發。所謂“腦子越用越聰明”,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要是説,説話早,就一定聰明,這就忽視了其他後天因素對孩子智力的影響,是一種不全面的説法。有些孩子從小沉默寡言,但成績優異,看起來十分聰明。孩子智力的形成並不是一種因素決定的,而是由先天的資質和家長後天的育兒培養,尤其是早期教育有着緊密的關係。大家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抱着非黑即白的觀念,尤其是對待孩子的發育和成長,更要用全面的視角看問題。
為什麼孩子會“鸚鵡學舌”?
孩子對周圍人或事物的模仿,尤其是在年齡較小的時候,是不會做出自我選擇和調整的。也就是説,旁邊的人做出什麼樣的動作,孩子也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有的爸爸喜歡皺眉頭,孩子見得多了,也有皺眉頭這樣的小動作。除此之外,孩子對氣味、味道等具有偏好,也是由此產生。
張先生之所以鬧出笑話,是因為他忽視了孩子模仿他人的特點和規律,更有重要的一點,是他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能力,在用大人的思維教孩子學説話。就像是一個大學老師,用成年學生的思維,教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數學,那肯定是教不好的,可能還不如一個小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輔導功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説“叫爸爸”、“叫爸爸”,這句話是省略主語的祈使句,是讓寶寶叫出“爸爸”這個名詞。但很顯然,這個道理對於語言能力還未發育完善的孩子來説,是不能理解的。寶寶們只會照本宣科,你説什麼,我重複什麼。長此以往,“叫爸爸”這三個字和爸爸的形象,在寶寶的意識中就有了一定的聯繫。這時候我們如果要要糾正孩子,那是相當有難度的。
教孩子學説話,家長應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教孩子學説話,用的還是比較傳統的方式,並不注重其中的科學育兒方法,只是加大和孩子單向交流的頻率,讓孩子“習慣成自然”,最後順利地學會説話。其實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因為根據育兒專家們的研究,孩子本身存在先天的語言能力,只要激發適當,就可以全面成長。但為了孩子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説話,家長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要點還是要多加註意的。
1、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説話
其實在孩子的早期教育裏,基本上所有的育兒行為,都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上文裏的小笑話,就是因為當爸爸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於是產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家長在教孩子學説話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基本能力、掌握語言的程度,以及小孩子平時説話的習慣,來對孩子做出指導。
我們在哄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説“吃果果”、“喝奶奶”,這種兩個字的疊詞,看起來“萌萌噠”,讓人一看就想起寶寶可愛的姿態,這就是站在孩子角度説話的體現。
2、要控制語言的複雜程度
你給1歲左右的孩子讀故事,孩子只會對着你呵呵笑,甚至如果心情不好,還會對着你大哭起來。這是因為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古詩這種複雜語言的能力,家長在這方面做的育兒工作,到最後往往成為了無用功,既浪費時間精力,其結果又會對家長帶來很強的挫敗感。
説到這裏,我想插入一個與學説話無關,但與我們剛才討論內容相關的內容,那就是胎教。雖然孩子在媽媽懷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具備一定的意識,大腦和神經系統已然開始發育,但家長們不要對胎教抱有太大的希望。不能為寶寶所理解的學習內容,對寶寶而言,基本上都是無效的。長時間、大規模地在胎教方面投入大量資源,雖然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但不見得會為寶寶日後的成長提供多少幫助。在後天情景下加大對寶寶的投入,才是明智的做法。
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只要教會孩子簡單的單詞即可,慢慢地再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句子。一開始最好教給孩子名詞,而不是動詞,隨後再引入動詞、形容詞等,慢慢豐富孩子的語言內容。切忌一口吃個胖子,一下給孩子灌輸非常多的內容,這樣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配合圖片,效果更佳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買各種繪本。繪本是很好的育兒工具,因為它有文字有圖片,又有豐富的故事情節,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使用,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心理成長、習慣的養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在家長教寶寶學説話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圖片和文字、話語相結合的方法。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老師是怎麼教我們認單詞的,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將單詞與圖片結合起來。這樣我們學的速度就會很快,並且記得很牢。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視覺因素佔了孩子收集外部信息的主要部分。可以説,有很多“知識”,都是孩子通過“看”學來的。雖然學説話主要是靠嘴巴,但眼睛這個重要的信息接收器官,我們也可以合理地用上。
不僅是圖片,如果有實物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比如水果蔬菜,不僅有圖案,有顏色,還有觸感和味道,這樣在學説話的過程中,就能全面地刺激孩子的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各種能力,全方位地成長。使用這樣的育兒方法,可以做到“畢其功於一役”,對於現在工作繁忙、缺少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來説,是非常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