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1975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ward Tronick,做了一個實驗

由於當年的主流看法是,嬰兒是沒有社交能力的,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不科學,他做了以下的實驗。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靜止臉”實驗。

實驗開始,媽媽和1歲左右的寶寶互相的對視,互動,媽媽握着寶寶的手,嘴裏説着什麼。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接下來,媽媽突然從跟寶寶不斷互動的狀態,一下子變成對寶寶的舉動都毫無反應。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寶寶不知道媽媽怎麼了,於是他試圖引起媽媽的注意,把手指向某個地方,但是,媽媽仍舊沒有反應。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寶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開始哭鬧,想要離開這裏。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好在,實驗結束,媽媽趕緊安慰寶寶。

這個實驗有力的證明了,嬰兒從很小開始,就已經有了社會化的傾向,他需要通過跟父母的互動來獲得各種感覺:安全感、快樂、開心,甚至是哭泣。


那麼,如果持續不斷的跟進和研究,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1995年,美國兩位學者,人類學家貝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做了一項研究。

這項研究試圖瞭解,在孩子從嬰兒時的7個月時,一直到入讀幼兒園前的3歲,這些孩子的身上,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這段時間裏,他們跟蹤調查了42個家庭,大量的記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研究各種情況,2年半後,研究結束。

得到的數據發現,原來在生理上均健康正常的嬰兒,已經開始出現了很多變化。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首先是智商,研究結束後,他們發現,有的孩子智商為79,而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智商達到了117。遠遠高於平均值。

不僅如此,當孩子們成長到了10歲時,時隔7年以後的跟蹤發現,原來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孩子,不僅智商拉開,而且學習成績也呈現了明顯的差距。

人們敏鋭的發現,似乎有錢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成長得更好,更聰明,成績也更好。

那是錢的關係嗎?

答案並非如此,當詳細的分析了42個實驗家庭的數據之後,學者們有了重要的發現:

那些表現優秀的孩子,他們和表現一般的孩子,最大的差距,是在父母和孩子間的互動上。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在這組對比中,高收入家庭的詞彙量,和低收入家庭的詞彙量,相差了3000萬個。

換句話來説,那些表現優秀的孩子,和父母間的充分溝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為什麼體現在高收入家庭孩子表現更好呢?

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高收入家庭教育程度更高,對子女教育也更重視,同時因為工作佔用時間較短,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而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工作精疲力盡,可以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受自身能力和認識所限,無法更好的陪伴孩子。

這,應該才是本質的原因。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這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撇除財富、收入的因素,我們能夠繞過那些現實存在的條件影響,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嗎?

答案是可行的。

芝加哥大學教授薩斯金德博士,在所著的《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中,給了我們30年的研究成果。

這裏,庭爸無意將厚重的內容一一呈現,我們更加關注於如何做到,怎麼樣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優秀?如何做更有效果?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如果你認可這兩個認識,那麼我們就達成一致,接下來就是該怎麼做的問題了。

這兩個認識是:

1、兒童每天使用詞彙的86%-98%,都與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話,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2、越貴的並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經科學專家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是免費的,它就存在於父母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次交談和每一份互動裏。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根據以上的共同認識,薩斯金德博士提出了重要的“3T原則”。

Ture In--共情關注

Talk more---充分交流

Take turn---輪流談話


共情關注 Ture In

這是親子溝通間的基石,沒有共情關注,我們與孩子間的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就有可能無法順暢的開展。

試想一下,媽媽手裏拿着本“有趣”的繪本,希望正在專注玩玩具的寶寶過來。

於是媽媽説:“寶寶,快過來,媽媽這裏有本有趣的書哦。”

也許,寶寶只是看了一眼你,就繼續自己的遊戲,你會怎麼做?

正確的做法是: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他的興趣在玩具上面,請不要強制他過來看“有趣”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靠過去,和孩子一起玩。

並在適當的時候,招呼孩子:“寶寶,想不想跟媽媽一起看這本書呢?”

所以,共情關注的,就是共同感興趣的事情,並且適當的引導孩子與我們做同一件事情。

同時,用感興趣的話和寶寶交流。

“這是一輛綠色的車車。”

“車車真好看,寶寶喜歡。”

“車車開了,嘟嘟!”

這是低齡孩子時,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和低齡的孩子溝通,我們要會用“兒語”,同時會重複説些詞彙,這些都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孩子越來越大,溝通的內容可以更加順暢和豐富,但都要記住,一定要有“共情關注”這塊基石。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充分交流 Talk more

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是雙向的,而談的內容,從孩子關注的內容來切入和交流,效果會更好。

父母要學會用描述的方式來配合我們的動作。

我們可以一邊給寶寶換尿褲,一邊説:

“媽媽給你換尿褲啦。好重啊!臭臭!”

“尿褲解開啦,好舒服啊!”

“新的尿褲好漂亮呢,上面有個小兔子哦。”

這種邊説邊做,能夠讓孩子知道媽媽在做什麼,也能夠快速提高孩子對各種單詞的理解和吸收。

而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説,這樣的描述一樣是有效果的。

“寶貝,咱們開始來刷牙啦!”

“你的牙膏要擠多一些嗎?要擠得滿滿的?還是隻擠一半?”

“想和爸爸來比賽嗎?我們看誰刷牙更快更多泡泡,準備好了嗎?”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説這些話時,我們的眼神和孩子是對視的,並且我們需要得到孩子的回應,比如動作或者是反饋。

如果忘了該怎麼互動,我們可以看看本文開始時的靜止臉實驗,找找感覺。


輪流説話 Take turn

顧名思義,輪流説話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對話,你一句我一句的進行。

父母一定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回饋,不論是用眼神鼓勵,還是動作上的支持,都在向孩子發出這樣的信號:

你的話很重要,媽媽想知道你的想法(看法)。

孩子一定會給我們反饋的,就算是咿咿呀呀,也要父母共情關注。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同樣的,輪流説話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這樣的説話,開放式的問題,比封閉式的問題更好更有效果。

如果你問孩子,“海水是什麼顏色的?”這樣的提問是封閉式的,因為往往只有一個答案,孩子回答:“藍色的。”看起來我們完成了對話,但如果我們換別的方式來做呢?

我們問孩子,“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呢?”

這就需要孩子開動腦筋,想想這個“為什麼”,此時就是頭腦風暴的好時機。

不論孩子回答了什麼,我們都可以再深入下去。

“因為海水裏有鹽。”

“因為藍天倒影在海里。”

“因為這是爸爸説的。”

相信我,孩子們的回答絕對比我們大人更有想象力。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寫在最後:

而今,我們總是被各種焦慮與情緒所困擾,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與其將精力放在各種興趣班,各種培訓班上面,放在更有錢,更貴的玩具,更多的衣服上,還不如將我們的精力,重新定義在問題的本質上。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論是現代的3000萬詞彙實驗也好,古老睿智的“3歲看大,7歲看老”的東方智慧也罷,都在不斷的告訴我們,父母陪伴孩子長大,用心,用愛,用陪伴,遠比物質來得更有效,更重要。

説説你看完本文的一點收穫吧!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6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往往更優秀?2個實驗找到答案,3個動作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