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縣城辦了一張健身卡,去了之後認識了一個非常努力的健身玩家。
有一次去了之後看見他在練肩,等我一套太極打下來,兩個小時之後,他還在練肩。
我就跟他説:
“你休息一會。”
“沒事兒,不累。”他以為我在誇他。
練完了之後我們聊天,然後他跟我説,每週練一次肩,每次兩個小時,但是練了一年肩膀還是練不大。
“盡人事,聽天命唄!”我當時是這樣説的。
但在背後,我就要説他兩句壞話了,他的練肩方式極具代表性,但效果其實很差。
肩膀不應該這麼練!
小肌羣,大容量,這叫浪費!
練肩花了兩個小時,那麼這兩個小時總體容量是多少呢?
30組左右,很多老手練腿都沒有這麼組數,是一個相當大的容量。
但是你要知道,這裏面有多少容量是有效的呢?
孤立性、控制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實這個時候你的肌肉已經算是練透了。
但是你還是繼續練,這個時候肩膀雖然有力氣。
但是實際的募集效果已經很弱了,訓練刺激也就變小了。
最關鍵的是,你繼續練下去,到了恢復的時候,還是恢復那麼點,你沒有造成更大的超量恢復缺口。
所以小肌羣,包括肩膀,其實很容易練透,沒必要那麼多組數。
那麼説不定就在某次動作當中,三角肌就練傷了。
很多人練肩第二天胳膊抬不起來,你要是沒有力氣,説明練得比較疲勞。
但是假如你第二天肩膀疼,導致胳膊抬不起來。
這其實就已經算是傷了。
練傷了以後,三角肌不會增長,會萎縮,所以要小心啊。
小肌羣,高頻率,這叫有效!
那麼應該怎麼樣練肩呢?其實我肩膀很有天賦,但是我真正讓肩膀飽滿的階段,是採用了分散式容量練法的時候。
原來我也是一週練一次肩,後來我採用了一週練5次的方式。
一週練5天,然後一天練5組,這樣肩膀倒反而更大了。
當然現在我為了節省時間,我一週練兩次,一次練10組,跟胸肌一起練。
這兩個的容量都差不多,一天練6組的話,就一樣了。
所以這樣執行下來,這兩個訓練容量一樣大。
你一天練5天的方式,孤立性、控制性更強,用的啞鈴重量也更大。
第二個方面是增肌頻率,你的肩部肌肉,幾乎每天擁有增肌機會。
所以你只練了5組,但這5組,都可以增肌,不會有廢物容量的出現。
廢物容量(重點)
我看不懂英文,所以我是把傑夫尼帕(學術帝、論文帝)對一篇論文的解釋搬了過來。
研究指出,任何一個肌羣的最佳訓練容量都是有限制的,並不是容量越大,效果就越好。
一般來説,當訓練容量超過15組的時候,這時候訓練效果就會降低,直到無用。
這就是我説的廢物容量。
但是,採用另一種形式,可以讓容量重新發揮作用。
這就是組數拆分,也就是我説的分散式容量。
這個研究只是給出了相應的實驗結論,但是沒有相應的理論解釋。
我的理解就是,強度(重量)屬於張力增肌,容量(組數)屬於代謝增肌。
代謝增肌它是有限制的,就是15組左右。而張力增肌更有限制,重量低了就沒效果了。
所以最後結論就是,大容量練肩,它既不能提高強度,同時又有代謝增肌瓶頸。
並不是説你越努力,練肩效果就越好,其實它存在一個限制,超出這個限制,增肌效果就變差了。
每一個人的練肩容量都不一樣,我的感覺就是,當肩部肌肉充血,感覺緊巴巴的時候,這個時候練肩就可以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