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目赤腫痛、目生翳膜、視物昏暗,這是咋的了?要不試試這味中藥?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健康

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常見的植物是被收錄到中藥名錄當中的,如鼠尾草、大米、麥芽、車前草、野菊花等等,只要留心,處處都有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的小花小草小種子。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寫到有一種草就生長在平原田壩的小道旁,處處皆有,似麥閘極花,其子甚細,古人多在三月採其莖葉,陰乾待用,五月、六月時又採集種子,這就是青葙子啦。

不過有別的植物種子也很像青葙子,比如牛蒡子等,但入藥後不同的種子的功效是有差別的,後來《中藥大辭典》根據前醫的鑑別和使用經驗規定了青葙子應當是莧科植物青葙的種子,多在8~10月間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曬乾,再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乾可用。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有清泄肝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多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生翳膜、視物昏暗等證,常與決明子等配伍同用。自《神農本草經》到陶弘景的《本草經集註》,再到明代醫家李中梓,都認識到了青葙子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治療風濕熱邪所致皮膚瘙癢,可“殺三蟲、疥蝨、惡瘡、痔蝕”。若是用於治療目疾,常用於湯劑中,劑量多為3〜15g;若是治療皮膚瘙癢之證,內外同治最佳,其次是煎水外洗,適量即可。

此外,青葙子的清泄肝火作用現代還用於高血壓病屬於肝陽上亢證,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1]認為高血壓病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內傷、外感致肝氣鬱滯、痰濕瘀阻滯經絡脈道或命門匱乏而致,於是根據“上病下取”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提出了浴足方,是可以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病的外治之法。方藥組成:炮附子、吳茱萸、透骨草、懷牛膝、青葙子、羅布麻,有通行經絡、引火下行、平肝降壓的功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青葙子清熱力強,且有擴散瞳孔的作用,肝腎虛及青光眼患者忌用。藥理學研究表明,青葙子具有抗肝炎、抗細胞毒性、抗糖尿病等作用,並且對化學性肝損傷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2]。不管什麼東西,沒有最好一説,只有最適合才是真的好。用藥須謹慎,認真問醫生。

參考文獻:

[1]胡秀武,邱芬芬,李紅.任氏浴足方組方理論及臨牀應用[J].吉林中醫藥,2015,35(11):1098-1100.

[2]萬春輝,陳佔峯.青葙子的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06):1053-1055.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