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突然不愛吃奶了,媽媽們肯定是萬分煩惱,擔心缺營養,孩子身體發育跟不上。
昨天羣裏有位寶媽諮詢,她家寶寶三個月了,奶粉餵養,兩天前開始就突然不愛喝了,然而精神很好睡得也香,只有晚上餓極了才會認真喝一些,平時怎麼喂都拒絕。
“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發育,真是太愁人了”。
大家一致認為八成是到了厭奶期,這個詞大家可能都聽過,但具體如何判斷、如何應對還是個問題。
寶寶進入“厭奶期”,會有哪些表現?
寶媽們可以仔細觀察,如果寶寶喝奶時出現以下情況,就是到了“厭奶期”:
喝奶次數減少,之前一天要喝8-9次,現在則是5-6次。
喝奶時間縮短,之前一喝就要喝十多分鐘,現在可能只喝七八分鐘,或者喝五分鐘就表示抗拒。
不願意吃奶了,一到餵奶時,就各種哭鬧,拒絕遞過來的奶瓶。不管你是換奶粉的牌子還是在睡得迷濛時喂都沒用,説不喝就是不喝,咋哄都不成。
聽起來好像很是奇怪,但寶寶之所以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其實是有原因的。
寶寶為什麼會“厭奶”?
有的寶寶前幾個月奶量大,長得也快,但身體長時間高速運轉也不是個事,因此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休息。
還有的寶寶是產生了心理陰影,比如吃奶時被嗆過幾次,導致不舒服,就開始討厭母乳,喜歡奶瓶。
當然,也有的寶寶是月齡大了,產生了好奇心,喝奶時注意力難以集中,總會被周圍事物吸引,自然顯得不那麼感興趣。
此外,寶寶的味覺系統開始發育,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在增強,被各類輔食的味道吸引,就想吃好吃的,不想喝奶了。
吮吸反射消失了,寶寶不再是被動喝奶,開始根據自身需求決定是否喝奶,才會顯得有些“叛逆”。
有的寶寶在長牙,口腔不適,也會影響喝奶。
總而言之,以上這些都是正常情況,寶寶因身體發育導致“厭奶”,家長無需太在意,度過這段時期自然就好了。
以下幾種表現是病理性的,需警惕:
在科學餵養,沒有強制餵奶的情況下,厭奶情況持續了一個月以上。
寶寶的體重不單單沒有長,反而還漸漸下跌。
小便頻率降低,甚至少於每天6次。
每天睡很長時間,醒來依舊沒精神。
大便長期呈現綠色。
在相應的月齡,仍沒達到指標的大運動能力,甚至推遲很長時間。
厭奶期的寶寶,還要繼續餵奶嗎?
很多人都認為,既然厭奶是生長的必經過程,屬於身體保護機制,那就佛系一點吧,反正遲早會好的。
這樣是不對的,厭奶期的孩子需要媽媽給出正確引導,否則很可能長期厭奶;如果媽媽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那寶寶就會重新喜歡上喝奶。
那麼,我們該拿厭奶期的寶寶怎麼辦?牢記“六做四不做”的基本原則,才能助娃順利過渡。
“六做四不做”的具體內容:
六做:
奶粉可以調稀點,每天少喂幾次,每次100-150ml左右。
配方奶稍放涼些再喝,可以減少牛奶的濃郁味道。
換新的奶嘴、奶瓶給寶寶,這種新鮮的感覺,説不定會讓寶寶樂於喝奶。
平時多消耗寶寶的體力,帶他多做遊戲,加速新陳代謝,餓了寶寶自然就會願意喝奶。
多幫寶寶按摩肚子,以順時針的方向輕揉,促進消化,減輕腸胃負擔。
選擇安靜無打擾的環境餵奶,減少外界干擾,不讓寶寶分心,認認真真進食。
四不做:
不可強制餵奶,否則會讓寶寶產生厭食心理,反而增加厭奶反應,對解決問題無益。
不要總拿着奶瓶來引誘寶寶,看都看煩了,更不會願意喝。
不要太過急躁,你的表現寶寶都看在眼裏。要知道,厭奶是正常的生理表現,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好好照顧最重要。
厭奶期的寶寶喝多少奶,能滿足基本生長需求?
這段時間的寶寶,身體可能也不需要太多奶,每天能喝100-200ml就很可以了。當然,儘量讓寶寶多喝,但如果實在不喝,喂點白開水也是可以的。
寶寶的身體會自我調節,厭奶也是為防止營養過剩而採取的自我保護措施,家長不用強硬幹涉。
如果寶寶真的需要營養了,身體也會發出飢餓信號,自然而然就喝了。
只要不是病理性的,一切都好説,家長適當配合,就能讓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