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沒有生孩子之前,都幻想着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聊天,其樂融融,但是生了孩子之後,家長們往往發現這樣的情景出現不了幾次,每次父母與孩子之間沒説上幾句話就會吵起來。
我親戚家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孩子待在家裏的時候總是闖禍,再加上孩子的父親又是一個大脾氣的人,所以親戚家幾乎每一天都要吵一架,有的時候孩子的父親氣急了還會動手打他。
親戚對動手打孩子這件事真的看不過去,所以他就經常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去待一段時間,然後再把他接回來。接回來之後可能能過幾天安穩的日子,但是沒過多久,這種情況又再一次重演。
親戚也知道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但是如果他不這樣做,真的再沒有什麼辦法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為什麼總是出現這樣的溝通問題?
1、父母從來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父母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能夠用大人的思維去考慮這件事情。但是孩子畢竟與大人不同,他們往往是小孩子的視角,所以説父母和孩子永遠想不到一起去,那麼自然而然的他們之間就會產生衝突。
2、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是很高的,他們有自己的尊嚴。很多父母最不想遇到的事情就是在孩子面前丟臉,所以有的時候其實自己做錯了,他們也不想認錯。
當孩子與自己觀點不同的時候,很多父母就會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因為在他們的思想當中,孩子的話總是不對的,只有認同自己的觀點按照父母的想法行動,這才是正道。
還有些父母之所以這樣做,一開始是因為覺得他們在給孩子好的建議,為了孩子。但是後來,孩子們排斥父母的這些行為之後,父母就會逐漸強硬起來,強硬的讓孩子必須接受自己的觀點,他們的初心變了,不再是為孩子考慮,而只是為了自己。
3、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在很多家長的印象當中只有打罵孩子才是對孩子使用暴力,實際上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也是一種暴力溝通的方式。因為它產生的負面效果與其他的暴力手段是類似的,讓孩子更加的自卑。
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1、孩子自身能得到發展
孩子畢竟還小,他的很多事情是隻靠自己的能力是沒辦法解決的,必要的時刻他們必須要獲得家長的幫助。
有效的溝通就能夠讓孩子在這些時間向大人尋求幫助,大人也能幫孩子解決問題。這就達到了一個效果,家長既能夠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能夠接受父母的表達。
2、親子關係更融洽
上文中我提到的親戚家的孩子,他不僅與父親的關係不好,與母親的關係也並不那麼親近,因為媽媽總是把他送到奶奶家,這對孩子小小的心靈其實是一種傷害。
運用拉波波特法的法則解決溝通問題
1、複述
孩子遇到問題了,他心裏也是充滿着負面情緒的,如果這時候家長再給他加上砝碼,孩子必然會反感,即使家長提出的這些想法是有效可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只能是傾聽孩子,在聽完孩子説的話之後家長要試着複述出孩子所説的話,因為這給孩子傳達了一個信號,家長在認真聽他的話,沒有敷衍。
2、提出認可的地方
即使這件事情孩子有錯誤,家長也不能夠先提出孩子的問題,而應當先找到這件事當中孩子做對了哪些,聽到家長的表揚孩子其實更容易敞開心扉,為之後家長向孩子提出建議打下基礎。
3、説明認可的原因
如果家長只是敷衍了事的去表揚孩子很好很聰明之類的,這不足以説服孩子。家長應當具體地指出來,自己為什麼認可他們,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得對,在哪些方面做得對,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夠繼續這樣做。
4、提出不認可的地方
拉波波特法則告訴我們的最後一步就是家長要指出不認可孩子的地方。經過上面三步的鋪墊,家長在提出不認可的時候孩子更容易虛心的接受。
所以説即便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出現了錯誤,家長也不能突兀地指出孩子的缺點,這樣也會讓孩子內心受到傷害,循序漸進的溝通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