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衞健委發佈《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導兒童家長和社會公眾樹立科學育兒理念,普及嬰幼兒餵養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羣眾健康素養水平,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國家衞健委日前發佈《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嬰幼兒餵養主要包括兒童從出生到3歲期間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合理膳食和飲食行為培養。通知指出,這一時期是生命最初1000天中的重要階段,科學良好的餵養有利於促進兒童健康,為其一生髮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向父母、養育人和社會公眾傳播嬰幼兒科學餵養的重要意義,普及餵養知識和技能,是改善兒童營養狀況、減少和控制兒童營養不良和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通知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6個月嬰兒提倡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能夠有效促進母嬰健康,降低患病風險;特殊情形下母乳餵養,應當聽從醫務人員指導;嬰兒6個月起應當添加輔食,在添加輔食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及以上;添加輔食堅持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種到多種,引導嬰兒逐步適應;6個月至2歲期間逐步增加輔食添加的頻次、種類,確保嬰幼兒良好生長髮育;逐漸調整輔食質地,滿足6個月至2歲嬰幼兒所需營養素和能量供給;耐心鼓勵嬰幼兒進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提倡家庭自制食物,控制嬰幼兒糖和鹽的攝入;定期評價嬰幼兒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及時獲取科學餵養指導。

通知指出,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嬰兒患感冒、腹瀉、肺炎等疾病的風險,減少成年後肥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促進大腦發育,增進親子關係。母乳餵養還可減少母親產後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絕大多數母親都能成功母乳餵養,母親和家庭應當樹立母乳餵養信心。嬰兒配方奶是無法純母乳餵養時的無奈選擇。

哺乳母親患病時,應當及時諮詢醫務人員,瞭解疾病和用藥對母乳餵養的影響,遵循醫務人員意見,確定是否繼續母乳餵養。母親患一般感冒、腹瀉時,乳汁中的特異抗體可以保護嬰兒免於感染,母親可堅持母乳餵養。嬰兒發生腹瀉,不需要禁食,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應當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補充體液,避免發生脱水。對於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和其他患病嬰兒,應當聽從醫務人員指導,做到科學合理餵養。

通知強調,6個月前後也是嬰兒行為發育的關鍵時期,添加輔食能夠幫助嬰兒逐步適應不同食物,促進味覺發育,鍛鍊咀嚼、吞嚥和消化功能,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避免日後挑食和偏食。過早、過遲添加輔食均會影響嬰兒生長髮育。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母乳餵養可持續至2歲及以上,保障嬰幼兒獲取足夠的營養素和能量。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的嬰兒,滿6個月也要及時添加輔食。嬰幼兒輔食添加頻次、種類不足,將明顯影響生長髮育,導致貧血、低體重、生長遲緩、智力發育落後等健康問題。

從哺乳逐漸過渡到餵食、自主進食、與家人同桌吃飯,這個過程可促進嬰幼兒大動作、精細動作的發育,有利於家庭親子關係建立,促進兒童情感、認知、語言和交流能力發展。父母和養育人要營造快樂、輕鬆的進食環境,鼓勵但不強迫嬰幼兒進食。通知建議,要引導嬰幼兒與家人一起就餐,自主進食。關注嬰幼兒發出的飢餓和飽足信號,與嬰兒面對面充分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和懲罰手段。清淡口味有利於嬰幼兒感受、接受不同食物的天然味道,降低偏食挑食風險,也有利於控制糖、鹽攝入,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發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中國食品報》(2020年8月5日 03版)

(責編:周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6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衞健委發佈《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