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羣日平均攝鈣量約為400~500mg,僅為推薦攝入量的33%,幾乎人人都需要補鈣。人體鈣的來源全部依賴於經口攝入,除食物外,最常見的是補鈣劑。
一、如何選擇補鈣劑?
補鈣劑可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鈣。
常用的無機鈣為碳酸鈣,鈣含量最高,但水溶性差,溶解依賴胃酸;常用的有機鈣有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枸櫞酸鈣,鈣含量較低,但水溶性好,溶解不依賴胃酸。
無機鈣和有機鈣的吸收率無顯著性差異。
因此,正常人補鈣應儘量選擇含鈣量高的碳酸鈣,老年人補鈣應儘量選擇水溶性較好的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枸櫞酸鈣。
二、最佳服用時間
鈣吸收率與鈣攝入量負相關。
低鈣飲食時,鈣的吸收率大;高鈣飲食時,鈣的吸收率小。
有研究表明:當鈣的攝入量為200mg/日時吸收率為45%,而當鈣的攝入量大於2000mg/日時,吸收率僅為15%。
補鈣劑的最佳服用時間是飯後1~1.5小時,因為進餐時人體分泌胃酸較多,有利於補鈣劑的溶解和吸收。
每100克牛奶含有100毫克的鈣。
如果早晨喝牛奶,補鈣劑應選擇午餐和/或晚餐後1~1.5小時服用;如果晚上喝牛奶,可選擇早餐和/或午餐晚餐後1~1.5小時服用。
三、吃鹽過多也可引起骨質疏鬆?
高鈉飲食可以促進尿鈣的排出。
一般每排泄1000毫克鈉就要同時排泄26毫克鈣,因而人體排出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越大。
因此,服用補鈣劑的同時還應限制食鹽的攝入。
呋塞米可用於高鈣血癥的治療。
主要機制:呋塞米屬於Na -K -2Cl-同向轉運抑制劑,可引起低鈉、低鉀、低氯、低鎂、低鈣血癥。
氫氯噻嗪可用於預防骨質疏鬆症。
主要機制:氫氯噻嗪屬於Na -Cl-同向轉運抑制劑,可引起低鈉、低鉀、低氯、低鎂血癥;但氫氯噻嗪能促進遠曲小管對Ca2 的重吸收,可增加血鈣濃度。
四、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維生素K
維生素D口服後轉化為骨化三醇。如果沒有骨化三醇,鈣在腸道的吸收率很低。
因此,補鈣的同時需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K具有凝血功能已廣為人知。研究還發現,維生素K2,還可促進骨形成,並抑制骨吸收,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量。
天然維生素K1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及植物油中,維生素K2主要存在於膳食量較少的納豆與奶酪中。
五、正常補鈣不會引起腎結石
腎結石分為含鈣結石和非含鈣結石,含鈣結石主要為草酸鈣結石。
一方面,食物中的草酸,可與鈣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降低鈣的吸收;另一方面,餐後服用補鈣劑,也同時降低草酸的吸收。
國內研究結果顯示:
口服碳酸鈣D3片(元素鈣600mg,維生素D125u),每日早晚各1片,持續服藥6個月,尿液中草酸濃度下降,尿液中鈣濃度未顯著升高,未發現腎結石發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