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七分飽”這句話大家都聽過,確實吃的太撐不利於身體健康還會長胖,大人如此,孩子亦是。
孩子瘦小,硬喂沒有用,後果很嚴重
小王夫妻倆生的孩子有點瘦小,他們自然也覺得孩子白白胖胖的有福氣。為了達到他們的讓孩子白白胖胖的心理預期,夫妻兩個人開始給孩子加飯量,他們以為孩子只要吃的多一點,就可以白白胖胖的。
每次餵奶都怕孩子吃不飽,喂得多,結果寶寶經常吐奶,大便還不正常了,這給夫妻倆愁壞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比較正常,小兩口越來越慌了。
後來聽別人説,這可能是小孩子的身體出了問題,讓他們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以免發生意外,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之後,他們帶着孩子去醫院一查才知道,這都是他們的錯,孩子吃不下了還要硬喂,導致寶寶消化系統和腸胃都出現了問題。
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
1)看寶寶的動作
寶寶的動作會傳達寶寶的一些意志。而表達寶寶吃飽了的主要行為是,張開嘴巴或者吮吸自己的手指。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寶寶在未獲得語言能力之前,他內心的想法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表達的。
所以當自己的寶寶出現張開嘴巴,吮吸自己的手指,還有吐掉奶頭或者停止吃奶等一系列動作之時,家長們就要注意了,此時寶寶已經吃飽了,不要再給寶寶餵飯了。
2)看寶寶的尿量
由於小孩子身體發育未完善,所以寶寶每天的排尿次數是不均勻的,他們沒有完善的神經系統,能夠控制身體的排尿,所以寶寶的排尿次數以及排尿尿量也可以傳達一定的信息。
寶寶換尿布的次數會逐漸的增多,每天至少要有6次。給寶寶所換的尿布有足夠的水分,就説明寶寶攝入了足夠的奶水。
3)看寶寶的體重
許多人説小孩子的體重在吃過一頓飯中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為他們吃的東西根本就不多。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
許多家長的結論來自於日常的寶寶比較小個,所以認為變化不會很大。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從一定的時間階段來看呢?
寶寶足月出生時與一個月後的體重差值在1~1.5千克左右,隨着寶寶的成長。
當三個月時,寶寶的體重差值大概會達到6千克。
而到一歲時,寶寶的體重增長能夠達到8~10千克左右。
當然每個寶寶的情況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寶寶的體重小於均值的10%,是家長們就要注意是不是自己的奶水味道不足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寶寶來計算一下。
4)看母親的乳房
當寶寶出生之後,母親的乳房會為寶寶提供營養成分極高,並且最為適合寶寶的乳汁。許多寶媽應該是有經驗的,在有了孩子之後,如果孩子長時間不吃奶,那麼自己的乳房就會明顯的有飽脹感。
但是在餵奶之後,這種感覺就會隨之消失,乳房也會明顯變軟。如果媽媽在餵奶之後有這種感覺,那麼説明孩子吸了足夠多的奶水。
寶寶吃奶不專心是什麼原因
1)姿勢不對
如果抱寶寶的姿勢不對,寶寶不舒服,或者是吃不到乳頭,吮吸不到乳汁,那寶寶可能就不專心了。
這樣的情況下,媽媽要調整一下餵養的姿勢,看看寶寶是否舒服,是否能順利地喝到奶。如果是用奶瓶餵養,要檢查奶液是不是充滿奶嘴了,避免有空氣進入寶寶胃裏,引起寶寶不適。
2)環境喧鬧
如果寶媽邊看電視邊餵奶,或者邊和周圍人聊天邊餵奶,寶寶就容易被周圍的聲音吸引注意力,往往就不能專心喝奶了,所以餵奶的時候,一定要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餵奶。
3)寶寶呼吸不暢
如果寶寶咽喉有痰,或者鼻腔有鼻涕的時候,寶寶就沒辦法好好喝奶了,這時候我們要及時幫寶寶清理口鼻,如果自己清理不乾淨,就要求助醫生。
4)奶嘴洞太小
如果是用奶瓶餵奶,寶寶不好好喝的話,可以檢查一下奶嘴洞是不是太小,如果寶寶吮吸比較費勁,寶寶可能就不認真喝奶了,這種情況下要給寶寶更換一個,合適、舒適的奶嘴。
寶寶的餵奶量參考標準
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每天的餵奶次數以及餵奶量是不同的。
1~2個月的寶寶一天之內需要餵奶6~7次左右,而間隔時間也要在2~3小時,餵奶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就可以。
當寶寶長到3~4個月,餵奶的次數可以削減,而餵奶的間隔時間也可以逐步延長到3~4小時。
隨着寶寶的年齡增長,4~6個月的寶寶餵奶時間大概固定在4小時左右,每天5次左右就可以。
而7-8個月的寶寶可以將餵奶次數削減到三次,這期間不少媽媽已經着手準備給寶寶斷奶了,餵奶的次數減少,可以給寶寶吃一些斷乳食品,根據寶寶的飯量對寶寶進行餵奶。
當寶寶在9~12個月時,寶寶的餵奶量可以減到每天400毫升左右,大概是每天兩次,隨着時間的推移量可以逐漸減少,消除寶寶對母乳的依賴。
當寶寶一歲之後,餵奶量可以進一步削減,許多媽媽在寶寶一歲之後就給孩子斷奶了,當然如果寶寶有需要,媽媽還是儘量給孩子少準備一點母乳,也有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
母乳究竟應該怎麼喂?還是要結合自己家的孩子的情況,每家的孩子的現實狀況是不同的。父母把握好一定的標準就可以,一定要進行科學的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