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就像不久前的週末,7歲的女兒問我:“爸爸,你覺得玩具有生命嗎?”

我停頓了幾秒,常識告訴我玩具是沒有生命的,但我並沒有馬上給出否定的答案,轉而問向女兒:“你為什麼會這樣問呢?”

女兒説因為她有一次發現一件玩具在她的牀上,而她並沒有移動過這件玩具,她認為這是玩具自己爬上牀的。

我假裝若有所思地回答:“我也不知道玩具究竟有沒有生命,因為我還沒見過它們説話和走路呢……”

女兒説:“我覺得它們是趁我們睡覺的時候,才開始動起來的。”

我猜女兒是想起《玩具總動員》了,為了不切斷她的好奇心,我提議:“那我們一起來觀察它們到底有沒有生命吧?”

女兒心滿意足地答應了,後來連續幾天一直在認真觀察和研究家裏的玩具。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01

遠見的父母,會盡力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曾説:“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昇華,為未來探究事物藏下本原。”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問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有些聽起來更是天馬行空。

我們可能經常被問到不知所措甚至不勝其煩,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而作為家長,如何回應孩子的提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曾經,有一個感動無數人的公益廣告,講的是泰國小女孩和媽媽種豆芽的故事。

視頻中的小女孩跟媽媽去菜場買菜,她發現菜市場的豆芽賣得特別快,就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得這麼好呢?”

媽媽告訴她,因為市場只有一個攤子在賣豆芽。小女孩期待地問媽媽:“我們可以種來賣嗎?”媽媽認真地説:“嗯,可以試試!”

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在家裏開始種下豆子,幾天過去了,豆芽長出來了,但在強烈陽光的直射下,都打蔫了。

看着女兒滿臉的沮喪,“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媽媽温柔而堅定地説。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媽媽和小女孩找來了關於豆芽培植的書,知道了豆芽菜必須在陰涼的環境中生長,經過再次努力,但還是失敗了,但是媽媽鼓勵女兒再想想辦法。

兩人又去書裏找答案,得知早晚需按時澆水。她帶着女兒找來了多個塑料飲料瓶,兩人一起做成了最好的噴淋設備,可以隨時給大豆種子澆水,這一次她們終於成功了。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一次次的動手實驗,滋養着女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為她日後的學習埋下了無限的潛能。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小女孩叫NetnapaSaelee,因為從小動手能力強,手腦並用,成績特別優異,因而獲得了Sarnrak獎學金,並順利取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

這位母親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懂得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而且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從而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創造力,引領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02

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等於關上孩子求知的大門

表姐的兒子洋洋,從小就喜歡問大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笑稱他是“問題寶寶”。但今年剛滿6歲的他,漸漸地變得安靜起來。

平日裏,其實表姐非常注重培養洋洋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週末給孩子報了各種樂高、物理實驗班。

但洋洋在學校裏,對周遭的事情表現得越來越不感興趣,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跟其他孩子比起來也相對遜色。

表姐為此納悶了很久,不時向我們抱怨那些培訓班根本不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並不是培訓班沒有效果,只要從表姐跟孩子的日常相處裏就能窺探出其中緣由。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早些時候,洋洋經常繞着她問東問西,聽見打雷便問:“媽媽,為什麼會打雷?天上真的有神仙嗎?”看見小區的花花草草會問:“媽媽,植物會像動物一樣發出叫聲嗎?”……

表姐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平常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常常把工作帶回家處理,哪裏顧得上回答小孩子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她不是對孩子説“媽媽很忙”,就是説“傻孩子,別老問這麼幼稚的問題”。

而且,因為擔心洋洋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磕着碰着,表姐常常嚴肅地告誡他,在家裏和外面都不許亂動東西,這樣很容易弄傷自己!

久而久之,洋洋便失去了對新鮮事物的興趣。

而當孩子一旦失去了好奇和思索的慾望,也就停止了探索世界的衝動。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對孩子而言,世界萬物都是新鮮有趣的,但對大人來説,早已對那些曾經好奇的事物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就認為孩子不該大驚小怪,對孩子的問題要麼敷衍了事,要麼漠不關心;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孩子的好奇心,也許在這一刻正在被你磨滅。

麻省理工的哈爾·格雷格森教授,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一項研究:我對全球的偉大領袖們研究了20年,他們身上共有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好奇。

他説:4歲大的孩子會不停地追問大人為什麼;但到6歲半的時候,孩子們就不太問了……

所以,在兒童時期,父母能否足夠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對他們的成長、習慣、態度和愛好的形成發展,都起着關鍵的作用。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03

作為父母,如何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説:好奇心可以被家長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網上説一個孩子在4歲之前會問40萬個問題,父母該如何回應孩子的提問?

無論孩子的問題多麼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家長永遠也不要嘲笑孩子,我們應該耐心聽完,然後積極回應。

我們知道的問題,可以簡單地告訴孩子答案並鼓勵他説出的自己的看法:“媽媽覺得應該是這樣子的,你覺得呢?”

對於我們不知道的問題,不要隨意塞給孩子一個假答案,我們可以如實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孩子的提問,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給出答案,但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和支持時,能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世界,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與孩子一同嘗試

孩子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或許孩子的想法跟我們“不一樣”,為了保護好孩子那顆好奇心,我們要試着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融入孩子,與他們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如果,孩子對“雞蛋會不會孵出小雞”而好奇,面對這樣的好奇心,家長一般會怎麼做?

也許有些家長會不屑一顧,也許有些家長會耐心解釋雞蛋孵出小雞的過程,而這位明星媽媽的做法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她就是孫儷。

原來,當孫儷從農場拿回來一些雞蛋時,孩子説想要看看這些雞蛋能不能夠孵化出小雞。

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孫儷存放好這些雞蛋,用21天陪孩子一起觀察和探索小雞出生的過程。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還有,為了讓孩子們弄明白豆芽是怎麼長的,孫儷就自發豆苗,帶着孩子一起經歷豆芽整個的生長過程。

還發微博説,豆苗漲勢驚人,已經吃了好幾頓了!還想試試其他種類的豆芽。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在這些過程中,孩子不僅感受到生活本身的樂趣,還見證了生命的誕生、成長,而這種通過嘗試實踐而獲得的知識,遠遠比你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加深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記憶力愈敏鋭。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深以為然,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固有的答案複製到孩子的大腦裏,而是應該挖掘和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讓它成為孩子的一種本能,一種習慣。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他們揚起探索之帆遨遊知識的海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0 字。

轉載請註明: 女兒因媽媽一句話成為生物博士:有遠見的父母,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