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真的是病,這4個原因是肥胖的禍首,看看你中招了沒?
目前醫學界對人體脂肪過多也就是肥胖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肥胖是機體以脂肪的形式貯存的過多的能量,對健康和長壽具有不良影響。世界衞生組織也已經明確宣佈:肥胖是一種疾病。
肥胖的分類:
1.繼發性肥胖
是繼發於一些其它疾病引起的肥胖,大部分都是內分泌疾病(比如説皮質醇功能增多等等)引起來的,出現了這種肥胖以後就要去積極地治療原發病,但是這些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肥胖。
2.單純性肥胖
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説到的"肥胖",可以把它定義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它是由於能量攝入和消耗不平衡以後,過多的能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為了能夠有效地儲存這些剩餘的能量,體內的脂肪細胞就會增多,或者是脂肪細胞的體積增大,這就使得人身體裏的脂肪比例異常增高,引起的一種與代謝相關的疾病。
所以這是一種疾病,而且世界衞生組織已經把肥胖命名為一種單獨的疾病了。
肥胖的評估:
為了方便廣大羣眾去判斷體重異常增加的程度,世界衞生組織以及我們中國都出台了適合不同國情的診斷肥胖的標準,也就是我們經常説到的體重指數(BMI),用BMI去判斷一個人的體重是否正常。
BMI的計算方法也相對比較簡單,就是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是以米為單位的,這樣除出來以後,就得出一個數值(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我們中國人超重的標準是BMI≥24,肥胖的標準是BMI≥28。按此標準保守估算,我國目前至少有2億~3億超重者,3000萬~4000萬肥胖者。
一個人超重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一些代謝異常,比如説出現了血糖升高、血壓升高、血脂異常等,因此,如果體重指數達到超重就要立即進行科學減肥,避免發展到肥胖對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
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認為自己體型肥胖,想要減肥,那麼,首先就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到底符合不符合肥胖的標準,對我們中國人來説,適宜的體重指數範圍為:18.5~23.9kg/m2,我們説,超重以及固然不好,就需要減肥了,但低於這個範圍也不好,因此不能盲目地去減肥,否則也會引起一系列相關的疾病,得不償失。
體重指數出現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大家在更早期的時候,去關注肥胖以及肥胖可能帶來的一些疾病,能夠積極地去預防它,而不要等到體重指數大於40成為一個大胖子了才想起來看,到那個程度可能就沒有什麼其它好的減肥方法了,就只能建議手術減肥了,糾正起來也會特別困難。
那麼,説到肥胖,引起肥胖的因素都有哪些?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佔了很重要的一個比例,到現在為止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有二十多種基因,都是與肥胖相關的,而這些基因在將肥胖遺傳給後代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了。就目前來説,對於遺傳沒什麼好的辦法,所謂的基因治療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層面。
2.環境因素
我們今天談到的單純性肥胖,除了遺傳因素以外,還與一些環境因素有關。環境因素包括飲食、運動、作息、心理精神壓力以及不同生理階段的一些變化,這些都跟肥胖有關係。
1)熬夜會導致肥胖。
有相關研究表明,熬夜的人每天對於能量的攝入就比早睡的人要多,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這種能量攝入增多,會逐漸導致肥胖。
2)不愛運動
現在各種便利的社會交通方式,比如説汽車、地鐵、高鐵、飛機等使得人們行走或者騎自行車這種能消耗能量的運動變得非常少,這就很容易使能量消耗不掉,在體內堆積,導致肥胖的發生。
3)胡吃海喝
對零食飲料這些食物情有獨鍾,經常吃喝這些高熱量食物飲品,極易導致體內能量剩餘,引起肥胖。
4)不良行為習慣
不良的娛樂方式也會導致肥胖。很多人就願意在家看電視,上網、打遊戲,都是這些靜坐的生活方式,而不喜歡户外運動,相對來説這類人就是肥胖的高危人羣,正因如此也出現了一個熱門網絡詞語"肥宅",也就是説喜歡宅在家裏不出去運動的人就容易肥胖。
因此,避免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肥胖關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