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需要通過糧食、果品、動物肉食、蔬菜的滋養,同時要“氣”“味”合和之後再來食用。如此,才能補益人體的精氣,達到維護生命健康、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
你注意過食物的屬性嗎
日常飲食不僅要注意食物的種類齊全和比例恰當,更要注意食物寒熱温涼“四氣”與酸苦甘辛鹹“五味”的平衡。中醫將食物性味分為三大類,寒涼、温熱和平性(即四氣)。日常所食用的三百多種食物中,平性居多,温熱次之,寒涼更次之。中醫把温熱稱為陽,把寒涼稱為陰。我們在飲食中只有把食物的寒涼平温熱屬性用好,才會使人陰陽平衡,少生疾病。
此外,食物還有味道,中醫將食物的味道概括為酸、苦、甘、辛、鹹五味,甘常帶淡,鹹常兼澀,故又稱為酸、苦、甘、淡、辛、鹹、澀。日常三百多種常用食物中,甘味為多,鹹味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最少。
食物的性味不同於藥物的性味那麼強烈和單一,食物的性味會更緩和,而且一種食物的味,可能會有多種。苦味的藥物往往沒有什麼補益的作用,譬如黃芩、黃連只有清熱瀉火的作用,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除了清熱瀉火,還有健運脾胃的作用;鹹味的藥物如芒硝、海浮石,只有泄下、軟堅、豁痰等這些攻邪的效果,但鹹味的食物,如各種海魚、海蝦、海蟹還有補腎養血的補益作用。
食物和藥物雖然都有偏性,對體質和疾病有影響,但是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因此食物的性味雖然柔和,與人們的關係可能更為密切。如果日常飲食或飲食調養時不注意食物性質和味道即“氣”“味”的合和,飲食偏食,久之就會破壞人體體內陰陽平衡,導致五臟之間功能活動失調,即會影響機體健康,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
根據自身體質特點進行調理
在中醫看來,除了外傷和惡性傳染病以外,一切病症都是身體內部失衡的某種外在表現。因此,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體質特點和臟腑虛實,這就要求飲食駐顏辨證用膳,根據不同的病症和體質,進行相應的調理,虛則補之,實則泄之,其中以滋補為主。
虛寒體質要多吃一些温補性的食物,少吃一些寒涼性的食物,譬如氣血不足的面黃肌瘦、蒼白乏力、早衰、鬚髮早白、眼袋浮腫等,可以多吃一些温補氣血脾腎的食物,如桂圓肉、大棗、阿膠、紅糖、黑芝麻、核桃肉等,少吃一些生冷寒涼的食物。
實熱體質要注意清熱瀉火,通利二便,少吃一些辛辣温熱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苦寒清熱的食物。像痤瘡、唇炎這些熱毒為患的疾病,患者要避免吃辣椒、姜、蒜、羊肉、煎炸食物等辛温發散、助濕生熱的食品,適度吃一些苦瓜、冬瓜、藕、綠豆湯、薏米粥等清熱利濕的食物。
陰虛體質譬如肝腎陰虛導致的黃褐斑、脱髮白髮、皺紋、牙齒鬆動、眼花目澀,還有肺陰不足導致的皮膚乾燥、口唇乾澀等,就要多進一些甘涼滋補的食品,如牛乳、桑椹、荸薺、荔枝、銀耳、木耳、櫻桃,少吃一些辛燥傷陰的食物,如生薑、辣椒、酒等。
身體內寒氣較重、氣血兩虧虛弱的人,一年四季都要多吃温熱的食物,如牛羊肉、雞肉、生薑、洋葱、韭菜、香菜、大棗、核桃仁等。這樣,才能使身體產生足夠的熱量,增加活力,血脈暢通。如果身體熱量大,精力旺盛,多吃温熱的食物就容易上火,應該適當選一些寒涼的食物來進行平衡。
配合天氣温度的變化
選擇不同的食物
在飲食的食用時節上要注意天人相應,在季節上要“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温遠温,用涼遠涼”,就是説寒冷的季節要少吃寒涼的食物,冬天就不要再吃冰鎮的飲料和水果,以及綠豆湯、苦瓜。不斷地給身體的臟器降温,就會使血液循環越來越慢,臟器功能下降,衰老提前,血流得越慢,沉澱越多,血管易淤堵、梗塞,從而導致各種與心腦血管相關的病高發。炎熱的夏季,就要少吃温熱的食物,以免燥熱傷陰。
此外,食材的搭配、烹調方式的選擇也豐富了中醫飲食的內容。譬如夏天炒苦瓜的時候,加少量辛熱的辣椒可以抑制苦瓜的苦寒,這樣即使一些有內火而長痤瘡的人長期服用也不會苦寒傷胃。用薏仁米熬粥治療一些脾虛所導致的眼袋浮腫,粥中也可以加一些紅棗,用紅棗的温性來平衡薏仁米的寒涼,那麼即使長期服用也不用擔心會損傷脾胃。
飲食宜忌對皮膚也有很大的影響,要根據食物的性味來選擇,譬如一些面部有痤瘡、皮疹、瘡瘍、頭部油風、脱髮、頭癬的人要少吃一些辛温香燥的葱、姜、蒜、韭菜、辣椒、花椒,還有羊肉、狗肉等熱性發散的發物。脾虛、多痰、肥胖的人要少吃一些富含油脂、煎炸的食物,少吃容易生濕的甜品、奶製品等。脾胃虛寒的肥胖人羣要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對一些消化不良、脾虛納呆的人羣也要少吃一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總之,食物不僅能給我們提供能量,合理食用也會令人由內而外散發不一樣的氣質。
來源:湖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