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自駕達人秀】尋覓動物改變歷史的大西北博物館C位 太匪夷所思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休閒

不得不承認,中國後新冠疫情的當下,出個門旅個遊,的確很犯難——組團不能跨省,搭乘飛機高鐵又恐“密閉空間”,去熱門景區懼扎堆……想來想去,自駕遊,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很適合不甘寂寞很想出門透氣的人們。自駕遊某地,不妨選擇冷門試試——博物館,在中國所有旅遊品類中,貌似它備受冷落,尤其省市(自治區)級別的。當然,喜歡名山大川或者花花草草的除外。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喜歡歷史和民族文化品種的,安利甘肅省博物館。這裏免費參觀,人奇少,基本屬於個人包場那種。

別以為大西北的博物館沒啥看頭——告訴你吧,甘肅省博絕對是一個被大眾低估的博物館。它前身,是1939年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組建成立甘肅省科學教育館。建築是由蘇聯專家設計的。它是中國最老的博物館之一,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餘件!屬於國家一級博物館。

這個館有三件國家級寶藏: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最令人心旌旗搖的,其實就是大家在全國旅行城市中司空見慣的那個著名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的真身就是甘肅省博的鎮館之寶銅奔馬。

如果説有一種動物改變了歷史,那就是馬。

人類跨上馬背的那一刻起,文明的進程便以馬的速度在丈量着,商貿通信、文化交流、征戰攻伐,無不依靠馬。

綿延上萬裏的古絲綢之路既是駱駝踩出來的,更是馬踏出來的。

不可否認,戰馬帶來了殺戮,但也帶來了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

銅奔馬(也稱馬超龍雀),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市雷台東漢墓,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1釐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奔馳狀。

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其全身的着力點集註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銅奔馬是按照良馬式的標準去塑造的,集西域馬和蒙古馬種的優點於一身,特別是表現出河西走馬秉賦的對側步特徵。構思巧妙,藝術造型精煉,鑄銅工藝卓越。

銅奔馬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徵——它曾代表中國頂級文物,巡展歐美14國,讓外國的雕塑藝術家們,認識了不長翅膀,也可以被稱作天馬的中國青銅馬兒。

在甘博鎮館之寶銅奔馬同處一個展廳的“銅車馬儀仗隊”,那場景除了精湛就是震撼!

銅車馬儀仗隊由38匹銅馬、1頭銅牛、1輛斧車、4輛軺車、3輛輦車、2輛小車,3輛大車、1輛牛車、17個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其氣勢宏大令人嘖嘖稱奇。

馬是古代交通、軍事、生產的重要工具。西域多產良馬,為抵禦匈奴騎兵進犯,漢武帝兩次派兵西征,引進大宛汗血寶馬,使漢代養馬業和騎兵得到長足發展,銅奔馬和銅車馬儀仗隊,就是這一歷史發展之見證。

至今,我們還能在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縣軍馬場,看到大批的優良戰馬。當然,如果對馬特感興趣且時間允許,蘭州到山丹,450公里,連霍高速,自駕花過路費152元 半箱油錢即達。

遊記寫到這兒,順手安利一下山丹軍馬場——自《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等3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並播出後,山丹馬和軍馬場都名聲大振,成為重要的影視旅遊勝地。

山丹軍馬場於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皇家馬場,也曾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軍馬場,在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

如果時間緊去不了山丹,那在甘肅省博旁邊的古玩市場溜達一下,也是頗長見識的。

蘭州隍廟古玩城在西北一帶非常出名。而現在更有名的則是由甘肅省宣和甘肅新聞出版廣電局聯袂打造的文化集市的生產基地和固定經營點。

由甘肅宣傳部門打造的這一文化商圈,位於蘭州市西關什字黃金商圈中心,著名張掖路商業步行街金城大劇院內,與城隍廟古玩城毗鄰。 在這個古玩城裏,有古舊陶瓷、珠寶鑽翠、古舊傢俱、古舊地毯、中外字畫、古舊鐘錶、古舊樂器、玉器骨雕、地毯刺繡、金屬工藝、奇石根雕、紙墨筆硯、景泰藍、文革文物、古籍、錢幣、古玩、家飾工藝品、水晶飾品、民族飾品等各類物品,尤其關於古西域戰馬的小玩意兒很多,是打發閒暇時光“淘寶”一大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