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 珠峯大本營 晴轉雪轉晴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上午,2020珠峯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副總指揮張慶濤和國家登山隊副隊長次洛帶領測量登山隊員們爬上了珠峯大本營旁的山坡,在冰雪上模擬練習峯頂覘標豎立和儀器操作。
那是一塊稍稍平緩的斜坡,大家在上面劃出了約為3個珠峯峯頂面積大小的範圍,輪流練習操作儀器。我第一次見到了測量覘標,鋁合金的杆和三角支架,上部是一個倒立的圓錐體,纏滿了紅黃色的布帶,6個光學稜鏡閃着光亮,覘標頂部安裝有GNSS接收天線。覘標的底座用冰錐固定在冰雪裏,三角支架同樣用冰錐固定,頂部還有3根固定繩,確保覘標在峯頂的大風中屹立不倒。我之前反覆看過1975年珠峯高程測量和2005年珠峯高程複測覘標豎立在峯頂的照片,它在我心中甚至有一種神聖的感覺。覘標象徵着勝利,象徵着歡呼。我相信,過不了多久,我眼前的這個覘標就會在珠峯之巔豎立。
明亮的陽光照耀在珠峯大本營和隊員們腳下的冰雪上,天空藍,藍得白雲無處躲藏,藏在哪兒,哪兒就有一座大山。看着這些測量登山隊員,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年們,他們時而專注,時而歡笑,那笑容如陽光般燦爛,如天空般澄澈,我突然感到美好,突然覺得這場練習就像一次團日活動,海拔最高的團日活動,青春與激情、光榮與使命並存的團日活動,我多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啊。
下午,我又一次爬上那個山坡。今天直播的內容是介紹隊員們在珠峯上怎樣用水。我們要爬到山坡的上面尋找水源。直播時風特別大,我必須帶上羽絨服的帽子,不然耳麥根本收不到我的聲音。我和高悦從半坡開始沿着輸水管道往上走,腳下是雪,雪下面是堅硬的厚厚的冰。終於找到了,冰雪之下,流水汩汩地湧出,一個底部剪開的礦泉水桶放在流水中,將水引入管道,繼而引入營地。到了夜晚,為防止管道凍住,要把接水的礦泉水桶拿出來,相當於關閉了總閥門,早晨再放進去。
圖為山坡上的水源。
2005年,隊員們的飲用水,要開車去3公里外的“絨布神泉”接,每次接滿七八個25升的大桶,用完再開車去接。這次大本營的用水方便多了。但是在二本營和交會點上,還是隻能融化雪水。水,來之不易。
好幾天前,高悦就想着今天是青年節,我們合作拍攝了青年測繪隊員的短視頻,他還為青年節寫了篇青年測繪隊員的人物通訊。中午吃過飯,我一進帳篷,就聽他説:哎呀,今天是我爸爸的生日,差點忘了。他趕緊給爸爸打電話,祝爸爸生日快樂,告訴爸爸自己一切都好,不要擔心。
傍晚前一場狂風暴雪,傍晚時分,雪停了,雲散了,陽光從西邊斜照在珠穆朗瑪峯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金頂。珠穆朗瑪峯就像一座金字塔,矗立在天邊,在這星球的最高處。
圖為珠峯金頂。
今夜,我們6人帳篷裏擺了7張牀,一下熱鬧起來,可身體依舊感到寒冷。今天是我離開家第50天了,而明天立夏,在此刻的冰冷中,立夏這個詞和家一樣,離我遙遠。
圖為6人帳篷裏面住進了7個人。
關於青年的標準,有不同的説法,後浪和前浪,你是哪一浪呢?人生就像大河,有很多支流,有一次,一條喜悦的河注入進來,將我命名為父親,有一次,一條悲傷的河注入進來,將我命名為孤兒,這條河一直流動着,有時甚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而我,有心中的方向,這方向不是支流所能改變的。前浪和後浪,你是哪一浪呢?我們需要其他人的命名嗎?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體
中國自然資源報特派記者:王少勇
編輯:陳君怡
審核:趙建東
本次報道合作伙伴:長城汽車 探路者 中國聯通 小米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