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雲霧繚繞中,聲聲鳥啼不時打破靜謐。沿着十八彎的山路盤旋而上,經歷了無數次“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才來到了連名字都帶着詩意的車前村。
距離縣城27公里的車前村坐落於遂昌縣大柘鎮一處海拔825米的高山上,無意間“闖”入這裏的的遊人,無不驚異於它濃郁的古村色調與穿越時光的古樸氣質。放眼望去,那清一色的黃牆黛瓦與層層梯田交相輝映,映照出一個高山村未來的無限希望。
黃牆土房成“爆點”
一説到車前村,很多人都會感嘆:這是一個風景美如畫的村莊!
車前村最主要的景觀就是煙雨濛濛的古梯田和原汁原味的黃牆土房。誰能想到,這曾是個受限於交通、無人問津的貧困村,村民們靠種植四季豆、毛竹為生,山路難行,上山收貨的小車一天只來一次,遂昌本地人都很少知道這個村的存在。
2013年,經村兩委多方聯繫,成功舉辦了“雲天之巔魅力車前”國際攝影文化節,村裏的“泥坯房”躍入了人們的眼簾,這個隱匿於層巒疊嶂中的雲上村落“撩開了面紗驚人豔”,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讓村民看到了“泥坯房”的“錢景”。
“黃泥土房的原生態是一個‘爆點’,它吸引來了大批遊客和各個拍攝團隊,帶動了全村的旅遊業發展。”車前村黨支部書記範建武告訴記者,車前村有160多幢黃牆黑瓦的老房子,為了給這些房子的“土味”保鮮,村裏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編制了村莊建設總規,設立了黃泥牆保護紅線,規定紅線內黃泥房嚴禁隨意拆建,並以村民代表會議形式通過《村莊保護公約》,最大程度地保留山村原始村貌。
發展旅遊,不能純靠古建築“當飯吃”,不管是遊客還是村民,一個整潔美麗又宜居的大環境是基本保障。2015年開始,車前村開始環境大整治,豬圈、牛欄、旱廁在村中絕跡,新公廁、停車場、小公園、景觀小品紛紛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門前種起了鮮花,點綴着四季變化中的村景……如今的車前村,不變的是雲霧飄渺的古村風貌,日新月異的是日益熱鬧的村莊和越來越美的環境。
高山民宿做引流
與大多數村莊一樣,村子“火了”,就辦起農家樂,確實能吸引一部分遊客,但這卻不是車前村的振興之道。
“在人們的印象中,鄉村旅遊就是到農村去賞花、拍照,開着車當天來回。即便一些村裏有農家樂提供住宿,也是低端的,既不舒適也不方便。所以很多人來鄉村旅遊,也就是吃頓飯,買點農家瓜果蔬菜。”範建武坦言,早在七年前,村兩委幹部動員了四五户村民開辦農家樂,也吸引了一些老年人前來避暑度假。但由於牀位有限,村民的參與度不高,車前村的“避暑遊”半路“夭折”了。
2016年,《遂昌縣農家樂民宿資源村管理辦法》出台,規定旅遊資源村的村民簽訂房屋保留及產權無償移交給村集體後,可以享受農民異地轉移優惠政策。作為遂昌首批農家樂民宿資源村的車前村吸引了温州投資商戴晨晨,簽下了村裏兩幢黃泥房20年的租賃合同,用來投資建造高端民宿。
沿着車前村的碎石小徑拾級而上,推開鐵柵欄,兩棟精緻的小樓浮現眼前。這就是戴晨晨在車前村造的一個浪漫的夢——雲逸遠山民宿。民宿內有大大的落地窗,每一個房間都能望到山谷裏的四季,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我們主打的是高端精品民宿,迎合了當下年輕人打卡網紅民宿、圓夢‘詩和遠方’的心態,另外也給一些青年白領提供一個放鬆心情的安靜之所。”戴晨晨告訴記者,針對這一類消費羣體,她選擇在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平台進行推廣宣傳。
查看雲逸遠山的官方抖音賬號可以看到,目前,民宿已經“吸粉”5.2萬,獲得的點贊數超過33萬。2019年,雲逸遠山被抖音平台選為十大最受歡迎的旅宿。藉着抖音、小紅書的“東風”,雲逸遠山民宿“火了”。“我們全年入住率大概在70%,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的客房在3月初就已經訂滿了。”戴晨晨笑着説道,想要預定一定要趁早。
由“吃飽睡好、拎包就走”轉向歸園田居,雲逸遠山的成功,給車前村發展高端民宿提供了提檔升級的成功範本。燕窩局、雲閒齋、雲宿、歸雲田居……一家家各具韻味的特色民宿在車前村競相“鬥豔”。但對於車前村的村民而言,民宿是“引流”的媒介,如何讓它們發展的後勁更足,這就需要把車前的故事講好。
一根長粽“話”振興
每年端午前後,車前村便到處瀰漫着粽葉和糯米的香味,這是車前村民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
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列為麗水非遺美食的“遂昌長粽”改變了車前村的發展軌跡。2014年,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得知車前村有製作長粽的風俗後,就向村裏下了訂單。誰曾想,這筆訂單竟打開了小山村的“振興之門”。幾年來,車前長粽越來越有名,外地大公司、全國各地微商的訂單紛至沓來。在村裏舉辦的遂昌長粽推廣訂貨會上,中國電子商會品牌創新發展中心、麗水藍城農業、杭州悦想公社等30多家銷售平台,現場就簽下了500多萬元的長粽訂單。
如今,家家户户包粽子、煮粽子,成了小山村的新風尚。
隨意走進一户農家,只見幾個農婦身着圍裙,繞着長桌依次坐開,利索地舞動着雙手,將箬葉交錯疊放,倒入糯米,加入餡料……每個人進度各不相同,但製作的粽子卻出奇的規整,身邊不時有拿着相機的遊客拍照記錄,甚至有不少遊客向村民請教後親手嘗試製作長粽。
“別看現在人人都會包長粽,幾年前卻並非這個光景。”62歲的村民範春芽介紹,她雖然年紀與大多數農婦差別不大,但村裏的長粽,當屬她包得最好。她的工作不僅是包粽子,還要教其他村婦如何包好長粽,同時充當“質檢員”,檢查每根長粽是否達標。“長20釐米,重600克,不合格就得重新修包。”
“這一個半月時間,大多數農婦都能拿到上萬元的工錢。”王新新是車前村“粽言粽語”加工坊的大管家,她所管理的長粽加工坊僱了20多名村民製作長粽,每天支付的工費都要6000多元,“目前全村已經銷售了5萬多根長粽,要知道去年的年銷售量才7萬多根,估計今年全年銷量可以達到15萬根左右。”王新新充滿自信地告訴記者,為了跟上潮流,她還註冊了抖音號做直播,雖然剛剛開始,但粉絲數卻在不斷上升。
當然,除了長粽之外,車前村也“折騰”出了不少留客的新花樣:春天採茶,夏秋摸田螺、捉泥鰍,秋季打板慄、割稻穀,冬季製作黃米粿……一年四季,遊客的體驗活動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將原始鄉土文化“外銷”的同時,從山外而來的現代觀念也悄然改變着這個小山村。現在的車前村,山路整潔、山巒滴翠,令人心曠神怡。隨着長粽的一炮打響,曾經不值錢的高山茶和蔬菜也賣出了好價格,村民們觀念變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用“蜕變”形容車前變遷,並不為過。從只提供食宿到鄉土文化與農事體驗相結合;從農家樂到精品民宿,再到特色產業振興發展;從單一純粹的住宿形態到滿足人們在城鎮化浪潮下無法割捨的“鄉愁”,毫無疑問,一條獨具車前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已鋪展在車前人的面前。
告訴我,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