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豆瓣一刻:38歲高圓圓出席活動近照, 滿滿的青春女神氣息, 網友直呼太美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休閒

  高圓圓與趙又廷是在拍攝電影《搜索》時因戲生情;2012年4月17日,趙又廷在某電影發佈正式公佈戀情,兩人才正式以戀人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2014年6月5日,高圓圓與趙又廷北京登記結婚 ;11月28日,高圓圓與趙又廷在台北舉行婚禮。

  結婚距離現今也有整整五年的時間了,近日高圓圓靚麗出席某廣告發佈會,肚子平平破懷孕傳聞。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女神的肚子一點可是一點點變化都沒有哦!重點是人家年齡上去了顏值卻還在線,沒辦法天生麗質就是這麼高,就連對着鏡頭的一顰一笑都是那麼令人陶醉,網友忍不住稱果然不愧是凍齡女神。

  要是以後跟我們的夜華太子趙又廷有一個孩子的話估計顏值得逆天了!但是這遲遲沒消息這可急壞我們廣大網友了,這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啊!

  不過我們急也是沒用,畢竟人家夫妻兩人世界也過的挺滋潤的,幸福就好嘛!


  近日,河南伊川某中學一女學生在教室內,被兩名女同學輪流扇耳光,並用手機錄像。

  視頻中的這件事的導火索是因為,學生在微信羣裏發生口角衝突,事發後校方未及時上報相關部門。目前,學校正副校長均被撤職,警方已立案。

  面對校園暴力,以暴制暴是不提倡的,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面對霸凌,要勇敢反抗。

  最近網上還瘋傳了一段視頻,大家都説終於看到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了,五個男生欺負一個男生,生生被這個男生勇敢打回去。

  對於校園暴力,看完視頻之後真的心有感嘆,上網搜索發現,網頁上竟顯示有1200多萬的相關信息,全國各地都時有校園暴力事件發生。

  大家就不禁要問,學生怎麼啦,本來該是朝氣蓬勃、刻苦學習的學生咋成了校園暴力的主角,是學生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

  針對這樣的事情,我們看看網友是怎麼説的。

  網友評論:@董董20130217:可憐的孩子,為什麼不反抗?用石頭砸死一個也是好的。看來,我很有必要教教我的孩子必須的正當防衞!

  @

  黎叔警屬:被打的小女生為什麼不撿起身邊的石頭磚塊兒照其中一個拍過去,拍死拍傷算正當防衞,其他人就老實。

  @

  豬兒愛妞妞:每次看到這些心裏都很不舒服,就是所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這羣打人的學生,讓她們可以肆無忌憚,打人者不會受到法律制裁,被打者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陰影,請問法律是保護打人者還是被打者。

  @

  本幫-:做父母的平時一定要細緻觀察子女的心理動態,耐心跟他們溝通,無論他們怎麼逆反都不要放棄,否則後悔莫及!

  @

  我只是路路路路人啊:學校欺凌事件,越來越多,然而,到現在,政府都沒整出一套有用的法律,有的只是未成年保護法讓他們繼續瀟灑;政府難道就沒想過,這對被欺凌的孩子影響有多大嗎?我自己當初就是被欺凌的一個,所以我能理解被欺凌的痛苦,我開始對學校對老師對家長還抱有期望,最後才發現,只能靠自己。那是何等的絕望。

  其實,校園本應是最陽光、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而今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着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衝擊着社會的道德底線。我們在譴責那些性格惡劣的學生時,也要反思,為何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呢?我們的校園怎麼了?我們的學生怎麼了?

  據瞭解,在中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調查發現,遭受過校園暴力的達到了40%。我們回想一下,在小時候讀書時,班級總會有幾個與大部分同學不一樣的人,他們也許是發育太早個頭高出所有人一頭的高個子,也許是體態豐滿的小胖妞,也許是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悶葫蘆。這幾類人往往最容易遭遇校園暴力,因為他們“和別人不一樣”。

  而無論是在哪裏,與“集體”不一樣的“個人”,往往都容易遭到排擠。這件事情也許我們不能去指責青少年,畢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所有大人幾乎都是這麼言傳身教的。

  所以,也希望各位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將要為人父母的讀者能夠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人就是不好的”這個概念,請千萬千萬不要教導給他們,畢竟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主因大致有四個,首先是家長失管。有許多家長,對孩子溺愛,寵得上天,對小錯小失不管不問;也有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孩子交給老人照看,自己想管管不到,老人想管管不了;還有家長對孩子是放手式散養,只管出錢,不問孩子學了什麼,幹了什麼,任由其自己性子。家長的失管,造成孩子內外沒有懼怕的人,一些野性痞性也逐漸形成。

  還有就是老師失範。該説老師是世上最讓人尊敬的人,但總有一些老師,為人師表,卻不為人師範,對學習好的學生還有熱情,對相對落實的學生不是疏於説教,就是挖苦諷刺,無形之中讓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故意搗亂課堂、打架鬥毆、吸煙喝酒。

  再有就是學生失德。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一些學生不比學習比穿戴,不比助人比作惡,不比素質比逞能,每天上學不是考慮該學什麼,而是想着今天該揍誰、該到那裏吃喝,老師和家長的管理再不到位,學生自然是由着個人性子無法無天了。

  還有一點就是學校失責。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在進行現代化建設、提高教育軟硬件實力、培育新時期全能學生的時候,往往忽略對學生思想道德、理想品質的教育,總把優秀率、升學率等指標作為衡量教育成效的最終槓桿,豈不知,應有的思想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

  説到底,校園暴力是暴力行為的一種。只要這種暴力行為後果達到一定事實程度,觸及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沒錯,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週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所以只有注重疏和導的結合、強調製與治的互補,才能共同織密和諧校園建設的“天網”,徹底切斷校園暴力的病根。

  今天的互動話題是#您覺得校園暴力應該怎樣處理呢?#

  。

  (2017-07-11)


  在荊棘之上,

  開出一片花來。

  Celine Farach

  都説男生愛看美女是天性,

  其實女生比男生更愛看美女,

  非凡君最近就被這個姑娘迷花了眼。

  天使般的面孔,

  膩死人的笑顏。

  魔鬼一樣的身材,

  性感中又透着清純。

  她彷彿從畫裏面走出來,

  驚豔眾人。

  這個美得不像話的女神,

  名叫Celine Farach,

  1997年出生於美國弗羅裏達州的邁阿密,

  今年20歲。

  擁有如此傾城姿容,

  大家一定覺得她應該從小就被偏愛,

  然後會一路繁花似錦,

  扶搖直上九萬里吧。

  但不是。

  小時候因為出色的長相,

  Celine被Wilhelmina Models模特公司看中,

  成為童模,

  先後為各大服裝品牌拍照。

  本該是個人生贏家的故事,

  可這件事卻恰恰成了悲劇的開始。

  從上初中起,

  身邊的同學便刻意疏遠她,

  嫉妒、排擠,

  甚至是校園欺凌行為…

  她形單影隻,

  走在學校裏常被指指點點,

  莫名侮辱,

  所有人都被“警告”,

  不許接近她。

  同學們視她為異類,

  面上不假辭色,

  言語惡劣傷人,

  這讓Celine感覺到非常難過,

  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被大家那麼厭惡。

  終於,

  痛苦不堪的Celine

  絕望了

  ,

  還在上七年級的她不堪重負,

  忍受不了校園冷、熱暴力,

  再不願意去學校。

  父母無奈之下,

  只好為她辦理退學,

  在家自學。

  然而,

  從學校走出來並不意味着解脱,

  她的精神非常壓抑,

  已經有了抑鬱傾向。

  那段時間,

  Celine整個人頹廢到極致,

  每天自暴自棄,自我否定,

  把自己關起來,

  逃避外面的一切。

  唯一上心的,

  大概就是做模特這件事了,

  只有在鏡頭下,

  她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

  不過狀態完全沒有以前好了。

  慢慢的,

  她開始反思,

  一味沉湎於過去真的有意義嗎?

  就像開車不能一直看着後視鏡,

  必須專心向前看才行。

  而且,

  自己還那麼年輕,

  擁有無限的可能,

  雖然以前狼狽不堪,

  但只要自己跑遠些,

  好好活下去,

  活得比誰都精彩就好!

  Celine決心要改變自己,

  用寶貴的時間做喜歡的事,

  努力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她開始養寵物,

  和它做朋友,

  向它傾訴煩惱,

  分享快樂,

  而不是把一切憋在心裏。

  愛上輪滑,

  學起來比誰都用心,

  最後,

  還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輪滑選手。

  她喜歡音樂,

  回想那段頹廢的時光,

  也正是音樂陪着渡過難關。

  因為媽媽是作曲家兼歌手,

  在其薰陶和幫助下,

  她也試着作曲唱歌。

  Celine還去練習拳擊、健身,

  既然要走模特這條路,

  身材和體能必須過關。

  要不怎麼説,

  沒有醜女人,

  只有懶女人,

  她的身材越來越好,

  比起以前的苗條纖弱,

  更多了性感、健康。

  不管前路多困難,

  情況多悲慘,

  只要還能笑,

  就會有重新充電的感覺。

  Celine逐漸擺脱了學校裏的陰影,

  用屬於自己的方式,

  充實自己的人生。

  她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

  交到了很多朋友,

  大家不會帶有色眼鏡,

  真心相交。

  為了打開視野,

  她把自己生活中的照片,

  和唱歌的小視頻放在網上,

  逆天美顏很快征服無數網友。

  完美的臉蛋,

  黃金身材比例,

  眉目裏散發出來的青春陽光,

  不僅引得各大模特公司來邀,

  還有各種時尚雜誌紛紛請她拍封面。

  這下,

  Celine徹底地紅了,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個女孩,

  除了盛世美顏,

  還因為她的歌聲。

  她把自己的經歷,

  寫進了歌裏,

  呼籲大家重視校園霸凌問題,

  也激勵青少年,

  敢於維護自己。

  還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財力,

  積極幫助那些被欺凌者。

  這一行為得到諸多關注,

  於是簽約公司為她舉辦了各地巡演。

  不僅僅是美國,

  由於小姐姐的長相非常符合東方審美,

  連東南亞、韓國等地,

  都在相繼報道。

  不過,人紅是非多,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應該猜得到,

  有網友開始質疑她炒作、博眼球,

  但有一點,

  沒人質疑她的美貌,

  她陽光的笑容,

  以及灑脱自在的生活方式。

  而Celine所帶來的正能量,

  恰恰是很多青少年所需要的,

  今天你欺負我,

  明天我就站在世界之巔,

  讓你仰視我!

  人的一生會遇到諸多困難,

  我們可以有負能量,

  可以頹廢,

  但別忘了生活還要繼續,

  站起來才能走更遠。

  生活中大部分的不幸,

  都來源於自己的胡思亂想,

  與其渾渾噩噩過一生,

  不如下定決心,

  努力做更閃耀的自己。

  人最強大的武器,

  是豁出去的決心。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唐三歲QAQ”:我小學的時候長得很醜,沒有朋友,經常被打,然後我就變的沉默寡言,現在到了初中,我長得不醜了,依然沒有朋友,我也不想有,以前打過我的男生還跟我表白了,感覺很可笑呢

  網友“U79781509”:女生欺負她就算了,男生排擠我只能説他們活該單身一輩子。

  網友“即墨珊”:她很漂亮

  網友“U31982530”:我要是她學校的人就應該在那時候幫助她,沒準還能發展點什麼

  網友“傅小洛”:國外就是不一樣,國內美女都是受到重點保護的

  網友“U67075011”:這麼俊,不當模特都是浪費

  網友“U119191063”:國內校園霸凌事件從來都是不了了之+因為未成年所以不判刑,應該制定這方面的刑法!

  網友“U164557967”:美死了哦了

  網友“崑崙安溪海”:奇怪了,外國學校不是體制健全嗎?外國學校不是注重德育嗎?外國學生不是都在快樂中學習嗎?外國學生不是素質高嗎?怎麼會這樣啊

  網友“U68711766”:從小到大+我們班沒有長的漂亮的女生會被排擠的情況。倒是長的醜還自戀的人會被排擠

  (2017-08-12)


  小學男生被初中女生打耳光。(視頻截圖)

  “4名初二學生圍毆1名六年級小學男生要煙!”連日來,張家口蔚縣當地一起小學生被圍毆事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昨日下午,記者從蔚縣教育局獲悉,這名捱打的小學男生來自西合營鎮某小學,已經離校正在住院檢查治療。打人者中確定有來自蔚縣西合營初級中學的學生。目前,這起事件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小學男生遭圍毆視頻上傳網絡

  昨日早晨,百度河北吧中一條名為《揪心!張家口多名學生暴力脅迫小學生買煙,瘋狂抽打耳光!》的網文引發網民關注。網帖中稱:在昨天的蔚縣微信朋友圈,一條視頻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視頻中,一個身穿紅色校褲的小男生被兩男兩女圍起來要煙、打耳光。據悉,被打學生為蔚縣西合營鎮某小學六年級學生。

  在百度蔚縣吧中有多條關於這起事件的網帖和視頻。記者從一段長達1分15秒的視頻中看到,在一塊長有雜草的空地上,一名嚇哭的穿紅色校服褲子的小個子男生被4名年齡大些的學生模樣的人扯來扯去,不斷讓他面對畫外錄像的人站好。一名戴眼鏡的女生第一個上去抽了他耳光,隨後一個穿黑花上衣的男生也過來抽他耳光,被打的小個子男生一直在哀求哭泣。有知情網友發帖稱,“西合營被打的孩子昨晚住院了,診斷有腦震盪,現在孩子吃不下飯,頭疼,身體也難受。”

  昨日下午,記者從蔚縣教育局法制與安全辦公室瞭解到,這起事件發生在9月8日下午放學離開學校之後,打人者中能夠確定有來自蔚縣西合營初級中學的學生,事出何因尚未確定。由於警方介入,教育局正在等待結果,然後再決定如何處理。目前,被打的男生臉部受傷,已經住院接受檢查治療。隨後,記者撥通負責調查此事的蔚縣公安局西合營派出所電話,對方得知記者身份後當即掛斷了電話。

  蔚縣連發校園事件引發關注

  這起圍毆事件是不是有學生在旁邊錄像?又是怎麼被上傳網絡的呢?目前,由於警方未公佈調查結果尚不得而知。據瞭解,近年來,蔚縣教育系統多次發生校園內外學生打架鬥毆事件,成為網絡和社會關注熱點。

  今年5月26日晚上,在蔚縣三中操場,該校初二女生閻某某連抽初一男生郭某某多個耳光,旁邊有人記錄,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形成熱點事件。事發後,蔚縣教育局立即召集全縣校長會,重點部署校園安全工作,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本報曾予以報道)

  2014年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礙的52歲的李某某在蔚縣南留莊鎮上閒逛,被7名未成年人圍毆致死,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僅僅16週歲,最小的3人尚未滿14週歲,南留莊中學兩名初一學生也在當中。

  2014年6月28日下午,蔚縣柏樹鄉柏樹中心小學就讀三年級的留守兒童張某被幾名閒來無事的同學,強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寧寨村,最終被圍毆致昏迷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昨日下午,蔚縣教育局法制與安全辦公室王主任表示,他們一直重視校園安全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起事件的發生説明他們的工作尚有差距,他們將查漏補缺進行改進和完善。下一步,他們會考慮協調社區,充分調動包括家長在內的社會方方面面的因素,多措並舉共同加強青少年安全法制工作。(

  燕趙晚報

  )

  (2017-09-14)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劉寶劉延春實習記者尉豔豔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校園欺凌事件呈現井噴式爆發,學生打人視頻、中學生被迫吃糞便等各大媒體不斷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僅觸痛了家長們的神經,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早在去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對校園暴力的頻發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衝擊道德底線。然而,現今有些情節嚴重的校園欺凌甚至涉及到了刑事犯罪,這些不斷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又一次將校園安全問題帶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暴力又起,校園為何不再安全?

  6月中旬,一則北京延慶二中某男生在廁所被人強迫吃糞便的視頻在網上引發各大媒體的關注。隨後,延慶警方官方微博發佈情況通報,證實學生受辱內容屬實。無獨有偶,6月29日,廣東梅州的朋友圈瘋傳一個打人視頻,一男一女毆打一位男同學,隨後,“興寧公安”微信公眾號發出一則警情通報,學校老師快速反應,馬上對學校進行巡查,在教學樓附近將打人者控制並報警,打人者也已被帶回公安機關調查。7月3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伊川縣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在教室內,一女學生被兩名女同學輪流扇耳光,並拉扯頭髮,旁邊還有其他同學湊近女孩拍攝。此事涉及的8名學生,伊川縣公安局已立案偵查。

  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密集程度之高,讓人觸目驚心。集體孤立、拳打腳踢、拍侮辱照、勒索敲詐、恐嚇威脅……近來各大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不一而足,已經由一些小惡舉動上升到了刑事犯罪。

  面對當下變本加厲、越發猖獗的校園暴力事件,記者採訪了北京市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謝蘭軍,對於校園暴力的成因,他説:“校園暴力首先是違法行為,但在犯罪問題上涉及到責任年齡的問題,很難去追究刑事責任。具體成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信息多樣化,孩子接觸社會的信息通道多了;第二,孩子本身處在青春期,爭強好勝,很容易產生摩擦;第三,外部不良引誘,我們常常看到校園暴力事件,但是背後是否有不良青年引誘是要關注到的;第四,這些孩子自我辨別能力比較弱,法律意識也比較薄弱。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有法治校長,做一些法制宣傳,但是具體到每一件事的時候,這種意識轉化為思維,思維再轉化為行為的過程出現了斷裂;最後,這也與孩子們的年齡有關,一般來講,隨着年齡的增長,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率會降低,比如相對於小學、中學,大學階段就很少發生,這跟人的成長過程有一定的關聯。”

  施暴者無法嚴懲,誰來保護受害者?

  張靜是一名13歲孩子的家長,頻頻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刺痛着她的心,她告訴記者,“看了一些校園暴力的視頻,即心寒又心痛,如果説被欺凌的是我的孩子,首先我會要求學校處理,如果處理結果不滿意就會考慮轉學。”

  深圳市月亮灣小學老師陳義博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小學相對少一點,基本遇不到,中學該類事件發生得多,我覺得發生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由於父母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教育孩子,孩子如果有充足時間卻沒有業餘愛好,就會出去玩或者在互聯網上瀏覽一些不良信息從而導致校園暴力,我覺得學校可以多設一些興趣班,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事可做,可能會間接減少暴力事件的頻發。”

  據悉,全國各地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處理的結果大都是以罰款、教育批評為主。比如此次北京延慶二中的暴力事件,5名涉案人員因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不予行政拘留,只做罰款處罰,另外兩名不滿14週歲,依法不予處理。而今年4月份四川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結果為:其中年滿14週歲的3人給予行政拘留並罰款,對於不滿14週歲的1人不予處理,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經調解,雙方已達成諒解。

  對此,網上轉載量頗高的“央視評論三問延慶校園欺凌事件:是‘不能’還是‘不為’”一文明確表示:對於如此惡意欺辱他人的未成年人,一句“嚴加管教”或“批評教育”並不是有效手段。這種軟綿綿的方式,既懲戒不了當事人,也無法震懾後來者。對於校園暴力事件的寬容,就是對下一起類似事件的慫恿。

  對於類似事件的處理結果,很多網友認為,這種以説教為主,罰款為輔的懲戒方式只會助長施暴者的氣焰,法律不應該以年齡為界限,要看施暴者的動機以及造成的後果,綜合判定,應該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謝蘭軍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國刑法是1979年頒佈的,責任年齡這塊一直沒有做過大的修改,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包括孩童辨別能力的提升,社會信息的多元化,也應該要研究這個問題了。”

  創建安全校園,法治建設是關鍵

  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將構建防控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的有效機制納入了學校安全風險防控的整體範疇。教育部政法司相關負責人就《意見》答記者問中,關於校園暴力,重點提到明確懲戒原則,對暴力實施者包容但不縱容,依法處置。

  據悉,美國自2000年開始立法懲戒校園暴力,全美約45個州頒佈了《反欺凌法》,主要針對學校霸凌,把霸凌和其他的騷擾區分開來。2003年,澳大利亞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常見的校園欺凌、暴力、騷擾等問題,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日本2013年通過了《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首次將校園欺凌問題法制化:明確了校園欺凌的定義,建立了一套稍具體系的應對措施。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反校園欺凌法”。

  “對我們而言,校園欺凌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一個概念,我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立法,立法無非是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社會的發展‘逼迫’我們來立法,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已經預見了這種情況的發生,要先立法來調整它。但是不管怎麼樣,要對社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規範,尤其是校園問題,因為未成年人責任年齡受到限制的問題,怎麼進行科學的立法,很重要。”謝蘭軍説。

  在治理未成年人校園暴力方面,謝蘭軍也提出建議:“一定要抓好幾個環節,第一,提升法治意識,第二,要促使法治意識轉化為法治思維,最後,通過法治思維來指導未成年人的行動。”

  (2017-07-22)


  電影剛出來的那天下午兩點四十,我一個人騎車去電影院。

  小縣城的電影院裏並沒有什麼加分項,大熱天裏,居然連空調也沒開,座椅前寬大的幕布讓我想到了家裏那台依然依靠“顯像管”成像的老舊電視機的模樣來。

  電影院呆的糟心,電影也看的糟心。

  等到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接近五點,兩個小時的電影讓我感覺渾身乏力,不僅壓抑、難受,而且很無力。這種無力感起初產生於對影片的主觀聯想,稍稍的看進去一點的時候,就發現,這麼美的一部動漫,原來在講述的,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愛情故事,而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人性拷問。

  我不知道影片到底減掉了多少,但是在我看的過程中很難將情感代入進去,一是因為電影院糟糕的體驗,其二則是因為電影本身剪輯的支離破碎,那種跳躍的僵硬感上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看騰訊上的《斷背山》的時候了。

  故事劇情

  先來介紹一下整部影片的故事內容:影片講述了

  石田將也

  和

  西宮硝子

  兩個人的成長曆程,着重刻畫了石田將也的欺凌形象和西宮硝子的弱者形象,小學時期的轉學生西宮硝子被石田將也一直欺負,導致西宮硝子轉學離校。

  而留下的石田將也因為欺凌事件被大家孤立,開始逐漸變得孤僻和自閉,長大後開始嘗試自殺,因為心理保留着對西宮硝子的擔心而想最後看一眼西宮硝子,被拒,送禮物的新意未達成而暫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在於西宮硝子的進一步聯繫之後,發現西宮硝子刻意躲避他並不願意與他正面交流,石田將也抱着想和西宮硝子成為朋友的觀念與她交流溝通,兩人的隔閡開始慢慢消失,但是石田將也的自閉卻還沒有好轉,直到石田將也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朋友

  小野賢章

  的時候,他的心理防線才終於被打開,並開始接受其他人進入到他的世界裏。

  在之後的劇情裏,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和同為小學同學的幾個朋友解開了隔閡,石田將也本人也放棄了自殺的念頭,逐步去接受身邊的所有人,而西宮硝子壓抑的內心也終於在石田將也的感化下變得開朗和坦然。故事到這就結束了。

  我們的社會

  這部電影很複雜,也很深刻,他探討了很多東西,我在上面説過其實這是一場關於人性拷問的影片,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複雜性,西宮硝子的被欺凌和石田將也的欺凌形象,並沒有被影片刻意刻畫,而是客觀展現的。

  電影探討了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就是關於校園暴力中的受害者的人身權利侵害的問題,第二個則是校園暴力中作為施暴方的人身權利侵害的問題,而第三個,則就是兩者的成長曆程產生的社會問題。

  我提到這個三個概念,主要是因為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社會里,發生的其實並不比日本社會要少,只是我們在選擇上,可以避開了這些問題,而選擇我們認為適宜的、正當、符合個人利益的態度或觀點。

  這絕對不是憑空捏造的,因為各種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都是有所耳聞的,至今在百度百科上搜索“校園暴力”這幾個關鍵詞,你仍然可以搜出來一系列的熱門新聞,也就説明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必然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屬之前在柴靜《看見》裏講述過的“高跟鞋虐貓事件”,柴靜在裏面作為一個旁觀者,充分聽取了反對者和當事者的態度和意見,也沒能從中做出一個自己的判斷。

  為什麼呢?

  我們拿“高跟鞋虐貓事件”和“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的結果做對比其實就明白了,熟悉兩者的人們大概知道,作為加害者的本人出於一種主觀的享樂態度,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反道德行為,同樣的,他們認為這是屬於自己的一項權利——在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中,加害者侵害他人的目的,一般是建立在示威和享樂的形式上的,加害者本身的行為是需要被斥責的,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斥責的過程中,失去了準則。

  在電影《聲之形》中,石田將也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遭受到冷暴力的處罰,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擠,被斥責,被侮辱(所有硝子所受到的侮辱全數歸還給了石田將也),以至於他長大後感覺生活無力,想要以自殺的行為結束自己的生命。

  你一定認為,我這樣説是有意在支持或者諒解這種行為?

  錯了,我只是在闡述一種現象,日本作為一個極其重視個人名譽和信用的國家,形象一旦被認定為什麼樣,那麼他的生活可能就從此只能活在那個被固定的“面具”之下了,原著作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有感而發,寫出了這樣的故事,在《聲之形》這個故事裏,無論是作為受害者還是加害者,他們都沒有被加以同情,而是各自講述着各自的不幸。

  這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只是在展現一種現象,而沒有刻意去下定論。

  那麼,對於我們的生活呢,《聲之形》又有什麼刻意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前文中提到了兩件極端暴力現象,第一個“高跟鞋”事件,柴靜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解讀,我想來説説第二個事件,同時聯繫到我們自己的生活。

  這篇文章主要想講的也就是“校園暴力”,《聲之形》展現的是日本社會中出現的客觀現象,那麼在中國呢?

  中國的校園暴力很複雜,因為他已經不再只關係到受害者和加害者兩個人了,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都會輻射到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上:如果説欺凌只是個人表現權力的形式的話,那麼侮辱則是心理病態的一種展現了!

  很多校園暴力事件已經不能用“欺凌”來總結了,大部分校園暴力都帶有侮辱性成分,這種侮辱是病態的,並且都是因為個人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

  與其説加害者對受害者的侮辱是加害者的過錯,還不如説這是加害者所處的環境的出了問題,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情緒性引導在這方面佔了非常大的比重,近年來產生的幾件校園暴力事件,戾氣很重,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情緒引導上出現了問題,在電影《看上去很美》裏,孩子被放置在同一個環境(學校)裏,同一種情緒引導下,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一旦做不好,就會被嫌棄,被排斥,甚至被擠兑,在這樣的情況,就只能選擇對峙或忍受。

  這種結果造成了偏激性的後果自然是可以預見的,所以我説,校園暴力,其實不全是學生的錯,而至於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我也不好下定論。

  事件的複雜性正在於此。

  就像柴靜所説的:一個片子裏的人,心裏有什麼,記者只要別拿石頭攔着,他自己就會流淌出來的,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

  我深以為然。

  《聲之形》在承認了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過錯之後,並對日本展現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完整展現,我希望中國也能夠有這樣的電影,來探討一下中國發生的校園暴力,很多時候他們(加害者)並不會意識到這是錯的,我們也無法去強制他們去認同這種道德意識,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在很長時間裏,我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感到一種無力感,卻又有一種願意尋求真相瞭解真相的心願。

  對於暴力本身,我深惡痛絕,而對於真相,我只求認識和了解。

  迫於篇幅沒能將整件事情進行詳細的分析,只是稍微展開了一點,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好好了解一下關於“校園暴力”這方面的知識。正如《看見》裏所説的一句話: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斷,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強烈的單純判斷。我只希望自己不要輕易的論斷,因為每一次選擇,都會產生不同的結局,《聲之形》帶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

  (2017-09-15)


  只有法律懲戒不落空,才能讓未成年人逐漸樹立起“犯法必被懲罰”的規則意識,產生對法律的敬畏,從而促成未成年人從小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徹底杜絕校園暴力。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對屢教不改、多次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應登記在案並將其表現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必要時將其轉入專門學校就讀。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對犯罪性質和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必須堅決依法懲處。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可謂頻發。校園內的暴力和欺凌問題經常見諸網絡、報端等媒體,有些還造成了嚴重後果。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佔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七成以上。

  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後,從公開報道的對暴力事件的處置結果來看,因惡性犯罪最終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佔比不到三成。而校園暴力事件的實施者,往往因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護,加之一些執法部門錯誤理解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法律規定,和稀泥般地理解為“等於不處罰”,造成了許多校園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簡單教育了事,最後不了了之,而其監護人也頂多擔負一些民事賠償責任。這樣的處置結果,造成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錯誤短視的認識: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們。

  九部門聯合綜合整治校園暴力問題,區別不同情形,依法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尤其對於構成違法犯罪的學生,提出予以收容教養等行政、刑事處罰;對犯罪性質和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堅決依法懲處。上述措施從法律上進一步強化了懲戒力度,建立起責任制,改變了過往對於校園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未成年人“寬大無邊”的不當處理方式,讓施暴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使未成年人對法律心存敬畏,彰顯了整治校園暴力的力度與決心。

  現代社會是文明社會,更是法治社會。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不僅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嚴重破壞學校教學秩序,影響學校的教學進度及學習氛圍;而且會使青少年產生錯誤的法律認識,沾染上不良社會風氣,最終走向犯罪,危害社會。只有依法嚴懲校園暴力肇事者,才能讓施暴者及其家長對觸犯法律的嚴重後果有足夠畏懼,從而有效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只有法律懲戒不落空,才能讓未成年人逐漸樹立起“犯法必被懲罰”的規則意識,產生對法律的敬畏,從而促成未成年人從小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徹底杜絕校園暴力。

  (2017-08-3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