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語言方式,而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文化和語言深深的影響着周邊的國家和人民,前不久聯合國還發布了將漢語列入全國通用語言的消息,證明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那麼中華文化到底有多強大呢?在德國有一座被稱為“中國城”的小鎮上,城裏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成母語,並且延續了100多年的時間。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這個名叫迪特福特小鎮的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多年來一直被人們稱為“中國城”。小鎮內每個人都特別喜歡中國文化,鎮子裏隨處可見有關於中國文化的標誌物或者是建築,其中最為有名當屬“中國人泉”。這個泉子被建造稱為清朝官員的模樣,他昂首挺胸,留着八字鬍,瞪大眼睛注視着前來參觀的遊客。一靠近還能感受到一股清涼舒爽的感覺,非常引人注目!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這座小鎮並不大,總共才有2000多人,但這羣人卻將中國文化宣揚得出了名。他們不僅熟知中國的各種歷史,還將漢語當成是第二語言,偶遇的時候會用“你好!”或者“再見”作為禮貌用語打招呼。不僅如此當地人非常喜歡過中國節日,每年2月份的時候都是城裏最熱鬧的時候,這裏的人會扮成中國皇帝、大臣等各種人物,行中國禮儀、吃中餐、講中文。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因富有中國文化氣息,迪特福特小鎮多年來一直都是海外華人和國人旅遊的首選之地。每到“中國人狂歡節”舉行的時候前來參觀遊覽的人可以説是絡繹不絕,都要感受這濃重的中華文化,體會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在瞭解迪特福特小鎮文化的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疑惑,這個遙遠的小鎮為什麼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並將此延續了100多年的時間呢?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這件事情的始末有兩種不同的説法。第一、據説很久以前迪特福特所在教區的教主覺得迪特福特鎮上的人繳納的太少了,於是叫令司庫前去催,誰知迪特福特鎮上的人卻閉門不出,以此種方式逃避納税。入不了鎮門的司庫只好回去,並氣憤地向主教報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在城內。”此後當地人便被獲得了“中國人”的稱號。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第二種説法是早在百年前迪特福特鎮上的人就和中國開始有生意來往,用白銀換取中國的茶葉、絲綢等物品。隨着兩國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他們深深的喜歡上中國文化,把自己當成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被稱為“中國人。”兩個説法之間很多人都趨於前者,因為這是對中華文化最直接的認同和欽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8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一小鎮被稱為“中國城”,城內全是德國人,卻把漢語當母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