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啥意思少有人知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休閒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

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説的“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從表面意思來看,帶有着對女性的嚴重的歧視,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首先,北方女人不是人

當然了,這裏的不是人不是説真的不是人,而是説女人地位比較低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講究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這種的制度,使得女性在家中沒有什麼地位。

眾所周知,在我們封建社會,不論大小事情,女人基本上沒有做決定的權利,全憑一家之主的男人做主,而且還不能進行社交活動,要在家中相夫教子。其實,那時候全國都是這種現象,但是為什麼北方的女人地位就更加的低下呢?

這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關於皇權的統治更加嚴苛,而皇權最重要一個標準就是宋朝理學提出來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正是因為統治者對於綱常倫理的重視,使得宗族在維繫封建社會的基層統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農業生產,男性是重要的勞動力,而且以宗族為單位的事務,也要求宗族更重視男性,以男性為宗族傳承的根本。使得北方女性受到的限制就更加的嚴苛。

女人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需要好好地待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好公公婆婆,打理好家中的事務。也就沒有了和比人交往接觸的權利,就算是家中來了客人,女人也不能上桌同客人一起吃飯等等。

女人連與客人同桌都不行,更不用説與客人交談了。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個現象,如果家裏沒男人不在家,只有女人待在家中,恰好這時候有人來拜訪,女人便會回答家中無人,客人便會回去,改日再來拜訪。久而久之就有了這句“北方女人不是人”。

其次,南方的門不是門

那麼南方的門怎麼就不是門?很多南方的朋友聽了這句俗語都表示很疑惑,其實這個門指的並不是我們普遍意義上的家裏的大門和房門,而是指的古時候人們家中的後門。在古代,南方河流非常多,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依河而建,人們蓋房子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前門和一個後門,前門用來迎接自己尊貴的客人,後門主要用來堆放雜物。

然後在後門附近開一個小水溝,人們洗衣服晾衣服就在這裏,一般都是自家人才來這個地方,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存在,所以這裏是比較隱秘的,除非跟家人非常親近的人知道,客人是不會知道這裏的,所以就有了“南方的門不是門”的説法。

不過現在再看這句話,這個後門就會常常與我們所説的''走後門''聯繫起來,一般能夠走後門的人都是有關係的人,而走後門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走後門達到自己目的的人也不會告訴別人自己是走的後門,這樣一來,就更加沒有人知道後門的存在了。這種現象倒是與古代人們家中有一個後門的現象非常相似。

各位看官,你對古人所説的“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