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要利用身邊的資源與環境,造福自身。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上,例如中東盛產石油,常年出口帶來巨大資金流量,拉動了國家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
除去這種實體資源外,近些年,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精神層面更會享受,旅遊,就是一個常備項目,諸如三亞、馬爾代夫、夏威夷這些地方,憑藉自己優異的地理條件,常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遊玩,日積月累下來,也為國家做出了不小貢獻。
而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最大國家,扇形的國土面積三面環海,長達超過7500公里的海岸線,為建設優美的海灘風景提出了可能,理論上來説,好好修建一下,打打廣告,説不定也能成為旅遊度假勝地,可惜的是,現實中,印度卻並未發展這些,這是為啥呢?
自然因素阻撓,難以形成美麗風景
“深藍的大海,一眼望不到盡頭,晴朗的陽光,柔軟的沙灘,在天空中漂浮着的慵懶的雲,綠意盎然的椰樹,四處嬉戲的人們”,這樣美好的情景,可能出現在三亞,出現在巴厘島,出現在馬爾代夫,可惜的是,印度卻無法擁有。
即便海岸線漫長,但這些地區,基本都位於中低緯度的熱帶地區,能真正成為旅遊勝地的區域,實在寥寥無幾。上面提到印度三面環海,準確來説,就是一個扇形的兩條邊臨海,西面與東面,分佈着高高的西高止山和東高止山。臨海的地方,哪有什麼柔軟的沙子,有的,就只是高出海岸線,難以開發的石頭。
海岸山的出現,讓矗立在海岸邊上的高山,直插大海,根本沒有足夠面積的空間,來形成大規模海濱城市。至於小範圍內的海灣,在印度十分罕見,大部分臨海的地方,都呈直線狀態,即便有,要想吸引人們前來旅遊,最低也得符合“氣候適宜”才行,可熱帶季風性氣候,帶來的高温,實在是令人望而卻步。
所以,並非印度人不想開發,實在是難以違抗自然之力。不過,這麼大的國家,要説一個供人遊玩的海灘都沒有,當然也很不可能。
孟買附近的焦伯蒂海灘、泰米爾納杜邦的瑪麗娜海灘等,在當地都享有一些名氣。可惜,這些海灘,在當地人文因素的影響下,實在與“美麗”搭不上關係。
人文因素影響,海灘衞生質量堪憂
很多遊客心中也清楚,現在的很多景點,除非早些年間留下自然的鬼斧神工外,大多數自然風光,還是需要各種人為加工、建設,甚至噱頭,讓景區變得更加吸引人。
諸如近些年來爆火的“網紅打卡景點”,利用推廣與營銷,為這些景點吸引了極大的客流量,可這些事,印度可不太會幹。
成不了旅遊大國的原因之一,就是印度當地的景點,衞生質量堪憂。
恆河,被稱為印度人民心中的母親河。當地的人們將其作為最神聖的地方,可是,聲譽雖叫得響亮,河中卻有着大量的垃圾、糞便,很多火葬場選擇建在河邊上,被火葬後的人,最終也都流入恆河水中。
即便如此,在衞生質量如此之差的環境下,每年仍有上億印度人前往恆河洗澡沐浴,甚至直接飲用,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沒有景區的投資、大力發展的基礎設施、與之匹配的高級酒店、商業街等設施的出現,印度這普通的海灘,註定仍舊籍籍無名。
在對外推廣上,除了髒兮兮的恆河、人擠人的泰姬陵,印度其他也説不出一二來,所以在印度人看來,海灘也不是人家的旅遊名片,人文因素在這,也無需宣傳了。
國家治理不當,遊客前往有安全隱患
近些年來,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在這一紅利的加持下,着實為印度的發展帶來了一陣東風。可即便如此,仍然實行的種姓制度,將國家人民劃分三六九等,讓人無法理解。
除此外,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印度國家仍舊存在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有不少媒體欄目曾前往印度實地拍攝,一個穿着吊帶衫或者連衣裙的女性,行走在大街上,會吸引無數男人駐足觀察,倘若無人保護,很難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恐怖的事情。
所以,就算國家的景觀做得再好,風景再優美,連前往遊玩的顧客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證,那還去幹什麼呢?所以,想要在旅遊收入上得到長足突破,印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