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旅行降價難有量,老年遊還能如何發展

幾場大雪落地後,沒有一個大媽不想去南方温暖的海邊揮舞絲巾。作為老年遊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近年來候鳥旅行持續走熱。然而受近期疫情反覆的影響,銀髮羣體出行訂單驟減,候鳥旅行也難以捧熱市場;加上不時出現的“買房遊”、“墓地遊”等負面消息的影響,對老年遊行業來説,今年的寒冬將會很長。

候鳥旅行降價“早產”

北京初雪,東北暴雪,穿上秋褲仍舊瑟瑟發抖,家住北京的王奶奶(化名)再次動起了到海南“貓冬”的念頭。

像王奶奶這樣的遊客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候鳥”遊客。顧名思義,候鳥旅行是指遊客從北方城市出發,前往廣東、海南等地的南方城市度假或過冬。這類旅行開啓時間約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天氣漸冷時,出行時間比一般旅遊用時要長,消費羣體主要為老年人和兒童。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候鳥旅行較往年提前了大半個月。從航線上看,通常十月底十一月才頻繁出現的產品,“十一”後就開始“刷屏”市場。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從北向南的候鳥航班早早開始,和疫情反覆有關。一方面,老年遊客等消費者“南遷”的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疫情反覆讓遊客對日後出行持觀望態度,更願意在黃金週熱度未減時繼續出發。

隨着氣温的持續下降,供給也在不斷增加。新一輪冬春航季就新開了不少前往的南方航線。如去往三亞、長沙、荊州航線均增加了5條,去往深圳、瓊海的航線也均增加了4條。

選擇“候鳥”出行的消費者,大多數是“有錢有閒”的老年人。10月中下旬正是這些老年旅客乘機出行量較大的月份。根據去哪兒數據,獨自出行老年旅客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昆明、西安等城市,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獨自出行的老年旅客。

不過,“暖冬”的腳還沒焐熱,“早產”的候鳥旅遊就遭遇了反覆的疫情。截至11月5日,本輪疫情已經波及20個省份、44市(州、盟),多地疫情涉及旅遊目的地。疫情反覆直接影響着銀髮族的出行意願,王奶奶就在反覆思考後放棄了出行。

機票價格是旅遊市場冷暖的“鴨先知”。新旅界(LvJieMedia)在OTA平台查詢發現,今年候鳥航線的價格較以往有明顯下降。以此前熱門航線為例,北京至三亞航班最低折扣在2折;廣州—三亞航線11月前兩週均價為500元左右;2019年同期為770元左右,降幅達到三成以上。

亂象頻發

嚴格計較起來,候鳥旅行其實只算老年遊的一部分。

近年來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

圍繞這些“有錢有閒”的老年人展開的旅遊產品五花八門,其中一日遊、跟團遊是較為常見的形式。不過,自打老年旅遊的概念出現,各種亂象就一直沒“消停”過。老年人信息相對閉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點讓盯上老年遊客的黑心商家越變越多。

其中,不具備經營資質的“旅行公司”、景點特產銷售、甚至是房地產公司,都想在外溢的老年藍海里分上一杯羹。他們往往出沒在廣場、公園、小區健身中心、居民宅附近的銀行等地區,以不同產品精準“狩獵”老年人。老年遊從而有了各種各樣的“外號”:“低價遊”、“墓地遊”、“買房遊”、“翡翠遊”、“保健品遊”等。

低價是這些產品的普遍特徵,單人報團價格基本在百元以下甚至更低或免費。

第一代的低價老年團多數被安排在了特產店、珠寶店、保健品銷售點處落腳,由導遊充當銷售,甚至部分工作人員還會“恐嚇”消費者,使其購買高於市場價或假冒偽劣產品。隨着老年消費者警惕心的提高,新型的騙局也從原本的特產等變成了房產、入股、投資等“大件”。

今年4月,一車老年人花18元一日遊,結果被帶去參觀墓地的事件就登上了熱搜,再次刷新着網友對老年低價遊“套路”的認知。彼時,當地文旅部門回應稱商家是將墓碑或墓地銷售與一日遊“結合”了起來,形成低價旅遊產品吸引老年人。在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中,也有不少“以房養老”、“低價遊”的經典案例上榜。

其實,市場上正規運營的老年遊產品也有不少,要分辨真假也有很多細節可循。

經常和老年遊客打交道的神舟國旅相關負責人就告訴新旅界,按照價格就可對老年遊做“初篩”。根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幾十元的價格連遊客的車費都很難覆蓋,更別説再加上導遊、司機、門票等服務;老年遊還需配備安全人員,對線路設計的要求也更高。即使城市消費水平略有差異,在國內旅遊市場上,幾十元的價格也明顯有“貓膩”。因此商家很可能通過一些其餘的附加購物和額外消費來填補開支、實際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此外,上海申宜禾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龍國還表示,一些企業會利用老年人彼此的信任和從眾心來招攬消費者。但即使是通過老年人做‘代理人’,旅遊合同等常規流程也要走完,行程中的購物小票需保留妥善,以便後期維權。

寒冬已至

不過,對大部分從業者來説,市場良莠不齊,口碑不佳都是正常運營後才會考慮的問題。當下更令人焦急的是疫情對行業的持續打擊。

據多個老年旅遊團負責人透露,“十一”黃金週期間市場有回温,但隨後的疫情基本上帶走了全部訂單。跨省遊暫停,老年團暫停,一些不出省的活動也鮮少有人問津。

“雖然往年10月後市場都會進入淡季,但多少會有些南北流動、周邊近郊的產品。現在是統統斷掉了。更讓人擔憂的是,和此前不同,這輪疫情涉及到了老年團,現在很多老年人可以説是‘談跨省色變’。加上還要考慮子女單位、小一輩學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即使是長期建立聯繫的老客户,要恢復出行信心也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有業內人士稱。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告訴新旅界,受身體素質等方面的限制,疫情對老年遊的影響其實要高於其它旅遊分支。“首先老年團的出行方式就很難調整。他們不能自駕、出行要做的準備工作很多,相對聚集的屬性決定了一旦有疫情,老年遊一定是最先叫停,且恢復較慢的一個品類。”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指出,疫情給行業帶來的也並不都是負面。除了加速洗牌,還會進一步促進產品細分。具體來看,當前市場供給仍不能滿足銀髮族的旅遊需求,產品供給會在疫情後有一個明顯的增加和細化;另一方面,疫情讓更多中老年人加強了對健康、醫藥、養生等領域的關注,康養旅遊、醫藥之旅等賽道或將迎來高速發展。

至於如何拯救經營慘淡的企業,黨俊武提出,或許可以從近郊遊、周邊健身之旅等小產品入手;企業也可以搭建微信、抖音平台的社交羣,鼓勵老年人彼此分享出遊經歷,滿足其社交需求,從而保證用户粘度。在暫停的日子裏,可以將重點放在產品設計上,考慮推出一些定製的養生度假旅行對接,爭取保證專業性的同時滿足趣味性,等待市場回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5 字。

轉載請註明: 候鳥旅行降價難有量,老年遊還能如何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