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礦坑一度被視為地球的“醜陋傷疤”。不過最近幾年,許多廢礦經過改造,紛紛變成了熱門旅遊景點。
在中東歐小國斯洛文尼亞,就有這樣幾座著名的“廢礦景區”。
伊德里亞汞礦曾是世界第二大汞礦,也是歐洲最古老的礦山之一。500年來,該礦開採的汞超過10萬噸,一度佔世界總產量的13%。伊德里亞汞礦於20世紀70年代末停產。後來,一段1300米長的地下礦道被改造成採礦博物館,從1994年起對遊客開放。
博物館之旅從建於18世紀的舍爾什泰夫屋開始。遊客可以像舊時代的礦工一樣戴上頭盔,穿好工作服,穿過豎井和照明礦道。過程中,遊客們既可以觀摩真人大小的礦工模型進行各種採礦工作,也可以通過觀看演示瞭解冶煉的過程。
在這裏,還能見到歐洲現存最大的木製推進水輪。它的直徑超過13米,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另一個關注度較高的“廢礦景區”是梅日卡鉛鋅礦。
梅日卡鉛鋅礦持續開採了3個多世紀,僅礦道就超過800公里。自上世紀末停產後,為保留該礦的技術與文化,當地政府將廢棄的礦區改造成了旅遊景點,每年可吸引約2萬名遊客。遊客可以帶上“採礦設備”,登上採礦火車,沿舊礦道行駛數公里,到達地下600米的礦場中心車站,然後步行遊覽舊礦區,體驗舊時代的礦工生活。
據當年去過的人説,狹窄的礦道里陳列着各種採礦設備,真實再現了當年的挖礦場景。那些文物完全依照當年的樣子陳列,彷彿礦工們剛剛離開一樣。
可惜的是,梅日卡礦井關閉後,礦井抽水工作也隨之停止。今天,礦井下部已經被水淹沒,成了地下湖。好在還可以划船遊覽,一邊享用着“礦工小吃”,一邊探索被淹沒的坑道,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梅日卡礦還有一條5公里長的礦道被改造成了騎行路線。自行車愛好者可以戴上手套和頭盔、頭燈,在嚮導的帶領下從山谷騎入陰暗狹窄的礦道,體驗大約兩個半小時的地下冒險之旅,再回到“光明世界”。
還有韋萊涅煤礦。韋萊涅煤礦從1875年開始運營,至今已開採了超過2.5億噸煤炭。據測算,它的煤炭儲量足以讓煤礦再運行40年,但政府計劃於2033年關閉該礦。
目前,煤礦運營企業已經與當地政府、社區合作,利用礦區景觀資源,將部分廢舊礦區改造為煤礦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詳細展示了斯洛文尼亞的煤礦發展歷史。乘坐建於1888年的礦井升降機,便進入到博物館的地下部分。20個特殊場景和15個趣味木偶復原了當年礦工生活和工作的場景。一個半小時的遊覽旅程以乘坐礦車回到礦工更衣室結束。
博物館的特色餐廳建在地下160米處,號稱世界地勢最低的餐廳。餐廳還請來了著名的米其林星級廚師安德烈·庫赫以及團隊為顧客製作餐品。獨特的環境、美味的佳餚配上頂級的本地葡萄酒,使該餐廳成為舉辦小範圍聚會的絕佳場所。
隨着觀念和技術的發展,如今,廢礦“變身”的花樣越來越多。許多地球“傷疤”不僅變成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擁有了玉顏花貌。(楊國章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