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財經】;
過去十年,我國的生態環境狀況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我國已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全國森林面積增長了7.1%,達到2.27億公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中國人的手中加速繪就。
在夜幕降臨的北京街頭,星空攝影師蔣晨明和好友匆匆向故宮角樓走去。從去年開始,他們不用再驅車上百公里到遠郊去拍星星,而是下班後輕裝上陣,在城市的煙火氣裏,仰望浩渺星空。
攝影愛好者 黃筱秦: 技術上只是一部分,因為它的參數相對固定,純屬是靠天氣,好天氣越來越多。
古樸的角樓和遙遠的星光交相輝映,比起鏡頭裏彩虹般絢爛的星軌,更讓大家高興的是,城市裏的星星迴來了。
這兩年,在北京,晚上出來拍星星的人越來越多。攝影愛好者常常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從“角樓銀河”,到“獵户座大星雲”,拍攝這些作品對空氣通透度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苛。
從星軌到銀河,空氣的變化不僅被記錄在攝影作品中,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管理平台上,遍佈全國的1.2萬個站點捕捉到了空氣質量的每一次微小變化。
屏幕上展示的是北京市十年以來PM2.5濃度日曆圖,紅色、橙色代表有污染,綠色和黃色則分別代表了優質和良好的天氣。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優良天數達到288天,相比2013年增加了112個藍天 ;PM2.5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33微克/立方米。
不僅是北京的藍天在增加,十年來,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數減少了87%, 2021年,全國優良天數比例與2015年相比提高6.3個百分點,意味着每個城市平均增加23個藍天。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2021年,我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上升至84.9%,比2012年提高23.2個百分點。長江重點水域全面啓動10年禁漁,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脆弱,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這個秋天,在毛烏素沙地無定河畔養殖稻田蟹的楊旺榮喜獲豐收。水稻、螃蟹在田間自由生長,更完整的食物鏈,讓沙地也“活了”起來。
十年來,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78億畝,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曾經每年流失5億噸泥沙進入黃河的毛烏素沙地,正通過不斷增加的綠色為黃河流域鎖住更多水土。
這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幾十項涉及生態文明的改革方案相繼出台。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綠色,正日益成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