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1919年的首鋼,是我國工業發展史的重要代表。曾經,作為首鋼集團的核心生產區,“鋼花四濺、鐵水奔流”;如今,這裏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冬奧會滑雪大跳台所在地。
新華社資料圖
工業遺存如何更好地活化利用,首鋼園從“火”到“冰”的成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成了全國樣板。
首鋼始建於191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基礎薄弱,首鋼承擔起多項科技創新任務。一代代首鋼人艱苦奮鬥、自主創新,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中國第一。進入21世紀,服從城市發展空間佈局需要,首鋼啓動了史無前例的“鋼鐵大搬遷”。首鋼園納入了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三高爐也成了首批更新改造的標誌建築。
總枱央視記者 李琳:作為首鋼園轉型發展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大跳台在北京冬奧會期間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巨大的冷卻塔映襯着冰雪健兒們一飛沖天的身影,成為冬奧賽場上最炫酷的風景。如今,冷卻塔既成為冬奧標誌,也成為綠色轉型標誌。
以冬奧會為契機,通過對老工業區工業遺存和風貌的保護再利用,首鋼園實現了讓世人驚歎的轉型。如今進入園區,科幻元素、潮流運動、無人科技、冬奧足跡遍佈,首鋼園正逐漸完成蜕變,向世人顯露出多種炫酷的姿態,並加快向“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範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後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的定位邁進。
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運營服務部 張婭:一個是要抓好質量,一個是要抓好服務,寫好我們的轉型文章。我們構建了很多的品牌計劃,包括酒店服務、物業服務、會展服務等。
李京京:我與首鋼一起轉型
42歲的李京京是一名地道的北京人,在首鋼工作已有20多年。1998年,18歲的她從首鋼職業技校畢業後就進入了首鋼廠。首鋼從石景山搬遷至河北曹妃甸海邊之前,她一直是一名技術工人。
伴隨着首鋼從“山”到“海”的搬遷調整,要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很多人一樣,剛開始李京京心裏也沒底。但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始終流淌在首鋼人的血液裏。最終,六萬餘名首鋼職工有的正常退休,有的選擇自主創業,有的轉戰到新基地,有的則和李京京一樣,隨着首鋼舊廠的轉型,投身到北京園區的新項目中。服務冬奧組委的6年多以來,李京京説她一直在學習新知,鍛鍊本領。
北京首鋼園區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冬奧物業事業部 李京京:我感覺從自身的修養素質,包括服務意識,都有很大的提高,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覺得自己在工作當中是有價值、有目標的。
在李京京所在的冬奧物業事業部,80%的人是和她一樣跟着首鋼一起實現轉型的原鋼鐵廠職工。他們在舊廠址新事業上繼續書寫着首鋼人新的奮鬥征程。
北京首鋼園區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冬奧物業事業部部長 宋偉明:通過6年服務冬奧的歷練,我們鍛鍊了一支優秀的團隊。新時代的首鋼精神,敢擔當,敢創新,敢為天下先。這種精神是融入骨子裏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流程編輯:t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