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距市中心近四十公里

在滬南公路新奉公路交界處

坐落着1300餘年歷史的新場古鎮。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新場古鎮裏

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

雕刻精緻的一座座石拱橋

傍水而築的民居

高壘的石駁岸

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馬鞍形的水橋。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這般景緻

與周莊、朱家角等地的小鎮

非常相似。

但新場古鎮的

特殊和動人之處在於,

她始終是一座“活着”的古鎮。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黑瓦白牆木窗

窗欞上還有大紅喜字

招搖着熱氣騰騰的真實生活,

新場古鎮裏依然居住着

數量眾多的原住民,

言語、飲食、

婚嫁、喪葬、節慶等,

是古鎮千年文化脈絡的延續。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最近,新場古鎮文化體驗季的重要活動——“2020美好生活×更新之場·新場古鎮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第二屆)”正式起航。

活動將通過“公益海報/插畫作品徵集”和“古鎮吉祥物/代言物徵集”兩項內容,面向全球藝術界設計界,招募“創意美宣官”,來新場一起更新,更美,更生活。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01

青年設計煥新古鎮

2019年第一屆“新青年·新設季”新場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中,誕生了諸如古鎮3D音樂盒、皮雕土布產品、《竹萃祝橋》門頭設計等一批文創伴手禮和鄉村微更新方案。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上屆比賽誕生的作品

今年的活動將新上加新,活力加倍。

大賽將評選出10件海報/插畫優秀作品、若干件海報/插畫入圍作品,評選出1件優秀吉祥物/代言物。

評選結束後,主辦方還將舉辦主題展覽,並結合作品創意、活動推廣,邀請設計師、相關品牌與古鎮進行文創產品的聯名開發設計。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今年,“2020美好生活×更新之場·新場古鎮”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還特別引入新華髮行集團“新華文創”品牌,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等創意支持,引入鄉創、國創、國潮等設計和創意發展的潮流概念。

希望藉助當代設計、國際表達,讓傳統文化擁有更加鮮活、生動、時尚的表達,引起年輕人的關注和共鳴,吸引設計師、插畫家以及藝術、文創領域青年,用青年的創意煥新古鎮形象,用青年的設計表達江南水鄉的生活之美。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古鎮需要新表達

02

真實生活延續古鎮

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曾稱讚新場:“新場古鎮是體現古代上海成陸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近代上海傳統城鎮演變的縮影,上海老浦東原住民生活的真實畫卷。”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1300年曆史的新場古鎮除了擁有江南水鄉的風貌外,它還具有三個時段的特色——

元代,這裏還只是一片海塗;

明代,這裏成了新建的鹽場;

而到了清代,這裏崛起了一座古鎮。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鎮上似乎皆是古屋老宅。

據浦東文保部門統計,新場至今仍保存着大小不一的100多户明清古宅院。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俯瞰新場古鎮 ©周馨

建於清宣統年間的張氏宅第,四進式院落,吊角飛檐,雕樑畫棟,精緻典雅;

新場大街南北長達1.5公里,巷道與建築兩側早已斑駁的山牆形成“高山空巷”的意境;

洪橋港、包橋港、後市河和東橫港四條河道兩橫兩縱,把古鎮劃分為“井”字型格局的歷史原貌,河道上各式水橋河埠70餘座,其中留存下來的馬鞍水橋15座,多處水橋上還鑿有精美的“暗八仙”圖案,寓意吉祥;

古鎮河道兩側古民居綿延鋪展,街巷密集,呈現着千年以來典型的水鄉人家的獨特生活形態。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無論是舊時王謝的宅院還是平民百姓的陋室,但見老宅粉牆黛瓦。

眼熟了城市的高樓大廈,以現代人的目光審視老屋,古樸的滄桑美被凸現。

若早起趕來,還能在街巷的小鋪子裏吃到美味的下沙燒賣和海棠糕,買到最新鮮的蔬菜。

耳畔又有涓涓流水,蟲唧蛙鳴。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外國藝術家正在新場古鎮裏創作

03

記者手記|古鎮也年輕

新場

在上海的古鎮中別具一格

擁有“十三牌樓九環龍,

小小新場賽蘇州”的美譽,

時至今日,

依然能在古鎮上

找到鹽文化的遺存和印跡。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新場是浦東新區唯一的“全國特色小鎮”、上海唯一入選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水鄉古鎮”(與江蘇、浙江共11個古鎮聯合申報),近年來正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的“古鎮新星”。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新場正逐漸成為“古鎮新星” ©周馨

文脈源遠流長,不來新場還真的不知道這一鎮走出了三位兩院院士——中國通訊教育科研泰斗葉培大、中國化學學科奠基人唐有祺、航天空間領域的一面旗幟黃培康。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古鎮文脈源遠流長 ©周馨

古鎮的建築穿越時代屹立在當下,在每一個時代,它們都在呼吸綿延,古建築裏,入駐了藝術家工作室,入駐了四庫全書的展示空間,當地的土布非遺得到了重視與研究。

如今,青年人的文化創意又帶來最新潮的設計,在千年古鎮靈感碰撞,古鎮也年輕。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新潮設計與千年古鎮的交融碰撞 ©周馨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編輯:小開

圖片:周馨攝影,部分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7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新場古鎮,我們尋到“古”,也覓到“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