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生態環境保護 內蒙古在行動

“木”能成“林”,“林”能成“森”,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又被稱為“地球之肺”,同時森林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搖籃。享有“煤海綠洲,天驕聖地”的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正是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的所在地。下面,讓我們一起“森”呼吸,跟隨記者的鏡頭走進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多年來,伊金霍洛旗大力實施國家、地方綠化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廣袤的草原、無邊的沙地、碧綠的湖水、茂密的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神秘雄偉的帝王陵,共同構成了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豐富多樣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建立在沙地上以沙地植被和人造林為主的公園,因此將其界定為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的沙地綠洲型城市近郊森林公園,園內景區包括成吉思汗陵景區、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伊金霍洛林場景區、紅鹼淖景區。2015年,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批覆建立,成為名副其實“在沙地上建立起來的森林綠洲”,也成為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環首都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揮北疆生態屏障作用持續發揮着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這些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綠色生態“蝶變”背後是生態環境理念的“蜕變”。

由漫漫黃沙到綠色重生

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地東北邊緣,屬半乾旱草原地帶的伊金霍洛旗,原本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是“三北”地區受風蝕和水蝕雙重危害的旗縣之一。二十世紀中葉,全旗沙化面積達到3000平方公里,出現了沙進人退的嚴峻形勢。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沙漠正向着綠洲蝶變。背後,是一羣來自人民羣眾之中的治沙英雄。伊金霍洛旗國有林場納林希裏治沙站站長屈存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改善環境、留住人民和後世子孫,上世紀70年代後期,伊旗開始了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治理沙漠行動——創辦13個社辦治沙站、136個社辦林場及實行退耕還林、還牧還草等政策。從70年代開始,伊金霍洛旗各族人民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幾代務林人凝心聚力,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規模治沙造林活動,在實施國家重點林業工程的同時,大面積實施林業地方綠化工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內蒙古汗森林公園就是伊金霍洛一代代務林人鍥而不捨治沙造林的優異成果。屈存虎説道,公園內的萬畝防護林是伊金霍洛旗幾十萬畝防沙治沙防護林的縮影,林地面積高達45.25萬畝,森林面積30.7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0.21%提高到現在的53%,植被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20%提高到現在的95%。廣泛種植樟子松、油松、楊樹、紅柳、沙柳、檸條、沙棘等耐旱樹種,植被資源極為豐富;我國最大的沙地淡水湖紅鹼淖、巴音昌呼格草原濕地蜿蜒其中,為壯闊硬朗的北地景觀增添了一份温潤柔美。

生態優先成就“煤海綠洲”

曾經的乾旱貧瘠地“搖身一變”成了“煤海綠洲”,現如今“一鍵美顏”成了“國家級森林公園”……一直以來,伊金霍洛旗把綠色發展作為長遠大計,不斷釋放生態紅利,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鋪就了綠色底色。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大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行走在成吉思汗國家級森林公園裏,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前來棲息。其中黑鸛、東方白鸛、大鴇、遺鷗4種鳥類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白琵鷺、鴛鴦、大天鵝等25種鳥類被列為二級保護物種;草原斑貓和黃羊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鹼淖更是成為世界瀕危物種——遺鷗的主要繁殖和棲息地,全球90%的遺鷗每年夏天來到這裏築巢產卵,場景頗為壯觀。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紅鹼淖

綠波翻滾、水清沙幼、鷗鳥翩飛,成吉思汗森林公園對改善環境質量、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生物多樣性、保持森林植被物種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維護區域生態平衡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綠色發展是最好的發展,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綠色發展是一條和諧發展之路。我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走一條綠色發展繁榮之路,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以成吉思汗陵為中心,打造三季見花、四季常綠的森林公園

近年來,內蒙古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裏、落實在行動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解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全國唯一以沙地人工種植造林為主體的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萬畝樟子松基地

我國最大以人工林為主的森林公園;我國最大在沙地上建立的森林公園;我國最具濃郁人文氣息的森林公園。天藍、水清、林茂,成吉思汗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採訪中,伊金霍洛旗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屈繼榮告訴記者,未來幾年,公園將建成集生物多樣性保育、現代林業技術展示、休閒養生體驗、森林觀光遊憩於一體的都市近郊沙地綠洲型森林公園。而成吉思汗陵作為內蒙古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本身就保存着完整神秘的蒙元文化,在國內具有典型性、唯一性。生態文化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相輔相成,既有寶貴的生態價值,也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

屈繼榮表示,隨着森林旅遊的蓬勃發展,餐飲、住宿、娛樂等相應配套設施也將逐步完善,對帶動伊金霍洛旗縣域經濟發展、幫助周邊農牧民就業增收也有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

這片承載着許許多多夢想的熱土已經向世界敞開了胸懷,從“沙漠”到“綠洲”的完美蝶變,森林公園的建設發展,對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讓森林“擁抱”城市,不僅為城市增添些許綠意盎然,也為城市築起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

請使用橫屏瀏覽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成吉思汗陵周邊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巴音昌呼格草原春景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落葉闊葉林夏景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秋景

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新華融媒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2 字。

轉載請註明: “森”呼吸!走進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探秘沙地綠洲的蝶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