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山湖村治水記
半月談記者 趙一鴻
飛機進入長沙上空,隔窗俯瞰,江河湖泊星羅棋佈,大塊小塊的水面,鏡子般反射着太陽的光線,好似一塊塊翡翠嵌葱蘢。半小時後,飛機着陸,半月談記者隨即驅車來到一個“翡翠”密佈的村落——團山湖村。
團山湖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烏山街道,八曲河與溈水河在這裏交匯,流入湘江。團山湖村因這湖而得名。村落沿路,荷塘綿延,水稻連片,紅瓦小屋點綴其中,一番詩情畫意,鳥語花香。“這個地方以前是‘鳥不落’,先是水患,後來又是水污染,環境差到連鳥都不願意停落。”聽着同行人介紹,半月談記者很難將這些與眼前的景緻相聯繫。這個村子經歷過什麼,又是怎麼從“鳥不落”變成今日這般鳥語花香?
戰勝水患有基因
村口遇見團山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府迎,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操着湘味兒普通話。
“這個村可真美!”
“從前可不是這個樣哩!”
程府迎嘮起團山湖村的故事。歷史上的團山湖是“夏天一片白,冬天一片草”,一到豐水期,湘江的洪水便倒灌進湖,把這裏變成白色汪洋。等到枯水期,江湖乾枯,整個湖牀暴露在外,野草叢生。
“新中國成立後,治水、興修水利提上議事日程,1957年10月,一場‘治理溈水、圍墾團山湖’的戰役打響。”半月談記者跟隨程府迎走進村裏的治溈展覽館,在這裏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雷鋒。
“望城是雷鋒的故鄉,我們團山湖被譽為‘雷鋒精神的發源地’呢!”
1957年秋,青春年少的雷鋒來到這裏,加入治水的戰鬥。
“嚴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裏結了厚冰,刺骨的冷風陣陣吹來......但那勤勞勇敢的18000多名鋼鐵戰士,不怕千辛萬苦地和冰雪戰鬥。人山人海,挑土築堤。那挑戰的喊聲,加油的口號聲,打夯的號子聲,還有小學生們來慰問時的鼓聲,混合一起,響徹雲霄。人們為了根治溈水,修築長堤,忘記了寒冷和疲勞,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生命。”雷鋒當年創作的紀實作品,生動描述了那時治水的場面。
捐出所有積蓄支持工程建設、勤學苦練成了望城縣第一位拖拉機手……雷鋒把一腔熱血傾注在圍墾團山湖、團山湖農場建設等工作中。1958年6月,他在日記裏寫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漫步團山湖村,雷鋒元素隨處可見,正興文苑、燕來亭、七問亭……聊起雷鋒,村民們個個來了勁兒。“他能吃苦肯奉獻,一心想着公家的事,感染我們。”一位村民説。“當年大堤決口,大家驚慌失措,雷鋒鎮定地分析險情、安慰大家,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雷鋒昔日同事、年逾八十的村民李湘梅回憶道。你一言我一語間,半月談記者似乎找到了團山湖村戰勝險阻、謀得發展的某種基因。
團山湖村村景 趙一鴻 攝
治理水污有力量
時光流逝,一直到今天,半月談記者發現,團山湖村推進水治理的腳步從未停歇。
前些年,由於圍湖養魚的很多,加上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河水開始發黑發臭,村裏環境一度堪憂。
“水患沒了,水污又來了。村裏河道淤塞,水質變成劣Ⅳ類,走在水邊都要捂着鼻子跑。大家一門心思搞生產,把環境忽視了,污染嚴重,養殖也搞不好,讓人愁。” 程府迎説。
正當村民為此發愁的時候,一場圍繞水生態治理的計劃正在醖釀。
2021年,湖南省水利廳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啓動“水美湘村”建設,採取水系連通、清淤疏浚、生態護岸等措施,整治農村水系,修復水生態。這對團山湖村而言,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場挑戰。
新的治水戰役打響!團山湖村成立“水美湘村”示範創建臨時黨支部,黨員、骨幹成了政策宣傳員,村“兩委”班子成員走村串户,與村民交心,號召大家羣策羣力。村裏建設化糞池、隔油池、漚肥池,對生活污水進行分散式處理,採取小型人工濕地池內沉澱過濾,實現達標排放。同時,通過構建“水下森林”打造生態平衡系統,對村內水體進行綜合生態整治。
這一次,雷鋒的精神力量再次在團山湖村迸發。
村民李祥自學成了技術工,專門負責三格化糞池安裝等技術;青年組組長羅洪波,帶着大家清理淤泥和雜草,走村串户做動員;衞星組組長卞樹林,帶頭拆除了自家位於施工區的雜屋……村民們為“水美湘村”建設踴躍捐工捐地捐款,“周輝兵1000元,魏登科1200元,胡移保200元……”村裏好人榜上,記錄着200多户人家的捐款數。
經過數月努力,村裏水清河暢,煥發新生。這一年,團山湖村捧回“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湖南省‘水美湘村’示範村”的牌子。打贏這一場治污之仗,讓程府迎感慨良多:“基層工作要做好,黨羣融合是關鍵”“水利部門給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村裏環境修復離不開政府的幫助”……
謀求發展有路子
正聊間,一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迎面走來。“他可是我請來的治污行家,功不可沒。”程府迎打趣道。
來人正是長沙榮安泰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黃顯榮,他帶領的治污團隊在團山湖村構建起“水下森林”。“我們在湖中科學配比種植水生植物,養殖水生動物,輔以微生物構建水生態平衡系統,讓水體實現自我修復。”黃顯榮團隊的方案在團山湖村成功實踐。
2021年3月,團山湖村集體投入80萬元,入股40%,與黃顯榮團隊進行村企合作,公司在村裏流轉土地,種植500多畝沉水植物,幫助更多地方治污。這不僅解決了村裏拋荒水塘流轉租金的問題,還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僅憑這一項目,2021年就為村集體增收24.6萬元。“我們要把團山湖村打造成湖南首個水生態田園綜合體,集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研學教育、中醫康養、文化旅遊、電商科創六大產業板塊為一體。”黃顯榮信心滿滿。
水生態孕育水經濟,如今的團山湖村向水謀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人創造環境,環境也造就人,雷鋒精神在這裏一脈相承,昂揚的新氣象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