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在於他們的甘於淡泊,不貪安逸,不務奢華,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斷地昇華、滋長。這些都反映到他們的書法作品之中。書法之於他們,是人生、藝術、禪修的有機結合,由在俗時的絢爛轉化為脱俗後的平淡,這是修心的結果,亦是大師心靈境界的昇華。
歷史上書法功夫了得的高僧不勝枚舉:隋之智永,退筆冢立,千字文成;唐代懷素,一代風騷,醉成狂草;宋元二代,書僧多有:圜悟克勤、虛堂智愚、清拙正澄、了庵清欲;明之擔當、憨山、破山明等;直至清代:八大山人、弘仁、髨殘,又有石濤異軍突起;近代弘一,諸藝詣高;虛雲和尚,書藝壽德,登峯造極。
今天給大家帶來16位歷代高僧書法欣賞,不一樣的書法意藴,不一樣的心靈境界。
智永
智永,南朝人。本姓王,名法極,法名智永,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智永繼承師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廟。當時求書者很多,住處門限踏損,裹以鐵皮,號為“鐵門限”。
懷素, 唐代書法家。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相傳他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
明 破山明《草書七言聯》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破山明,俗姓蹇,名海明,號旭東。四川大竹縣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為僧,法號:破山明禪師。破山明家學淵源,出家前本是一介儒生,後因戰亂四起,看破紅塵遂削髮為僧皈依佛門。
破山和尚一生雲遊四方,不僅精通佛法,且善詩文,尤工書法,其字俊逸瀟灑,珠圓玉潤,溶王、顏、歐、蘇之精華為一爐,形成了自己不拘一格的書法風貌。
憨山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憨山(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詩文書法方面,大師皆有造詣,少時,與雪浪洪恩翰墨交遊,晚年展紙信筆,一一出自光明藏,都無思議;其書法師尚唐人歐陽詢、虞世南,善行草,下筆平穩、含蓄凝鍊、秀潤中和,於平淡中見功力,這與他參襌淨業有極大關聯。嘗刺血書《華嚴經》,有行書《懷淨土詩帖》等流傳。
八大山人
八大書法用筆,有兩個極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簡”,一個是“圓”。
髡殘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俗姓劉,字介丘。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初為智杲,後易為大杲,字石溪,號髡殘,又號白禿、電住道人、石道人、殘道者等。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的書法及風格,以往未見有專文論及,不僅是他在書史上的影響薄弱,主要還是其書畫傳世太少。故此,要了解髡殘書法,還是得從其繪畫題詩、題記中來考量。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不同於八大山人或石濤的賣畫為生,他的繪畫除了自娛之外,主要是饋贈友朋、故舊和以書畫做佛法結善緣這兩種用途和功能。因此,他的繪畫往往多有題詩、題記,記述和表達對自然山川的讚美,對佛教經典的感悟,這對後人更好地理解其繪畫思想、藝術淵源乃至佛學造詣大有裨益,也為人們瞭解他的書法提供了可能。
石濤
石濤,本姓朱,名若極。籍貫廣西。為僧後法名原濟、道濟,字石濤。題畫別號甚多,如苦瓜和尚、清湘老人、清湘陳人、大滌子、瞎尊者、阿長、濟山僧等等。
他的書法,在行楷中參以隸法,有六朝造像記的筆意,用筆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參差,正欹錯落,然筆墨古樸遒勁,天真爛漫,與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隸書也寫得“散樸有致,不檢繩墨”。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終】
書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