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屋 前天
趙孟頫覺得,唐楷太板,二王又太飄,他的字剛剛好。他,指的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邕。説到書法,其成就不得不提。唐代書壇,大師雲集,前期的歐虞褚薛,並稱初唐四家,中期的顏魯公,顛張醉素,後期的柳公權,可謂羣星璀璨,皆為大師級的人物。那麼,李邕的成就在哪裏?他是怎麼佔得一席之地的呢?
李邕最擅長的是行書。他的成績,一是行書入碑;二是結字的獨特。李邕書學二王,其字形結體和《集字聖教序》相仿,筆勢又和王大令相近。《集字聖教序》已是碑刻,單字不失王羲之神韻,然終歸集字,沒什麼章法可言,另外,該碑刻目的是在於對王羲之的繼承,並非變革,後學者也是為了“透過刀鋒看筆鋒”,迴歸到帖學上去,要實現行書入碑,還需琢磨。不過,這也為有心者留下了發揮的空間。李邕以楷書筆畫寫行書,參之以王獻之的豪放,一改行書入碑的羸弱。筆力沉雄,字勢跌宕。雖然字距較大,絲毫不影響氣勢,筆斷意連,勢不可擋,字裏行間,英風豪氣,動人心魄。
李邕《葉有道碑》(局部)李邕書法的另一個特點是,改變了字的結體。從李斯開始,我們見到的字都是上緊下松,給人以或莊嚴、或飄逸之感。到李邕這裏,徹底打破這一規律,結字上松下緊,重心下移。單字左搖右擺,然而細細觀看,巋然不動。李邕變革是成功的。李陽冰稱邕乃“書中仙手”,呂總《續書評》稱李邕書法如“華嶽三峯,黃河一曲”。據記載,當時碑刻出自李邕之手的有800多通。比如《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李思訓碑》、《李秀碑》等,其中以《李思訓碑》、《麓山寺碑》碑最為著名。李邕《李思訓碑》局部《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衞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諡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該碑立於開元八年(720年),現在陝西蒲城縣。行書,30行,每行最多70字。用筆清瘦豪爽,曲折迅疾,頓挫有力。用筆清瘦,方圓兼施,字體縱長、欹側。險峻中見穩健之態。有風流瀟灑韻,更見豪爽奇崛態。
李邕《李思訓碑》局部清人王文治説:“昔人評李北海書,病在欹側,似專指此碑而言。子敬(王獻之)妙傳字法,而欹側尤甚。北海全從子敬得筆.仰契右軍……以荒率為沉厚,以欹側為端凝,北海所獨,尤《雲麾》所獨。”王文治找到了李邕欹側的淵源,並指出此非病,是繼承和創新,是美。頓挫有致,骨勢洞達;行氣貫通,收放自如,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