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秋去冬來,當國內大多數地區已經進入了初冬時節。西南邊陲的雲南,還過着如沐驕陽的秋深秋。十二月上旬是騰衝最美的季節,火山腳下的銀杏村正用它最美的編織着童夢世界。説起騰衝,人們只知道温泉、銀杏、火山,卻不知道這裏還有五彩斑斕的少數民族文化。距離騰衝機場5公里,中緬邊境藏着一個不足300人的少數民族村。往昔這裏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後因一位尊貴客人的造訪,如今成為雲南新晉網紅打卡地。山村景色秀麗,古樸而原始,宛如一處世外桃源,令人讚不絕口。

這處神秘的村寨,就是騰衝縣境內的司莫拉佤族村。一處依山坡而建,梯田灌木環繞的村落。追溯佤族村的由來,竟然有500多年的歷史。佤族的先祖是先秦時期雲南境內的“濮族”人。而後歷經千百年的搬遷,以及與漢人文化的交流的融合,演變為現在的佤族人。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七彩雲南 ,不僅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還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在騰衝機場附近的山野,有一處278人的村寨,裏面居住着一羣“守土人”。任時光流逝,這個民族如流水潺潺,生生不息,這就是當地民族特色鮮明的騰衝佤族村寨。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司莫拉佤族村又名“中寨”,因為佤族先民決定定居於此之時,寨子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村寨,故而取名中寨。而“司莫拉”則是佤族語言,意為“幸福的地方”。

村寨依山而建,民居散佈在大道兩旁,房前屋後蔬果滿園。擁有着龐大的榕樹灌木區,以及七子泉濕地,在村寨的下方就是千畝農田,四周溪流流經,茂林修竹,極為幽靜。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據悉,中寨佤族的村民至今還保留着完好的婚、喪、嫁、娶習俗,而且一部分佤族的老者還會部分佤族語言。村寨的人大多以最原始的農耕文化為生,隨着當地大力發展佤族旅遊,也有一部分人開始以售賣佤族特色農副產品來補貼家用。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佤族人尤其愛水,因此家家户户的屋外都有一條狹長的排水溝,在村寨下方的灌木區域,除了縱橫交錯的古榕樹羣,還有寓為祈福的七子泉。甚至還修建了一處專門用於洗衣服的洗衣亭,他們熱愛自然,遵循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之道。

每逢當地特殊的節日,佤族人就會將榕樹製成的片,用於歌舞演繹之中。還將牛頭圖騰點綴與整個村寨之中,預示着他們謙和善良的秉性。

漫步村寨還能看到許多彩色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講訴的是佤族特有的民風民俗。整個寨子中最具觀賞的就是民族文化陳列館,這裏展示了佤族先輩們的農耕痕跡以及歷史淵源,旁邊的古樹下,還有一座奇異的木質選擇樓梯,聰慧的佤族人,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佤族文化,令人歎服。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中寨的風光沒有驚世駭俗的民居、寶物,只有漫山遍野的田園風光。在中寨門前就有一方千畝梯田,雖然這裏的梯田不及元陽梯田出名,但是這裏的梯田卻是佤族人耐以生存的根本。梯田較為狹長,坡度較緩,呈現出一種和諧的自然美。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人們都説:中寨佤族村落是迄今為止國內保護最完好的原生態佤族民族村。然而,若非當地勝地大的節日,很難看到佤族人身着自己民族的衣服活動到村寨中。往昔貧困的小山村,因國家政策而脱貧,走向了日漸富裕的道路。隨着貴人的到來,這個小山村致力於發展鄉村旅遊,成為雲南當地的網紅打卡地之一。村子裏的木樓、籬笆牆等都保留的完好如初。令人失落的是缺少一絲當地人的人文氣息,整個村子也就缺了一股“靈氣”。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緬邊陲的小山村,曾經貧窮落後,因一位貴人造訪如今成為網紅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