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商圈轉型 “網紅打卡地”“孩經濟”成亮點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正在推動消費升級。《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上海、廣州、天津4個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商圈發現,儘管疫情對服務業造成較大影響,但商圈和商户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應對、加速轉型升級,客流量恢復狀況整體向好,彰顯我國消費韌性和潛力。同時,市場主體的數字化改造、消費場景拓展、信心預期強化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科技賦能商圈轉型 “網紅打卡地”“孩經濟”成亮點
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一家韓式燒烤店外觀別緻,吸引不少年輕人拍照“打卡”。記者賈娜攝

商圈商家攜手出招吸引客流

華熙LIVE·五棵松商圈位於北京西四環,記者近日來到這裏,看到各種燈飾流光溢彩,滑冰場上孩子嬉鬧聲、商鋪飯店音樂聲、人流嘈雜聲此起彼伏。記者來到“鍋説一次”餐廳,被告知還需等位20桌。等位期間,記者來到“喜茶”想點一杯網紅奶茶,下單小程序顯示,前面還有45單正在製作中。“週末哪兒都得排隊。”一名顧客説。

小大董華熙五棵松店店長季衞東説:“雖然門店受到疫情影響,但門店和商圈通過發放優惠券、活動推送等措施吸引客流,現在飯店恢復到疫情之前水平,平均每天客流量三四百人。”

與華熙LIVE·五棵松側重體育文化體驗定位不同,2011年開業的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定位名品銷售,200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入駐,年銷售額40億元以上。記者看到,顧客拎着大包小包穿梭於商鋪之間。王女士剛買了一款挎包。“這款包原價要2萬多元,這邊能打三折,很划算。”威特集團董事長李學海介紹,一些中高端品牌的銷量不降反增。

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2000多年來都是廣州城的中軸線,坐落6處千年遺址。走在北京路上,“一邊觀摩千年古道,一邊逛繁華街區”,為遊客帶來獨特感受。住在附近的廣州市民李女士説,6月份疫情反覆期間,北京路上商鋪經營慘淡,但疫情過後很快就好轉了。

有百年曆史的上海南京路上,“進博集市”成了市民遊客“零距離”體驗進博會的“網紅打卡點”,也為海外客商試水進博新品提供了新渠道,第四屆進博會期間日均客流超過1.5萬人次。正在選購麥盧卡蜂蜜的饒先生説,自己從南昌來上海出差,逛南京路時看到“進博集市”立即被吸引。巴基斯坦商人哈比説,巴基斯坦鹽燈僅上架半天就已全部售罄,最近一直在補貨。

這四個商圈是一線城市消費狀況的縮影。商圈管理者認為,從去年至今,隨着疫苗接種廣泛開展、防護措施不斷完善,消費者更加從容冷靜,每一次疫情造成的影響逐漸微小,“往往在防控形勢穩定四五天後客流量就恢復了。”

老商圈煥發新活力“孩經濟”等成增長點

商圈數字化轉型升級、青年人成消費主力、網紅經濟拉動等,在促進服務業恢復的同時,也折射出消費新趨勢。

順應時代轉型升級,老商圈煥發新活力。走進上海南京路上的巴黎歐萊雅全球首家旗艦店,動態虛擬裝置打造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實景便呈現在眼前,在集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等多種“黑科技”於一身的互動屏幕前,幾名年輕女性正排隊體驗虛擬試妝。“不用上臉就可以看到化妝效果,方便又衞生。”其中一名女士説。

巴黎歐萊雅折射出的是上海南京路轉型升級的成果。2020年9月,全長約495米的南京路步行街東拓街區被點亮,引入不少旗艦店,帶動整體路段能級提升,南京路變身新店、新品、新科技的“大舞台”。

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軍。“現在的消費就是吸引年輕人。”廣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勁松説。

“35歲以下的年輕人消費能力很強。”華熙LIVE·五棵松南商事業部總經理康俊超説,今年以來,華熙商圈經過升級,客單價從120元提升至150元左右。李學海分析,“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普遍為獨生子女,消費能力較高,願意為時尚產品付費,更注重精神滿足感。

“千禧父母”出手大方,“孩經濟”成增長點。幾乎每個城市的主要商圈中,兒童親子板塊都不可或缺,隨着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孩經濟”成為消費增長點。

26歲的張女士是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商圈一家親子餐廳的常客。“這裏環境好,店員還幫忙帶娃,我和孩子每週過來玩2個小時,一次消費300多元。”張女士説。

“打卡”成為必需品,網紅經濟提振消費。新雅粵菜館是上海南京路上“排隊大户”,新雅粵菜館行政總廚黃任康説,菜館每年都會推出新口味月餅,通過培育網紅口味吸引“Z世代”。

疫情後,實體商户積極試水直播帶貨。“大家適應了線上線下一體,混合經營的狀態。”蔡勁松説。佛羅倫薩小鎮商圈的潮牌店鋪NTCollection在疫情後開設了抖音賬號,有2000多粉絲,每週週末晚上7-9點直播。“雖然每次直播平均下來只有50多人次觀看,但每次都有15單左右的下單量,我們非常滿意。”店長王坤説。

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復甦多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記者走訪商圈瞭解到,儘管光景紅火,但商户和管理者們擔心,在疫情反覆等因素影響下,消費持續復甦仍面臨壓力。

一是擔心疫情反覆影響復甦進度。記者瞭解到,因為疫情防控壓力,許多商業業態還是受到較大影響。華熙LIVE·五棵松一家餐廳店長介紹,2019年因為有大型賽事和文體活動拉動,餐廳高峯時期每天客流量可以達到六七百人,現在每天客流量還沒有恢復到當時水平。一家商圈的負責人説:“按照防疫要求,商場的KTV一年12個月基本上關了10個月。”

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商圈定位是輻射京津冀地區,但受疫情影響,周邊顧客難以跨區域消費,單純靠本地消費拉動略顯吃力。“週末上座率比較高,但平時客流量比較慘淡,如今屬於虧本經營,有個月虧損了十幾萬元。”一家音樂餐廳的店長説。

二是擔心線上轉型空間有限,線下吸引力不足。記者走訪看到,不少商圈中高端消費品牌門店數量佔比低,客流量少。受訪的一位消費者説:“我很少在國內專櫃買東西,一款面霜,國內外價格能差好幾百塊錢,我一般都從網上找靠譜的代購購買。”受訪商圈經營者和商户認為,疫情對線上消費拉動作用明顯,相應地線下實體店生意受到擠壓。不少商圈乃至門店轉型意識不強,數字化改造程度不高,拉動客流作用有限。

三是擔心“網紅經濟”擠出效應強,影響公平競爭。有商户反映,一些商鋪、餐廳之所以客流量大,是通過請“網紅”帶貨、“探店”達到給消費者“種草”吸引客流的目的。“他們都是專業團隊,套路多、推廣效果好。”這些商户擔心,這會使得資金實力不那麼強、無法請團隊將自己打造成“網紅”的小店鋪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專家建議,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龍頭,以推動各地主要商圈經營為抓手,加快引進新興消費模式,增強商圈市場動員能力和輻射範圍,加大對商户扶持引導,幫助市場主體樹立信心,鞏固消費復甦勢頭。

一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梁峯等建議,商圈主體可利用5G技術、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大範圍推廣的契機,與互聯網企業共同建設“數字商圈”,推進“雲逛街”和“雲消費”,通過線上消費促進線下再消費。

二是提供政策配套措施,擴充消費增量。各地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區域發展特色,聚焦品牌首發、傳統文化等打造特色商圈。將商品消費與度假休閒、養老大健康、文化娛樂等產業進行聯動,通過商品消費促進服務消費。適當放寬准入門檻,賦予更大免税服務範圍和額度,滿足中高端消費羣體的需求,促進消費迴流。

三是做好商圈服務平台,給予中小商户更多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升級,鼓勵商家打造以“小眾精品+特色文化”為賣點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精準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搭建數字商圈服務平台,發佈各類商圈消費指數和消費趨勢報告,為商家提供消費端的新動向和新需求,幫助其探索更大盈利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4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賦能商圈轉型 “網紅打卡地”“孩經濟”成亮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