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紅牡丹

文 | 張坤堂

辛丑年的夏日,我們來到內蒙古大草原,面對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心情無比得舒暢,藍天盪漾着白雲,那達慕的旌旗在迎風飄揚,這一切構成了一副動感的畫卷。更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遇見草原一朵最美麗的花——蘇雅女士。 那天清晨吃過早飯,我們驅車來到期盼已久的草原蒙古包。剛下車,就有許多熱情的蒙古族女士來迎接我們,我們跟隨着熙熙攘攘的人羣進入遠處的一座座蒙古包。當我們八人一組的隊伍走到乳白色蒙古包前的時候,這才看清楚帶領我們的是一位穿紅色蒙古袍的女士。起初,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走路輕快矯健,似步似舞,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草原上一朵紅紅的牡丹花。

走進她的家,她給我們每人倒了一碗酥油茶,為了照顧我們來自孔孟之鄉客人的口味,特意為我們製作了鹹味酥油茶。我們的心中本來就熱乎乎的,一杯奶茶入肚更是周身温暖,感受到草原暖暖的力量。

喝茶的時候,她介紹了自己,她有個好聽的漢語名字——蘇雅。這時,我才看清楚這位蒙古族女士的面目:不高不矮的個子,梳着一個不長的馬尾辮;有些清瘦的紫紅色臉龐,面頰略施粉黛,顯得光彩照人;柳葉眉為她增添了幾份嫵媚與靈氣。她還告訴我們,她今年已經46歲。我們端坐在一個碩大的蒙古包裏面,感覺神清氣爽,舒適無比。待我們喝過酥油茶,蘇雅打開了話匣子,向我們娓娓道來她的家庭與她不同凡響的經歷。

蘇雅的故事不時引起陣陣歡聲笑語。讓蘇雅感恩是我們偉大的黨、人民政府。蘇雅説:“我們第一次住進那樣漂亮大氣的樓房,樓房內的設施一應俱全,真的就像換了一個天地。我們以前住的蒙古包難以抵禦嚴冬的風寒,現在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有人問她,“你現在的蒙古包修葺的也很漂亮啊?”她提了一下大紅裙子,彷彿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笑吟吟地説道:“這個蒙古包是專門留給你們體驗的。政府出資,把原來的翻修整理,我們現在已經不住這兒了。”看得出,蘇雅是發自內心讚美黨的光輝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的。

草原上的紅牡丹

(圖片選自網絡)

我們在蘇雅的口內還弄明白了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大小不一的蒙古包都是一樣多的木條支撐?”蘇雅頓了頓:過去,我們蒙古人是買不起鐘錶的,只能藉助太陽光照射到蒙古包的第幾格來判斷時間。原來蒙古族的文化也如此博大精深。 蘇雅説到最高興的時候,露出一口白牙,“我的孩子在四川讀大學,我真高興。”接着她的語調提高了八度:“我們全家都沒有想到,我的孩子能考到大城市去上大學。還要感謝黨的温暖和照顧,給予我們少數民族的孩子特殊的優惠政策。”她還告訴我們這次送孩子上學坐的高鐵,比我們的優良駿馬快多了。她的目標是下一次坐飛機去,感受一下大中國的速度。

有好奇的人問蘇雅是怎麼談戀愛的?蘇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馬尾辮,略顯羞澀的為我們介紹她與丈夫的婚戀。

那是在那達慕大會上,青春洋溢的巴特爾騎着一匹彪悍的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展現着自己的本領。這不就是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嗎?等巴特爾跳下駿馬,她立即跑過去,用小剪刀剪下一綹馬鬃。如果巴特爾不願意,會又跨上駿馬疾馳而去;結果巴特爾留了下來,又請德高望重的族人到女方家去提親。

蘇雅一往情深的樣子,俏皮的説道:“我們蒙古族女人出嫁不要什麼彩禮,十斤花椒就定了終身。”原來蘇雅看上心儀的巴特爾,就讓他來家裏參加勞動。蘇雅的父母對小夥子有了充分的瞭解後,同意了這門親事,告訴小夥子去準備十斤花椒吧。在茫茫無際的陰冷潮濕的草原上,花椒是祛濕防寒的最佳藥物。

我們津津有味地聽着聞所未聞的富有蒙古族本土特色的故事,感覺一切都是那麼新鮮生動,那麼令人神往。

這時,善解人意的蘇雅彷彿猜出了我們已經飢腸轆轆,從她的櫥櫃裏端出奶疙瘩、奶幹、奶酪讓我們品嚐,頓時蒙古包內飄出縷縷芳香,這些都是我們第一次吃到的美味食品。

蘇雅為我們講解了兩個多小時,始終精神飽滿侃侃而談。最後,她要帶我們去參觀蒙古族人生產隊的手工製品。

蘇雅禮讓我們先走,大家非常有秩序有禮節地把蘇雅的凳子收拾好,放到原來的地方,等我們有序走出她蒙古包後。蘇雅輕輕虛掩上自己的蒙古包門。

蘇雅健步走在前邊,中午和煦的陽光照射下來,在綠草似茵的草原上,蘇雅的紅裙子在微風中輕輕飄起,像是一朵迎風起舞的紅牡丹。藍的天,白的雲,綠的草,紅的裙,好一幅茫茫草原最美的畫兒。

草原上的紅牡丹

作者簡介:張坤堂: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協會員、區政協文史委員。歷任教學研究室研室語文教研員、副主任,普通學校校長,教育局黨校校長。曾經獲得拔尖人才,科技成果獎,國家級優秀輔導教師,市、區優秀教師等稱號。多次在《濟南日報》《齊魯晚報》《雜文選刊》等發表文章。

壹點號山東金融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0 字。

轉載請註明: 草原上的紅牡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