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山泉鎮萬興片區,青山起伏間,一株開滿白花的流蘇樹格外醒目。
這株學名“流蘇”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因其品種的特殊性,在整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龍泉段,僅有一株。長久以來,它“寂靜”地盛放在原野,被網友稱作“最孤獨的樹”。
受到關注後,這棵樹不孤獨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植物專家正在對流蘇樹進行無性組織培育。或許,很快它就有伴兒了。
寶藏龍泉山,到底還藏着多少我們不知道的驚喜?
顯而易見的,無論是當下最火熱的雪山、日出、星空,還是民宿、露營、徒步,答案一定遠遠不止此。
龍泉山,將給成都生活帶來什麼?又將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株開滿白花的流蘇樹格外醒目
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除了流蘇樹,龍泉山還有更多驚喜。
香果樹,被世界著名植物學家威爾遜譽為“中國森林中最美麗動人的樹”,在我國為零星分佈。整個龍泉山脈,目前已經發現了35株香果樹的蹤跡。前不久,龍泉驛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劉斌,特意去拍攝了這些珍稀植物。
“新龍泉人”劉斌,老家在達州,定居龍泉20多年。從2014年,劉斌開始持續關注龍泉山,和其他攝影愛好者有所不同的是,一開始吸引劉斌注意的,是龍泉山的雲海。“一般人都覺得,只有在川西、在高原才會看到雲海,但不是的。”
“不止雲海,還有難得一見的雲瀑。”輕薄的雲霧,乘着風,輕巧地爬上丘陵山脊,在遇到山口或懸崖時,像流水一般傾瀉而下,蔚為壯觀。
日出,日落,星空,雪山,如今的龍泉山,滿足了都市人羣對山川河流的美好向往。也是對龍泉山生態環境治理成果的肯定。
“龍泉山更綠了。”這是劉斌最直觀的感受之一。作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唯一簽約攝影師,劉斌的鏡頭下記錄了這些變化。在劉斌印象裏,以前上山,第一印象是農藥味道,是髒亂差,而現在,環境改善,交通便利,遊人不斷。
“山上的生活,太舒坦了,就是成都人生活的那種舒坦。”劉斌的一位好友,正是山泉鎮人,藉着農村風貌改造的東風,把家裏的房子整修一番,開起了農家樂,屋外空地成了露營基地,節假日,還有學生來研學體驗。“收入遠遠超過在外頭打工。”
近幾年,劉斌也把鏡頭,對準了龍泉山和城市的關係。前些日子,龍泉山看日出大火的時候,他也曾多次上山拍攝。
“從來沒有見過龍泉山上那麼多人。”劉斌説,熱度甚至已經超過了一年一度的桃花節,“(熱鬧得)怕是整個龍泉驛區的共享單車,都在山腳下。”
龍泉山為什麼能備受青睞?劉斌覺得,時下成都人最流行的“鐵人三項”,在龍泉山,就可以“一網打盡”。
“騎行綠道,找個適合的地方搭個帳篷,然後走健身步道往上,就可以看日出(日落)。”
這是自然浪漫的生活,亦是成都人走向户外,正在擁抱的時尚生活方式。
▲民宿一角
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龍泉山並不僅僅指代山泉鎮區域,它是一個超大的城市森林公園。”
城市森林公園位於龍泉山脈成都段,北接德陽市,南連眉山市,南北向90公里,東西向跨度10-15公里,規劃面積127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也是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嶺。
對龍泉山做整體規劃的,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這是一羣以80、90後為主的年輕團隊,在成都三色路的一棟寫字樓裏,許多好玩有趣的項目正從這裏慢慢衍生。
他們策劃出諸多年輕人喜愛的耍法:山地越野跑、音樂節、山地馬拉松、露營、觀猛禽、觀鳥巢、觀螢火蟲、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個玩法都受到追捧。
他們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熟悉程度亦是“信手拈來”——2021年成功落户總投資125億元的龍泉山國家儲備林項目、成功入選國家首批20個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與國家林科院合作開展森林植被地圖繪製、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編制形成《龍泉山山地户外運動方案》、建成旅遊環線65公里……這些,都是他們正在開展,或是即將開展的工作。
但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龍泉山啓動保護建設之初,市民遊客囿於心裏對龍泉山的既有理解和印象,週末、節假日到龍泉山遊玩的市民遊客還是比較少。
管委會綜合管理部副部長楊壯是資陽人,2000年左右,他從資陽到成都就要翻越龍泉山,“車子走在盤山公路上,至少要四五個小時才能晃到成都。”那時,楊壯對龍泉山“一點感覺都沒有”,“有些禿,就山泉這邊有點桃子。”
而現在,多年過去,龍泉山的自然生態和基礎建設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不請自來”,以往只有桃花節才會擁堵的318國道,現在到了週末,地圖上也會“紅”成一片。
▲龍泉山植被變化圖
楊壯介紹,近年來,龍泉山累計造林植綠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4%提升至59.5%,同時對標學習上海崇明島、廣西青秀山等地經驗,在山上種上優選鄉土植物296種,生態極大優化。
“環境搞好之後,還要把耍法打造出來。”一批特色景點建了起來,各式消費場景也打造了出來。音樂節、越野跑、自行車賽……經過一系列努力,市民、遊客自然而然就來了。
▲噶拉邦嘎音樂藝術空間(資料圖)
當越來越多的人打卡龍泉山,一個個寶藏點位被髮掘,被光顧,被熱傳。大火之後,持續發展是個更重要的問題。
據管委會新經濟和區域合作部副部長馬璐介紹,由於市場潛力大,進駐龍泉山的商家也很多,品質參差不齊,“不能過量、過快增長,低品質不利於長期發展。”因此,管委會正聯合多部門出台民宿等方面的管理辦法,保證龍泉山的高水平、可持續發展。
▲龍泉山看日落也是愜意。
專家:龍泉山現象是成都休閒文化新動向
問道青城山,拜佛峨眉山,峨眉青城早已盛名。問道解惑,拜佛向善,如果説青城、峨眉是人精神生活的嚮往;那麼,逐漸和城市融為一體的龍泉山,則正在成為城市生活和城市時尚休閒文化的引領。
藝術工作者唐盡力將自己藝術文創基地落地在了龍泉柏合街道寶獅湖畔。選址寶獅湖西側,是因為這裏是一個環形山坡,直接看到成都市的全景,天氣好時,西山可見。
探索“讓藝術走出象牙塔,邁向鄉野,潛入生活,根植大地”。這是唐盡力和他的文創基地正在做的一件事。
“以前我們中心在洛帶古鎮,每年配合龍泉山桃花節,都會開展常規的龍泉山桃花寫生藝術活動。”唐盡力説,後來,建一個基地,將藝術和文創相結合、把當代藝術引入龍泉山的想法,隨之而成。
在唐盡力看來,龍泉山的火熱,帶動着多個業態的發展,如近年來興起的民宿潮,給當地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不過,在城市商業模式和本土文化融合發展上,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
唐盡力説,在龍泉山,人們應該看到和體驗到更多的本土文化。“比如柏合街道的草編,比如龍泉山本身的歷史文化,甚至是那顆千年銀杏樹。”他認為,龍泉山的內生動力,一定跟源於本土文化與鄉村振興產業互動,而這一課題,需要政府、社會力量共同思考和推進。
四川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陳江紅表示,在龍泉山森林公園裏業態眾多,親子、研學、徒步、露營、民宿……都很符合當下“微度假”的市場,山上不同功能建築、設計、景觀、主題性都很鮮明,“讓大家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在大眾追求獨特性的背景下,自然很受歡迎。
▲龍泉山遠眺。攝影:石頭魚
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何一民則表示,龍泉山的火熱以及露營、騎行的興起,正是屬於年輕人的新時髦、新潮流,也是成都休閒文化的新動向,是成都這座“雪山下的城市公園”的寫照。
日出東昇,日落西沉,無處不在。為什麼要去龍泉山看日出日落?何一民覺得,山,對於成都人來講,龍泉山是最“唾手可得”的,山城相融,森林和城市相交,人類活動便更接近自然,“而站在高處遠眺城市景觀,從另一個視覺感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藴,這種感覺更有所不同。”
對於火熱的龍泉山日出,何一民説,這是更積極健康的時尚生活方式,本身也是一種城市休閒文化。而文化方式的多元化是此起彼伏的,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就應該支持鼓勵,正確看待、正確引導。
何一民説,龍泉山作為“天府之國”的天然屏障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未來,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人文環境,乃至生態經濟,都將繼續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做好生態本底,充實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通過(“鐵人三項”)這些活動方式,必將會新增更多的城市功能。”
▲“瞭望塔”餐廳。攝影:王歡
一直關注城市發展的張先生認為,隨着城市發展觀唸的更新,除城市醫療、教育、交通等基礎設施等硬件設施的提升外,人們越來越重視包括市民生活方式在內的“軟件”提升。
1986年,世界衞生組織首次設立“健康城市工程項目”以推進新健康觀念的傳播。健康城市(Healthy City)是作為一個過程而非結果來界定的,它不是一個已達到特定健康水平的城市,而是對健康有清醒認識、並努力對其進行改善的城市。其中,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個重要內容。
所謂積極的生活方式,就是相對於久坐,增加身體活動,並將身體鍛鍊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城市環境中通過城市規劃設計來支持這種生活方式,鼓勵人們增加運動量,提高身體機能,增進健康水平。
張先生説,在龍泉山遙望雪山,守候日出,俯瞰城市燈火,徒步越野,觀察鳥類、鑑定植物,乃至民宿、露營,這些恰恰是值得提倡的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既鍛鍊身體,又親近自然,“把泉山作為市民新生活方式的引領再適合不過。”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章玲
編輯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