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熱帶的大象,為何與元朝統治者"糾纏",還生出"象文化"?

“曹衝稱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學過,這是小學課本的一篇課文。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應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史料裏最早提到大象的文獻了。雖然説大象是一種熱帶動物,但是在我國曆史上很早就有大象生存的痕跡了。古代傳説中更是有關於古人馴服大象為耕作之用的故事。

到元朝更是成為蒙族人們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文化忽必烈在位時更是把大象當作坐騎,騎着大象出行,尤其神氣。這種“象文化”的形成也不是突然產生的,是跟元朝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人們信仰密切相關的。

1、大部分大象來自別的國家送來的討好品

大象本是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動物,而蒙古民族卻是處於温帶草原的遊牧民族。本來兩者並無交集,但是元朝從建立以來一直征戰四方。這也非常符合蒙古民族的民族特點,具有狼的特性。正是因為如此,在元朝的猛烈的攻勢下,元朝的版圖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為遼闊的。

當時元朝最遠征戰的國家正是大象最多的國家---緬甸和希臘。不堪受擾的兩國,迫於求生的本能,向元朝統治者進貢了不少奇珍異寶和當地特產,大象就是其中之一。忽必烈不僅沒有排斥這種外來的生物,反而非常的喜歡,並且把它和自己民族的文化進行結合發展成了一種全民文化。

2、除了進貢的大象,元朝的蒙族人還主動從別處掠奪

四處征戰的元朝人,在戰爭的途中就見過大象。他們認為大象身形巨大,捕獲和掠奪大象是極其能夠表現他們英雄善戰形象的。所以大象一直成為軍中的戰利品,從各個國家被元朝將士所奪取而來。

而對於被侵佔的國家來説馴服大象是一項十分複雜和困難的事情,這使得元軍對於奪取馴象更是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到後來演變成戰爭結束,元朝利用國家的強大向他國施壓來索取大象,史書上有記載,元朝就曾“遣馬紮蠻等使占城、佔臘、龍牙門,索馴象”。

而受元朝索取大象最多的,莫過於安南國。安囊管的進貢並不能自己做主,而是要聽從來自元朝統治者的索要。沒有按時交付時,還會受到強烈的催促,並施以重壓。

雖然有主動進貢的大象,但遠遠不能滿足統治者對於大象的需求。由此可見,大象在元朝的統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向周邊國家掠奪索要都是一種常態。

3、“象文化”讓大象不僅僅是一種觀賞性動物

象在古代一直用於重大的典禮和祭祀,元朝依然保留了這一傳統習俗。例如,元朝儀仗中有負責準備物資的隊伍--頓遞隊,馴象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史》中有記載,“頓遞隊有象六,飾以金裝蓮座,香寶。”可見這些象在這種重要場合上被裝飾得多麼富麗堂皇,更加體現了它的重要性。舞象在元朝也是統治者的休閒娛樂,宴請賓客的必備項目。

在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元朝統治者每每在舉行大型聚會時,都會有各類動物表演,其中大象就是其中之一,並且大象因為體積龐大更是負責宴會中的物資輸送。在元朝大象除了是座駕之外,其象牙也是有巨大的作用。而一頭象也就兩顆象牙,象牙是朝臣中流通文書的一種重要載體。

1、元朝本身就是遊牧民族,一直都跟動物打交道

作為遊牧民族,蒙族一直馳騁在草原上。而他們的生活裏,最不缺的就是動物。出行工具的馬,耕地吃肉的牛,產出羊毛羊奶的羊,以及運輸重物的駱駝等。這些動物在他們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更是他們的財富。大象作為一種比較龐大的動物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裏,並不會讓他們感到排斥牴觸。

相反他們更覺得新奇和敬畏,因為他們一向熱愛自然,敬畏生命。蒙族人對於動物是非常保護的,在大自然裏摸爬滾打的他們,深深知道動物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要取之有道,不得隨意屠殺。

當他國進貢而來被馴服的大象,人們也感受到了大象的温順和生命的偉大。對大象的接納和喜愛和他們本身的民族特性是分不開的。

2、大象本身就寓意着和平吉祥,再加上元朝受佛教影響頗深,更是對其喜愛有加

自古以來大象就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和象徵,據專家考證,早在上古時代河南就已經出現了野生大象。最為著名的象尊就是出至於商代的青銅器,象紋更是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出現在各大藝術品種。

出將入相,靈象現世則天下太平,即太平有象。而在佛教中大象更是一種靈獸,傳説普賢菩薩入母胎時就乘坐六牙白象,象徵着智慧、品德、功德圓滿的意思。

元朝由於統治者的大力發展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使得佛教的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元朝雖然一直都以藏傳佛教為國教,但對其它宗教也不排斥,採取寬容接納的態度。

作為元世祖的忽必烈帶頭祟佛,他於“萬機之暇,自持數珠,課誦、施食”。而且對於佛教事業大為熱愛,修建寺廟和宣傳佛法都是常態。大象作為佛教的吉祥物,更是深受到全民的追捧和愛護。大象身形龐大卻温順的性格,更是和統治者的政權不謀而合,代表着權力與親民的寓意。

而大象作為外來物種的稀有,更是一種高貴的象徵。這些大象的自帶屬性,完全貼合了統治者和民眾的心意。所以把“象文化”融入本身的民族文化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1、大象體格龐大便於運輸,統治者喜歡乘象出行

在大象未出現在元朝之前,元朝的統治者也一直使用的是馬匹來運載。但是當大象出現之後,馬匹的弱小就充分的體現出來了。坐在大象上面視野廣闊,安全性高,移動速度也比馬匹快。朝統治者忽必烈酷愛騎大象出行,到後來發展到製作象轎以供出行的地步。

在史書上有記載,忽必烈出門時,喜歡乘坐由大象組成的移動帳篷。《哀老殷辭》講述了一個關於忽必烈喜歡乘象出門的趣事,説是一日他騎象去肅州巡視,人們舞獅迎接。但沒想到大象身形雖大,但是性格膽小。看見人們加班的獅子,帶着忽必烈惝恍而逃。

還是眾大臣竭力拉住大象的繩索才把它喝停,沒讓忽必烈在嘲笑中喪命。

2、被馴化的大象由元朝人操控成戰場上的殺敵利器

但是大象的功能性,不僅僅限於是統治者的坐騎。因為大象的體積龐大,身材魁梧,加之元朝收到的大象大多已經經過了馴化。大象被元朝的統治者運用到戰場上,變成了一種殺傷力很強的軍事武器。巨型的大腳抬起,光一腳就能踩死多少敵軍。

人們在它面前甚是渺小,多少將士的進攻才能傷它分毫。作為元朝的統治者忽必烈在戰場上也喜歡騎着大象出征。馬克·波羅還為了記錄這一奇特的景象做了一幅畫,畫上呈現着四頭大象的背上合力裝了一個轎輦,上面坐着的就是忽必烈。

元鄭元佑的《僑吳集》這樣寫道:“先是,上無意於必殺,故親御象輿以督戰,意其望見車駕必就降。”講得就是忽必烈乘象出征的景象。一直到元朝滅亡前,緬甸等國家還年年向元朝進貢大象,可見當時元朝的軍事力量有多強大,統治者對於大象的喜愛非常。

元朝統治者充分利用象的特性,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也是別的朝代和國家不曾實施的創舉。他們讓大象為其所用,物盡其極,形成了元朝獨有的“象文化”。

大象這個巨大又温順的動物從遙遠的熱帶國家來到元朝,實屬不易。作為一個外來客,蒙族人並沒有拒絕和排斥它,反而讓其變成了統治者的必備之物。不得不説它用它龐大的外表和温柔的內心征服蒙族狂野的性情。

元朝人本身的民族特性更是促成“象文化”的壯大,他們深深地意識到大象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也是地球這個生存環境的另一個主人。生命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以各種形態融入我們的生活。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元朝人們的思想上的開放和多元化的發展,對“象文化”更好的融入中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一創舉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更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活在熱帶的大象,為何與元朝統治者"糾纏",還生出"象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