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記者 李靜 郭春雨 高廣超 李巖松

紅葉柿巖的夏天是綠色的,像一塊清涼的綠豆冰。

這裏四季都有美景,但標誌性的紅葉只有秋天才能看到。紅葉柿巖的名字中,“紅葉”源於當地萬畝紅葉;柿巖,相傳這裏有柿林千樹,高下扶疏,從很久遠的年月,紅葉柿巖就是青山綠水的美景之地。

萬畝紅葉奇觀、玻璃水滑道、山地滑車、古村落夜景、老顏神美食街……刺激、歡樂等多種遊覽感受一應俱全,讓如今的紅葉柿巖景區具備了“網紅”特質。紅葉柿巖用旅遊“復活”村落,用美食“拯救”梯田,用文化“激活”山水,成為鄉村振興的“理想地”。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紅葉柿巖的秋天

一出好戲

博山,曾經依靠礦產資源,成為老工業基地,為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如今的博山正在經歷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共識和潮流。紅葉柿巖,就在曾經的山村裏,刺激着“老樹開新花”。

車輛駛出濱萊高速出口西行100米處,隨即進入“紅葉柿巖”景區。放眼望去,羣山環抱,滿眼翠綠,山水之間盡是趣味。

紅葉柿巖景區在開發以前,原是和尚房村、姚家峪村等山村的所在地。這裏,曾因“窮”出名。長期以來,村與村之間被大山阻隔,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需要翻山越嶺。因交通十分不便,流傳着“出門就爬山,扁擔不離肩”的説法。如今,曾經的“窮山薄水”,變成了“好山好水”,發展為紅葉柿巖景區後。這裏再也不是舉步維艱的窮山溝,而是帶動周邊發展的巨大“磁場”。

“把這裏開發為鄉村振興主題的旅遊地,是一場冒險,更是一場機遇。”山東華旅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山東紅葉柿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郇正坤回想起紅葉柿巖的“崛起”——這片綠水青山,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2019年6月,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的劉流導演帶領劇組來到博山,看完和尚房村片區後,當場就決定把這裏作為電視劇的主要取景地。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紅葉柿巖一角

“拍電視劇?”負責姚家峪村、和尚房村拆遷建設工作的郇正坤回憶當時的情況,“我們誰都沒有拍電視劇的經驗,但是我們集團創始人房利軍當即拍板,要全力配合好劇組的工作,因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宣傳,這不僅能宣傳我們景區,更能宣傳整個博山。”

整部電視劇的拍攝時間緊張,留給他們搭建所有場景的時間只留下二十幾天。令郇正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建設期間遭遇了利奇馬台風。當時景區搭建的場景整片區域全部被淹,前期的努力幾乎毀於一旦。

重重壓力之下,為了按期完成,公司成立了專門的項目部,連續多日24小時輪流施工。“僅僅20多天,我們就搭建起了紅葉柿巖景區規劃的雛形。”最終,整個拍攝場景按時建起來,連劇組人員都感慨,“從沒見過像你們這樣拼的。”

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播出後,電視劇中的“博山”、“琉璃”、“美食”、“古村”等元素,在全網掀起了一陣“山東博山熱”,對應的是紅葉柿巖景區的綠水青山也迅速“出圈”,譜就了一段“好戲”唱“連台”的佳話。

一種速度

在淄博博山,有一種速度,叫做“紅葉柿巖速度”。

疫情常態化之下,旅遊業發展都在上下求索,尋找新的突破口。山嶽型景區建設難度大,競品大同小異。紅葉柿巖又該如何建設,才能“出圈”?

紅葉柿巖的答案,是打破傳統思維,不去追求“網紅”和“噱頭”,而是深挖博山文化,打造獨一無二、有文化內涵的景區。

以和尚房村為例,這個僅100餘户300多口人的小山村擁有當地至今保留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羣,在山東省公佈的第二批歷史優秀古建築中榜上有名。生態是鄉村振興的生命線,團隊希望保持鄉村“原色”,保護山水原貌。

有原生態的保護,也有現代化遊樂項目的開發,依託山體特色,山東省最長的玻璃水滑道、“飛躍柿巖”“山地滑車”“七彩滑道”“琉璃親子牧場”等明星遊樂項目陸續打造推出;依託萬畝紅葉、萬畝梯田等資源,打造了山東最美公路“禹王路”和魯中最美“城市陽台”。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遊客遊玩照

除此之外,景區通過“千載柿巖、萬彩生活”的文化定位,充分挖掘齊長城文化、陶琉文化、飲食文化等資源,打造“齊長城腳下的琉璃生活村”,將多元文化融入景區設計。

2020年10月1日,紅葉柿巖正式營業。第一天,景區就迎來2900人。後續客流量持續猛增,遊客最多的一天人數達到了9000人。遊客的笑臉是檢驗景區的最直接的標準。有本地遊客感慨,範圍如此之大、規格如此之高的項目,竟然前身是曾經的“窮山村”。

“既然要做,那就做好。”郇正坤説,僅僅短短7個月的時間,團隊就完成了紅葉柿巖從策劃到設計到建設再到運營的全部過程。以這種“紅葉柿巖速度”,展開了獨特的文旅進擊之路。

一桌好菜

從紅葉柿巖景區逛完一圈,尋着味道就到了老顏神美食街。博山自古就是美食之都,顏神古鎮更是有着百年美食文化,如今這條街古色古香,煙火氣十足,成為最具博山特色的風味小吃大本營。

老顏神美食街的來歷,與一串特殊的數字有關——“7531”。7,代表合夥人有7個人;53,代表合夥人的平均年齡是53歲;1,代表他們共同的目標和願景:以老顏神為開始,做出博山美食的樣板。

韓泳是合夥人之一,他有着30年的餐飲經驗,一直想推動博山菜“走出去”,但始終沒有好的契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房利軍提起自己的想法,“守舊,博山菜就走不出博山。想要讓博山味道走出博山,就得讓繁瑣厚重的博山菜從形式上變簡明,能夠推廣、複製。通過打造一條美食街的形式,讓博山菜以各色小吃的形式進行展示,是最好的推廣方式。”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如今的老顏神美食街

韓泳和房利軍一拍即合。隨後,其他6位博山本地的資深餐飲人陸續加入其中,準備一起打造一條能夠推廣、展示博山菜的主題美食街——老顏神美食街。街區旨在追尋博山餐飲文化之根源,既契合博山區全域融合發展的思路,又能使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全國各地不乏各種美食街,要把一條博山菜美食街做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韓泳到全國各地的美食街去考察。他得來的答案是,“各地都有的美食,咱不能做,因為生命力不強。我們做美食街,一定是遊客來到博山吃當地特色菜,喝當地地道酒。”

韓泳有一個外號,叫“韓不服”。在設計老顏神美食街時,他們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諸位知名設計師進行街區設計,但韓泳始終覺得外來設計師的方案不接地氣:沒有把博山傳統民居、博山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為此,沒少跟設計師吵架、生氣,也因此得到了“誰都不服”的外號。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益求精的“不服”精神,美食街的每一處細節都花足了心思——一處屋檐、一個轉角,甚至是一塊磚,都暗含着博山的陶琉文化、燒陶文化等。就連地面的落差緩衝,都花足了心思,“一期和二期的結合部,地基差距比較大,我們當時費了很大的功夫,儘量把坡度做了緩衝,讓遊客走起來不費勁。”

2019年8月28日,老顏神美食街一期正式營業。遊客在紅葉柿巖景賞完美景,再到老顏神美食街一飽口福,夕陽西下,山水相伴,樹下落座。端上一桌地道博山菜,博山烤肉、博山酥鍋、炸麻花、大娘粥鋪……隨意閒時,有人情味兒、有文化氣息,更有當地老百姓創業就業的飯碗。

一個平台

紅葉柿巖,之所以能夠迅速脱穎而出,跟一幫年輕人有關。

2019年3月3日,在山東華旅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0週年慶時,集團創始人房利軍宣佈帶領6位副總集體退休,他們轉為顧問團隊,將新的“舞台”交給了年輕人,“讓老班子為新班子,扶上馬,送一程。”

新班子團隊,年齡最大的是1974年出生,年齡最小的是1987年出生,班子成員當時平均年齡只有36歲。“很高興,但除了高興,就是覺得壓力很大。”作為新班子成員的帶頭人,也是公司董事長的房敏學感慨,公司的這份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壓力,因為“創業難,守業更難。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讓紅葉柿巖繼續紅下去。”

紅葉柿巖滋生出更加肥沃的“土壤”,越來越多高學歷年輕人選擇到這裏創新創業。從韓國和加拿大留學回來的孫曉臣、李福田,投資500萬餘元了建起了“愛堡親子牧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和四川音樂學院的房金桂、楊宜,以投資和技術入股的形式捧紅了“流水咖啡”……在很多人的眼中,這羣年輕人選擇的創業項目在這座城市顯得有些“超前”,但結果證實,這些項目讓紅葉柿巖景區的元素更加多元化。人才的迴歸對於紅葉柿巖的發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而這個網紅景區逐漸展現出對於年輕人的吸附力。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回鄉創業的年輕團隊

除了景區的娛樂項目,年輕人還把目光聚焦在博山菜的預製菜推廣上。房敏學覺得,博山菜好吃,卻沒有產生聚合效應,這對於推廣博山菜確實不利,“現在老顏神美食街,就是把博山美食聚攏在一起,把博山餐飲文化帶動起來,下一步再通過預製菜進行推廣。”

如今,除了韓泳所在的“7531”團隊外,一個以80後為組合的年輕團隊也已經接過了博山菜的接力棒,正踏上預製菜的賽道,蓄勢待發。

一種模式

紅葉柿巖,已經“紅”了。

如何長紅,是紅葉柿巖接下來要面對的題目。

自從接過擔子以後,房敏學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時間不夠,能力不夠,資金不夠。”

紅葉柿巖是在整合國內頭部資源的背景下,淄博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大膽嘗試。但是,作為一個網紅景區,三五年是一個坎。“紅葉柿巖投資大,到目前已經投資了兩個億。”房敏學直言,“在後續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投資,持續投入,增建新項目,為產業‘輸血’,這樣才能拉動客流。”

但作為“網紅景區”,紅葉柿巖卻不做只紅一陣的“網紅”,而是始終把生態放在前面,在生態振興的前提下,用鄉村發展的“五大振興”帶動三農,從而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

前路漫漫,投資巨大、回報週期卻相應的格外漫長。投資大、回報慢,這對於一家公司來説,明顯不是合算的生意。但集團創始人房利軍覺得,這不是生意,而是義務,作為博山人、博山企業應該承擔的一份義務,“我們公司能夠發展,是憑藉着好時代,是黨和政府帶來的好時代,作為企業,我們有義務去回報社會。”通過文旅融合帶動鄉村振興,投資大,見效慢,所以要做這樣的項目,必須有情懷,“我們甘做鄉村振興的墊腳石、開拓者、實踐者。”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來紅葉柿巖玩耍的遊客,如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昔日的窮山村,如今已經吃上了“文旅飯”。對於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片區來説,這條路能夠走多長、走多久,這樣的模式是否可以複製?

房敏學認為,到2025年,會是紅葉柿巖發展的一個節點。目前紅葉柿巖已經進入二期建設,未來將覆蓋40平方公里,惠及20多個村莊。當下,他們要做的是,將紅葉柿巖的幾個產業板塊確定好,把周圍山水資源利用好,打造可複製模式。“目前我們仍有很多規劃有待實踐。中國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我們不缺優質山水資源,但綠水青山怎樣才能變成金山銀山,這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回答的一個大課題。”

待到秋至,又當萬山紅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3 字。

轉載請註明: 拾光記|綠水青山煥新顏:紅葉柿巖的振興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