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城中村”今天“城中圈”
村民穿着統一服裝在象湖公園參加徒步健身活動。本報記者洪懷峯攝
6月29日,華燈初上。南昌市青雲譜區岱山街道施堯村村民談水香與往日一樣,與鄰居們相約去象湖公園散步。一路上的夜景令人目不暇接,高樓大廈,燈光璀璨,特別是村裏的商業街,車水馬龍,滿滿的煙火氣息。“近幾年,我們村的變化太大了。”談水香説,她目睹了施堯村從曾經的“城中村”,變成了如今城南最熱鬧的“城中圈”,“圈”內有農貿市場、超市、學校、社區醫院、公園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在這裏住得好、病有醫、老有養、學有教,特別是地鐵三號線就在村口。”談水香從心底由衷地發出感嘆:“生活在村裏,真好!”
告別“髒亂差”,村容村貌越變越美
施堯村是著名航海家汪大淵的故里,位於青雲譜區南大門,與南昌縣接壤,與象湖景區、梅湖景區毗鄰。
隨着南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施堯村從城郊變成了城區,村裏一度遍佈高矮不一的農房,不少村民把農房進行分隔,租給在南昌做生意或務工的人。
租金為村民們增加了收益,卻也帶來了無窮的煩惱。“人一多村裏就特別亂,垃圾沒進行分類,隨處亂扔;小偷小盜事件時有發生;到了夏天大功率電器不敢開,因為線路老化,電壓不足。”村民萬成功談起村裏的過往,止不住搖頭。
不僅如此,村裏道路沒有硬化,出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態,特別是晚上沒有路燈,村裏漆黑一片,出行更是不便。
從2019年開始,施堯村大力開展“城中村”整治。一棟棟高層商品房拔地而起,分類垃圾桶、電梯、車位等配備到位。村裏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讓村民的夜生活亮了起來。村裏還進行一户一表改造和空中管線整治,大家可以放心用電。出行道路拓寬、硬化了,村民開車再也不用擔心把底盤碰壞。
此外,通過科技賦能,村裏安裝“天眼”智能監控,再也沒有發生小偷小盜的事情。大門裝了門禁系統,刷臉進出十分方便。
“村裏與城裏很多小區沒什麼差別,我們告別了‘髒亂差’,經過美化亮化,村裏變漂亮了,過去別村女孩不願嫁到我們村,現在她們都喜歡當我們村的媳婦。”萬成功的言語之間,難掩自豪和喜悦。
補齊配套短板,上學就醫足不出村
每天6點開始,施堯村4000平方米的象湖農貿市場就開始熱鬧起來。
“在農貿市場裏,禽肉魚蛋以及各種果蔬都有。”村民徐海蘭告訴記者,村裏不僅買菜方便,就醫也很方便,像感冒這樣的小病可以去村裏的3個衞生所,如果患了大病可以到毗鄰村子的武警江西總隊醫院。孩子上學也不用愁,10分鐘的“圈”內有象湖實驗小學、江鈴28中、青雲譜定山小學等多所學校。
讓徐海蘭感到方便的還遠不止這些。足不出村就可以辦社保、醫保、身份證等業務,特別是村裏還建設了便民服務站,可以寄快遞、代收水電費等,自助機上可以查詢機動車違章等信息,還可以辦理駕駛證業務。
對於經常外出批貨的村民餘譚燕而言,她感受最深的是村裏交通更加便利。餘譚燕告訴記者,由於經常要去西湖區的洪城路批貨,以前坐公交要耗時1個多小時,去年地鐵三號線通到村口,她步行約10分鐘就能到施堯路地鐵站,乘地鐵到洪城路只要15分鐘,施堯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地鐵村。
餘譚燕説,對村民而言,生活方便就是幸福,特別是近年來村裏建了商業一條街,餐飲、休閒、健身、教育等多品牌進駐,從早餐到夜宵,從白領到老人,從單身到家庭,各年齡段羣體的各時段商業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加上毗鄰村子的梅湖公園、象湖公園兩個景區,村裏實現了宜居、宜業、宜遊、宜養、宜購的“大城小圈”裏的美好生活。
共享發展成果,就業有補貼養老有保障
“搬進了漂亮的安置房,每個月能領到近2000元養老金。”村民杜星華告訴記者,雖然土地被徵遷了,但他們沒有養老的後顧之憂,因為村裏出錢給大家買了養老保險。
村裏還實行自謀職業補貼制度,對全村18歲以上勞動力實現自謀職業者,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並制定和完善了《施堯村優秀學子獎學金辦法》《施堯村困難羣眾關愛辦法》等多項幫扶制度。去年村裏就斥資73萬餘元,為退休老人發放重陽節、臘八節、除夕慰問金,全村村民基本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施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廣凡告訴記者,村民的福利越來越多,得益於村集體經濟家底越來越厚實,近年來,村裏盤活1.1萬平方米臨街店面,年增收260萬元,預計今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900萬元。
“經濟發展的成果要讓村民共享。”吳廣凡向記者介紹,村裏對老人特別關愛,建了600平方米的頤養之家,設有活動大廳、棋牌室、影音室等,配備了各類健身、康復、娛樂設施,併為老人定期提供志願服務。目前,村裏已啓動“數字鄉村”建設,圍繞讓小區更安全、服務更便捷、生活更智能的需求,通過“施堯村智慧雲平台”將全村的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羣防羣治、建議訴求等政務實現智慧化管理,今後在村裏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江西日報記者 洪懷峯 實習生 胡倩、林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