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洪霞
即從平原赴草原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車前。行程卻不改,去,去草原。
風送一程,鳥鳴一程,花香一程。我們的車子,輕快地穿行在魯西北的高速路上,一路向西,一路向北。抬望眼,膏腴千里,綠野浩蕩,是一望無垠的綠,是碧濤翻滾的綠。綠的行道樹,綠的莊稼,綠的空氣……有綠環繞,這旅行的趣味,才妙趣橫生,且源源不斷。一折青山一扇屏,自北京西至青城呼和浩特,其間千二百里,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一蓬又一蓬,玲瓏且秀美,山枕着路,路繞着山,形影相伴,不離不棄。真是一副妙不可言的天然圖畫!人的眼睛真是有福了。
路過平型關,不由的想到了1937年9月的那場大捷,打的可謂激烈,真是振奮人心!看到金沙灘,《楊家將》的故事立刻跳出來。金沙灘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精忠報國的楊業父子,兵困兩狼山,血染李陵碑,為宋室江山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如今的金沙灘,早已舊貌換新顏,風沙彌漫的荒涼景象永不再有,防風林帶縱橫交錯,生態園林碩果累累,金沙灘披上常青綠裝。楊家父子若地下有靈,也應該感到欣慰吧。
滿目青山夕照明之時,我們順利到達塞上名城呼和浩特。錫林郭勒盟路、鄂爾多斯路、昭君路……她們市區中路的名字,也帶有濃郁的草原風情。小姑一家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把給小姑帶的東西紛紛拿下車:松香酥軟的德州扒雞,自家地裏結的花生,自家蘋果園裏摘的又甜又圓的蘋果,紫凌凌的葡萄,黃中帶紅的鮮桃,還有一袋又大又嫩的青玉米棒子……都是小姑愛吃的,小姑高興的合不攏嘴。小姑家的孫子才一週歲多點兒,雖然與我們是初次見面,但並不差生,誰抱都行,清澈的眼睛,專注地看着我們笑,彷彿在説,歡迎遠方的來客,我們逗着小娃兒,心裏樂開了花。
和平使者王昭君
香溪河畔,昭君故里。
毅然出塞,光耀千秋。
公主琵琶,塞上清音。
和睦親善,草原母親。
昭君王妃,您好。我萬里迢迢來看望你,就是仰慕你當年的決定,你請求和親,毅然絕然地告別故土,一路黃沙滾滾,登城向西北而去。雁在悲鳴,馬在嘶叫。你一曲《琵琶怨》的琴聲響起,是那樣的悦耳!又是那樣的悽婉!連南飛的大雁,也紛紛落於平沙之上,側耳聆聽你絕世的悲怨。
歷代人民為了感念你的大德,特為你修建了昭君墓,你的墓地位於呼和浩特城南五公里處,走進墓園,是你的漢白玉石像,你亭亭的立在那裏,姿容秀麗着,白衣飄飄若仙子。往前走,是高3.95米的和親銅像,銅像的兩匹馬中,一匹回眸低語,一匹則側耳傾聽,再現了你與呼韓邪單于的新婚情景,相依相隨着,琴瑟和諧着。再往前走,就是雄偉壯觀的青冢,真的是青冢,冢上不但有萋萋的芳草,還有葱蘢的綠樹,更有開着紫色花朵的夕顏(喇叭花),清香四溢着,高貴典雅着……我細細的想,我們的草原母親,該不會寂寞了吧,因為有青山環繞,有碧樹葳蕤,有鮮花相伴……
想當年,你絕豔驚人出漢宮,淚濕春風鬢腳垂,身在異鄉的你做了許多實事:你力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再去發動戰爭,帶去了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教他們耕織,教他們讀書、識字,教他們刺繡,把先進文化的種子播進匈奴人的心裏,你,所到之處,無不冰釋水歡,春暖開花。自此,“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新氣象,邊塞的烽煙熄滅了60年。你的遠嫁胡地,不是簡單的出嫁,而是使漢匈兩族真正地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恕我直言,你的功勞,並不亞於漢朝的馬上將軍霍去病、衞青,你的故事,已成為流傳不息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王昭君——和平使者的真正化身。
晨起,有雨,淋淋瀝瀝着。小飯館兒裏,我們品嚐着羊肉青葱的燒麥,喝着飄滿綠芫荽葱花香的羊湯,很愜意。但是,望着門外不止不息的雨,卻發了愁,心想,這麼大的雨,還怎麼去看輝騰錫勒草原,黃花溝地質公園吶!
“清晨下雨當天晴”,相信俗語吧。我們毅然自駕車,在涮涮的雨中,駛出呼和浩特市,徑直向東北方向前進。高速路堵車,真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不遠處白氣升騰,車子宛如在仙境中緩行。雨水洗過的白車更淨了,黑車更亮了,青山更綠了,綠樹更青了。一個小時後,雨聲漸漸地息了,天公作美,特別眷顧遠道而來的我們,真叫人萬分感激!
我欣喜地看着,靜靜的想着,耳邊不由地迴盪起優美的旋律,“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啊哈嗬咿,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為她沉醉,是在小時候,聽到的一剎那,一顆心完全被攝住,為她畫面的美,為她音韻的婉轉。於是更加嚮往,是怎樣的科爾沁草原,撫育了孝莊皇后這樣一位聰明靈秀,又具有遠見卓識的女子,是白蓮花一樣的蒙古包,還是天藍水清的大草原……總之,無限風光在遠方,今天終於圓了小時候的夢。
車子繼續向青草更青處駛去,在九曲迴腸的山路上,忽上忽下。目光所及之處,是如黛的山峯,幽靜的山谷,平坦的盆地,如茵的草地。蒙古包像白花朵一樣盛開在草地上,湖泊像眼睛一樣鑲嵌在草原上。白的山羊,黃的綿羊,褐色的小驢兒,膘肥體壯的花牛,氣宇軒昂的駿馬。它們在草地上閒溜着,慢悠悠地啃着青草,那麼多的草,它們想吃哪棵就吃哪棵,那草裏,不但有草的清香,還有花的甜香,陽光的暖香。真的很羨慕它們,那麼恬靜,那麼自在,那麼悠然!
往前走,是夏爾其其格敖包,已在此矗立了600多年,一直庇佑着這一方聖潔靈秀之地,保護着敕勒川陰山下的蒙古人民。而祭祀敖包也是蒙古人民的傳統習俗,他們祈禱着家人幸福安康,期盼他們的草地茂盛,牛羊肥美,渴盼長生天風調雨順,祈盼國泰民安。這是蒙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快看,快看,那片明黃”,耀峯讚歎着,我扭過頭,站着遠遠的瞧,心裏不由得騰出歡喜,“呀!”是一片油菜花的海洋!怪不得遊覽勝地名叫黃花溝呢,真是黃的獨一無二,黃的痛快淋漓,黃的不管不顧!遠看,不過癮,於是跑過去細細的瞧!翠綠的葉兒,金黃的花,在清風中淺笑,她們正不動聲色地,不慌不忙地,把好顏色往外掏,一朵是金黃,另一朵還是金黃,清秀明豔着,千媚百嬌着……
因為是雨後,遊人不多,山谷幽靜。遊人的輕語聲,讚歎聲,便格外的清越。是泉水激石,在泠泠作響;是好鳥相鳴,在嚶嚶成韻。葱蘢的樹沿着谷底一路攀升,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格桑花入眼皆是,開得最為熱烈,漫山漫谷,是融融冶冶黃。星星點點地開在岩石上,紅紅白白地藏在青青的草叢裏,石因它變得玲瓏;峯因它變得多姿。
經卷山,望汗石,鱷魚峯,神鳥峯,劍門山……這是黃花溝地質公園裏的奇峯怪石,每一處山峯,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説故事,我獨對經卷山、望汗石感興趣……
望汗石,是一塊有故事的石頭。這裏的汗,指的是蒙古族的第二代可汗窩闊台,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個兒子,在位期間,將疆域擴大到中亞、華北、東歐等地區,他大刀闊斧的政治生涯中,有一個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守望他的賢臣耶律楚材,他共輔佐了三代可汗,特別是窩闊台在位期間,提出的許多政治主張,均被採納,對於蒙古吸收漢文化文明,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傳説有一次,耶律楚材途經此地,知道可汗就駐紮在對面,非常牽掛,但又不願驚擾他,於是就在遠處眺望可汗,足見關心輔佐可汗的一片耿耿忠心。賢臣明君,風虎雲龍,勵精圖治,笑談中成就了一代封建強國,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與自豪。
所謂經卷山,是因為山石層層疊疊,恰似一本兒插立的佛家經書,在陽光的照耀下,瑞氣萬丈,一片金黃,有詩為證:神葱溝內經卷山,用心禪閲佛氣來。經卷高百餘米,寬數十米,方正端立着,紋路明朗着,佛佑着山澗。千年的古卷,在這裏,迎接着絡繹不絕的有緣之人,彷彿在説:“來看看吧,這裏有人生的真諦——佛心常在,世界恆昌。”
太陽慢慢的,慢慢的,從青山的後面,探出一張圓的臉,大而暖和,散發着佛光。沈從文説,美麗是使人憂傷的!真的感同身受,瞧!這藍天,這麗日,這橫無際涯青草地,這光彩奪目的山谷,這安靜恬然的蒙古包,還有蒙漢人民共同創造的,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多麼讓人不捨呀!
作者簡介:孫洪霞,中學教師,教育碩士;德州市作協會員, 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多篇詩詞散文發表在《作家平台》《文學前線》《一線作家》《小樓夜聽》等網絡平台。最近陸續在《德州日報》《廊坊日報》《廊坊都市報》《牛城晚報》《德州晚報》等黨報晚報發表小文多篇。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描寫,以淡雅之情抒懷。2020,標新立異,執筆耕耘在杏壇。為自己熱愛的寫作事業,付出最珍貴的精氣神。新的一年裏,我很樂意,自己身上仍有光明,有温暖,有熱情。抒寫出能感動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的清麗文字。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