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實現綠色發展 右玉 跑好接力賽

推進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實現綠色發展 右玉 跑好接力賽

日暮下的蒼頭河。 賀朝善攝(人民視覺)

核心閲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右玉廣大幹部羣眾種樹1.3億多棵,全縣林木綠化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到0.3%增至56%。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經變成了塞上的綠色明珠。

如今,右玉的宜林荒山已經基本綠化完成,右玉人也開始繼續探索——這場“綠色接力賽”該如何繼續跑好?

出山西右玉縣城,向西北行進30多公里,便見楊千河鄉西南的丘陵山地。

“到了夏天,這裏將滿眼盡綠,一派生機。”指着山上高矮參差的小樹,右玉縣委副書記、楊千河鄉黨委書記劉世君滿懷期待。

這片山地面積過萬畝,梁峁交錯,交通不便,曾是右玉縣最後一片宜林荒山。2020年,右玉人背苗開路,鍬挖鎬刨,一坑坑“摳”,一棵棵種,終於啃掉這塊“硬骨頭”。

從單一種樹轉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這是三四年前的蒼頭河濕地公園,植被稀疏,綠色單薄;如今,沿河濕地水豐草美,樹綠花紅,色彩斑斕。”右玉博物館工作人員王濤特意拿出兩張照片作對比。

蒼頭河治理前,每遇山洪,河水漫溢,沖毀村莊和農田。經過右玉幹部羣眾數十年的造林綠化,沿岸生態顯著改善。在此基礎上,右玉縣適時啓動殺虎口生態治理工程,從單一種樹轉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升流域生態品質。

“這塊區域,山水林田湖草各種要素齊全。”右玉縣林業局局長劉佔彪指着工程規劃圖介紹,這裏還有明長城、殺虎口等歷史文化遺蹟,“要進行集生態與文化為一體的系統性治理。”

蒼頭河流域內的濕地以自然修復為主、工程修復為輔,採用喬灌草立體栽植,科學栽植山桃、山杏、樟子松、油松、檸條等10多種植物。近年來,蒼頭河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

蒼頭河人工河柳工程、四五道嶺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也給當地生態文化旅遊提供了綠色基礎。雄關殺虎口、壯美明長城、蒼涼古戰場……一處處歷史文化印記,星點散落於綠水青山之間,讓人流連忘返。

“這兩年,遊客越來越多,買賣越來越好,每年能收入三四萬元。”在殺虎口景區擺攤賣涼粉的殺虎口村村民李四紅説,村裏還成立了生態旅遊專業合作社,帶動百餘貧困人口脱貧致富。

“雖然受疫情影響,但2020年右玉接待遊客425.15萬人次,比2019年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目前相關收入還沒統計出來,估計也差不了。”右玉縣委副書記姚樹山説。

提高產品附加值,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

“這裏邊只有7克,能賣40多元。”右玉縣圖遠實業股份公司總經理劉德智拿起桌上一個小瓶,如數家珍,“裏邊裝的是凍幹小香葱,屬於高附加值產品。”

高附加值,源於良好的生態和適宜的氣候。劉德智説:“當時公司要轉型,我們發現,小香葱在市場上前景好、利潤空間大,但其種植、生產技術要求高,對生態環境要求更加苛刻。”

通過實地調研,劉德智他們得出結論——右玉的生態和氣候非常適合種香葱。於是,圖遠公司採取“企業+基地+農户”的發展經營模式,建設温室大棚50畝、流轉土地3500畝,建成了高標準小香葱種植基地。

圖遠公司主打的凍幹小香葱產品,年平均外貿出口700多萬美元。圖遠公司的種植基地可帶動2000餘農户增收1400多萬元,每年5月至10月還可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如今,右玉的綠色產業已初具規模:75萬隻羊、40萬畝小雜糧、4.2萬畝多樣化種植土地、20多家綠色農業龍頭企業……生態紅利頗為豐厚。

寒冬臘月,右玉沙棘研究所所長曹滿還是閒不下來,整天忙於“右玉縣野生沙棘改造技術的研究”項目。“目前,右玉有28萬畝沙棘林,只有少部分完成了升級改造,改造提質的空間還非常大。”曹滿告訴記者,採用清水泡穗、草簾覆蓋等技術,未來,改造後的野生沙棘果的產量將是沒經過改良的野生沙棘產量的7倍。

據介紹,未來5年,右玉要在全域綠化後繼續投資14億元,實施19個產業項目。

敬畏自然,呵護髮展根基

“右玉的綠水青山,是大家數十年艱苦奮鬥幹出來的,一定要保護好這個綠色的發展根基。”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張建新説。

18年潛心研究生態肉羊健康養殖,張建新認為右玉的生態承畜量有限,人工培育與生態資源合理利用要相結合,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在右玉,祥和嶺上公司在1萬多畝荒地上建成生態牧場,人工種植的灌木、喬木遍佈其中,在保持水土的同時,為牧草生長提供養分。

“這樣的模式,可以儘可能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祥和嶺上公司董事長張宏祥説,“以最低的生態成本,養出更多的生態羊。”

如今,該生態牧場年出欄肉羊2萬多隻,還吸引了80多名周邊村民務工,帶動當地村民脱貧致富。

曾經,右玉工業園區想升級更名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最終定名為“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名稱之變的背後,體現出生態在右玉發展結構中的分量愈發重要。

為了呵護綠色成果,近5年,右玉縣累計拒絕20多個項目,涉及資金100多億元。艱苦奮鬥的右玉人,在享受生態紅利的同時,也對生態極為珍惜和敬畏。

眼下的右玉朔風凜冽、天寒地凍,楊千河鄉陸家莊村村民王元世和家人出門打沙棘果。“平均下來,一天打的沙棘果能賣400元左右,一季下來能有不少收入。”王元世説。

“目前,右玉的宜林荒山已經基本綠化完成,綠色發展、生態建設也有了新目標、新要求。”朔州市委常委、右玉縣委書記張震海説,“肩上的擔子絲毫不比以前輕,我們更加需要繼承和發揚右玉精神,跑好這場綠色接力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0 字。

轉載請註明: 推進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實現綠色發展 右玉 跑好接力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