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近日,由故宮博物院出品,故宮出版社製作的“一起讀故宮”4條公益短視頻,呈現了讀紫禁城的四個視角: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布展細節、天地自然-孩子眼中的建築與自然、音樂與城-鋼琴家眼中的建築與音樂、角樓記憶-城市人們心裏對古建的記憶。

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展,正是工作在這座城中,日日研究這座城的專家學者們,在這個時間節點想交出的答卷:600年前的紫禁城,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見的故宮。在宏大的歷史線之中,總是有一些特別的展品,瞬間驚豔你。即便你從未對古建築有興趣,但當你像古人一樣,藉由燙樣看到建築內部的空間,看到工作人員把燙樣部件分解開,重新組裝,長春宮涼棚的結構和內部裝修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是展覽中所看不到的細節,而且即便對於故宮人,也是難得一見。

一起讀故宮,故宮博物院策展團隊成員們帶你瞭解布展背後的細節。

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孩子們看紫禁城,愛看的恐怕不是大宮殿,而是它角落裏的自然真趣。飛魚、海馬、螃蟹、大蝦、很像豬的海豚,長在柱子上的石榴和蓮花,像獅子、像海蔘、像豆腐的奇石。童真的眼睛能看到截然不同的紫禁城,建築與自然是這樣在600年裏和諧共生的。歷史園林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古木數百年生生不息,建築數百年閲盡朝代更迭,這是最直接的文明與自然的關係。

一起讀故宮,與少年榮梓杉、王聖迪讀《故宮神獸》、《巧遊覽故宮》一起發現紫禁城童真的意趣。

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太和門前廣場,是一個橫長的廣場,長寬比約為3:2;太和殿前廣場,同樣是一個橫長的廣場,長寬比同樣約為3:2;建築羣之間具有相似的比例,在視覺感知上才會極為穩定均衡。遵循一定的數字比例營建的紫禁城,如音樂一般,有開篇,有高潮,有尾聲,呈現出富於變化,卻莊嚴穩定的韻律。

一起讀故宮,與鋼琴家李雲迪一起感受紫禁城建築的韻律之美。

紫禁城的角樓,隔着筒子河,已經被凝視了600年,被相機拍了近100年,因為它美的一眼難忘。矗立在近10米的高牆之上,倒映在52米寬的護城河之中,一動一靜,一虛一實,這是如中國山水畫一般的美感。角樓是座三重檐的方亭,上覆十字脊歇山屋頂,四個面,每一面都上下攢聚起7個翼角,一共28個翼角。所以,無論站在任何角度看角樓,互相關聯的翼角都讓你目不暇接,翬飛之美堪為中國古建築的典範。

角樓600年來,閲盡了無數滄桑變遷,卻始終陪伴着一代代人,一代代愛它的人又一直修繕保護着它。讀角樓,讀的是它承載的歲月,讀的又何嘗不是自己。一起讀故宮,與濮存昕一起讀角樓,感受對角樓的記憶。

一起讀故宮,還有更多精彩的視角,等待與你一起慢慢打開。

(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起讀故宮,多一種視角看600歲的紫禁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