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場變成濕地公園

砂石場變成濕地公園

大通苑濕地公園全貌。通訊員 顏金梅 攝

砂石場變成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的蘆葦叢。

砂石場變成濕地公園

村裏的孩子最愛在這片蘆葦中玩耍。

蘆葦隨風搖曳,夾雜着陣陣花香的微風輕拂草浪……

秋日,記者走進位於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塘川鎮大通苑村的大通苑濕地公園,在正午的豔陽下,大片蘆葦與點綴的仿古式亭台樓閣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幅山水田園風景畫。

“大通苑人工濕地項目總投資2652萬元,建設總面積7.8公頃,目前已經完成了項目初步驗收,正在等待省級驗收。”互助縣生態環境局局長費雲章説。

通過無人機顯示屏記者看到,濕地公園內,用蘆葦叢改造成的圓形、三角形景觀形成了獨特的水域風光。走近一片圓形的蘆葦叢,鳥兒們從中飛出,鳴叫着飛向遠處。藍天白雲映照在碧水中,成羣的野鴨在河中嬉戲,整個公園充滿生機活力。

塘川鎮大通苑村村民吉公保尚説:“以前,這個濕地公園是取砂石留下的大深坑,才幾年的工夫,現在被政府打造得這麼好,不但有水有花有草,有成片的蘆葦叢,空氣也變得清新,我們喜歡到這裏散步,孩子們也喜歡來這玩。”

我們注意到,在濕地公園不遠處,從互助縣污水處理廠地下管廊排出的一股清澈的水流向了此地。“原來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達標水直接排進河道里,而現在經過地下管廊引流到濕地公園,通過泵房提取進這個天然‘淨水機’裏,採取迴歸自然的辦法,對達標水進行再次沉澱處理。”費雲章説。

通過人工濕地技術的實施,主要是對縣第一污水處理廠每天1萬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尾水進行提標深度淨化處理和生態恢復,在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的基礎上, 將進一步有效削減互助縣沙灘川河入河污染物,改善沙灘川河入湟口水質,同時提供對應量的再生利用水源。在此基礎上,人工濕地內的生態水域,為周邊環境起到了一定的小氣候調節和淨化空氣的作用。這些“隱藏”功能,使第一污水處理廠成為下游的天然“淨水機”,不僅美化了濕地公園環境,還發揮出人造“氧吧”的作用。

自從有了這個濕地公園,當地羣眾多了個休閒的好去處,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尤其是生活在周圍的村民,對砂場變公園的體會很深,也更加了解保護好環境的重要性,再也不亂扔亂倒,有時來浪公園看見垃圾還主動幫着撿,這些年我明顯感到,不論是鄉村還是縣城,羣眾都能自覺維護環境。”費雲章説。

隨着互助縣持續向宜居宜業綠色生態新城發展步伐的加快,羣眾共享綠意空間的體驗感越來越強,越發珍惜美好的生態環境,積極主動保護環境,努力讓家鄉變美麗。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4 字。

轉載請註明: 砂石場變成濕地公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