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秋節 | 夜深花睡去,最念是故人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休閒

作者:黎遇之,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又是一年中秋節。

記得最初“中秋”只是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與秋天豐收有關,為表達人們的喜悦心情,於是以農曆八月中間的那一日,作為節日,命名“中秋”。

後來古代宮廷文人的興起,詩人們喜歡在秋天賞月,“中秋”賞月的習俗才逐漸開始形成。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於是中秋開始成為固定節日。

傳説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但正式確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卻是在北宋,也是在宋朝,人們才開始在中秋節吃月餅。

“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東京夢華錄》

“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

——《夢梁錄》

01

親 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是寫中秋作品中的上品,小序中寫“秉承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是的,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在中秋節這一天,雖然蘇軾與朋友們“歡飲達旦”,卻依舊牽掛着還在遠方的弟弟。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

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又是一年的中秋節,蘇轍與蘇軾終於團圓。他們在這一天,一同泛舟賞月,終於得過一個團圓的佳節。然而中秋之後,蘇轍又要轉別地赴任,於是在臨別前寫下這首詞。

中秋,對中國人來説,是很特殊的一個節日,重要程度,僅次於春節。

大概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我們的骨子裏,是期待團圓、期待圓滿的,只有團圓,才是最好的中秋。

小時候很期待中秋節,那時沒有“團圓”這一認識,但每年這一天,會有很多好吃的,每年的這一天即使犯錯也不會被責打。

也許正是成長中習慣了孤獨,於是長大後,對中秋節的想法,僅是懷念從前的某一段時光。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人對這個節日,都是期待,總覺得當下人們對很多情感都是涼薄的,真真假假,並無人在意……

02

愛 情

長相思,長相思。

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

欲把相思説似誰,淺情人不知。

——晏幾道《長相思》

希望給中秋一種祝福,關於愛情的祝福。

也許讚頌愛情的節日已有很多,歌頌愛情的詩篇更是無數,但總覺得詩中的愛情,多數是別離與思念。

如果可以送給愛情一個祝福,希望在中秋這一天,所愛之人,在身邊,在心間。

又是一年圓月升,心上歸人慢慢行,一步一步,一程一程,有愛不怕相思遠,有情終會有相逢。

03

自 己

憶對中秋丹桂叢,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

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

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

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人們常説,中秋月圓,中秋佳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但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回家。

今年的中秋節,若是無法團圓,也願你能抱着從容之心,把愁緒釀成酒,一杯敬滿園金菊,一杯敬缺月梧桐。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説,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明·徐有貞《中秋月》

從前一直覺得,古人描寫中秋的詩詞,總是有太多的憂傷與離愁。

長大後,生活在現代化都市,感受一年比一年“隆重”的節日盛景,卻一年比一年淡薄的節日氣氛,似乎有些懂得了古代詩人們的心境。

但即使一個人的中秋節,也可以有濃濃的快樂、刻骨的思念、無盡的詩意、滿滿的祝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季羨林説,“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

今天是#中秋節#,你今天會去看月亮嗎?

【作者簡介】黎遇之,願在充滿忙碌的生活裏,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閒書一本,讀一首詩給自己,聆聽萬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