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養人,大海也養人,家鄉人相信這一事理,他們敬奉大海,有空無空,常去海邊看看,常去海里走走。
春天還在繼續,但日照時間長了,天氣也暖了。孩子們喜歡去桃林裏跑。大人們在收拾農具,説是種蔬菜的時辰已經逼近,不可錯過。冷冷熱熱天氣裏,大家看到了樹上的嫩枝,草上的嫩葉,接下去日子或許很忙,忙之前再去看一下老家前面的海,就像再去看一眼老親戚一樣。看一次,想多時,平時的念想就會少冒出來,心情會平靜很多,幹活的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
上午,準備好了一切,大家三三兩兩地出了門,騎車、步行、開車,三個一羣,五個一排,走大路,穿小路,各有各的走法,但都行色匆匆,臉上佈滿了想見老朋友的喜悦。一刻鐘後,全都來到了護塘,過了一會兒,幾個人走下了護塘,幾個人走上了灘塗,他們先是定定神,閉閉眼,然後朝前望去:海啊,空遼無邊,海天一色;浪潮不翻卷,海水無喧譁。大家説,今天的海,特別懂事。
海邊村的海,是杭州灣的海。多少年前,東海滔滔的海水流到了上海,看到了奉賢景緻的好,奉賢人羣的好,就兜了一個圈,轉了一個彎,就此歇腳一下,就把海岸線留在了奉賢,留在了海邊村,從此家鄉有了大海。
天地養人,大海也養人,家鄉人相信這一事理,他們敬奉大海,有空無空,常去海邊看看,常去海里走走。他們知道:踏一腳有彈性的灘塗,掬一把有鹹味的海水,都是對海的留戀與尊敬。也在這樣的日子裏,家鄉人從海里獲取了無數的寶藏,比如好吃的魚蝦、貝類。一家又一家,一代又一代,飯桌上堆滿了海鮮,宅前頭曬滿了海貨,心底裏珍藏着感恩,年年如是,月月這樣。海與人,人與海,物我交流,情感交融,後來就相看兩不厭了。
看過海的人,與不看海的人是不一樣的,一直看海的人與看得少的人也是不一樣的。半天看海,一天無語,已經想好的話,想説的話,大海好像都説了;踩了一路的灘塗,抓了一桶的泥螺,就知道再大的浪,也衝不走躲在土裏的生靈;漲潮慢,退潮快,好像與自己種的莊稼一樣,生長總要幾個月,收拾總是幾天裏;去海里,迴護塘,護塘很近,卻走了很長的時間,但必須繼續走,護塘的北面是老家。正午了,太陽掛在海中央,海里太陽比天上的太陽的光圈要大得多,但光線淡而散,才明白太陽只有一個,大海里的太陽是眼裏的太陽,是水裏的太陽,不是自然的太陽,不是天上的太陽。
老家的春日大海,漲潮不喧囂,退潮不熱鬧。海水很平靜,海水在流逝,海水是黃色的,海水撞上了護塘,跌落的水花卻是白色的,而在腳背上衝來衝去的海水卻是黃中帶白的。老家的海水就是沒有藍顏色;海水是鹹的,海水可以看,不可以吃。
這又想起了海里的魚,海里的魚叫海魚,海魚與老家河裏的魚不一樣。海里的魚多,魚大,力氣也大。為什麼,想來想去,因為大海不是河流,海水不是河水。
海真的值得你去看一看、想一想的。在我的家鄉,有空的日子,不看海是個損失。
看海回來了,人與人客氣了,就覺得對方原來很和善;人與人也不小氣了,就覺得對方原來量很大;人與人都相幫了,就覺得對方原來很熱心;人與人也問候了,就覺得對方原來很體貼——大家説,今天看好了,離開了,下次什麼時候去看呀?大家都笑笑,有人伸出手,在嘴前握成一個圓,大聲喊,大家相互招呼一聲!
海邊人看海的半天過去了,現在回家了,回家要整理看海的心情,總覺得在看海的日子裏走過春天,迎來夏天,是海邊村上輩人修來的福分。(高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