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韶明初京城聚寶門東七條半營

600多年前的明初,當時的京城(今南京老城區)聚寶門東(今中華門東)有五處軍隊屯營和匠户集中居住的一些新興的行業集中營地。因此,就有了相傳至今的門東“七條半營”。然而,卻很少有人説清楚它們的具體位置與歷史淵源。為尋找遺蹟,筆者多次前往實地探究,嘗試着弄清楚它們承載的歷史。

邊營——倚城設營

邊營,位於老門東景區內,南倚城牆,北與中營平行,東起老虎頭,西至上江考棚,連接新民坊,東西走向,全長約600米。傳説修建明城牆時,士兵、民工的營房由臨時毛竹草蓆搭建,因營房緊靠城牆邊,故名邊營。

邊營東頭為黃土崗,當年築城的營房就設在黃土山丘上,被稱為黃土崗邊的營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邊營東頭,因地處赤石磯餘脈土丘,城牆內側有黃泥土坡通往城牆上,人們便從這裏爬上城牆。眼下仍可見到爬城頭的土坡遺蹟。

過去的邊營,沿街屋舍低矮密集。雖然巷陌間少有層層疊起的高牆,但院落內精巧細緻的格柵門雕花窗處處都顯示出邊營人家昔日的殷實富足。

邊營,2009年起開始拆遷,並被納入整治的“老門東”景區範圍。經過幾年翻新改造,景區於2013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營——兩營夾之

中營,位於老門東景區內,南與邊營平行,北與三條營平行,東起轉龍巷,西至邊營中段(現箍桶巷),東西走向,全長約300米。因與邊營、三條營組成三條平行的街巷,中營夾在中間,故名。這裏也是明城守營的駐軍營房。

據説,清代時中營一帶很“荒涼”,一些來自皖南的莊户人家聚居此地後,這裏便開始成了城中菜地。他們除了種蔬菜,開闢菜園瓜地外,同時還將家鄉的農副產品運至南京販賣。日子長了,這些莊稼漢都蓋上了瓦屋。

五六十年前,門東是南京扎彩燈有名的集中地,而數中營最有名氣。手工藝人“扎功”很特別,不用棉線、麻線,而用“紙線”。人們一提起彩燈,都異口同聲地説中營的彩燈扎得最好。

如今的中營,與邊營、三條營一同納入“老門東”景區範圍。

三條營——第三營房

三條營,位於老門東景區內,南與中營平行,北與剪子巷平行,東起轉龍巷,西至原大井巷(現上江考棚),東西走向,全長約600米。這裏曾是明城守營第三處駐軍營房,故名三條營。

三條營,較之於邊營、中營的低矮房屋,大多則是大户人家。高聳巍峨的馬頭牆,前後四五進的深宅大院。這裏曾經住有達官貴人,其中尤以晚清時期的三條營18、20號蔣壽山(號稱蔣百萬)故居佔地面積最大,人稱門東九十九間半,面積約300平方米。

如今的三條營,不但被納入“老門東”景區範圍,而且“蔣百萬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段有復建的清代戲曲家李漁的“芥子園”。

廚子營——膳食之營

廚子營,位於軍師巷附近,南起馬道街,北至下江考棚,西臨原白酒坊(現上福園小區),東臨信府河,南北走向,全長約250米。因拆遷改造,如今廚子營的地名已不復存在了。

廚子營,原名儲積營,是明、清科舉考生膳食集中地,後訛化成了廚子營。明代景泰年間科考貢院遷移至夫子廟內。

這裏還流傳着女共產黨員、革命烈士呂疇的故事。她曾在中華門及廚子營一帶秘密開展地下活動。為了革命,她將寡母送往廚子營舅父家。抗戰時期,她在一次運糧任務中遇害,年僅22歲。

木匠營——木匠營地

木匠營,位於長樂路南側三七八巷內,南起馬道街,北至磊功巷,西與箍桶巷平行,東與水佐營平行,南北走向,全長約170米。明初為木匠營地。

相傳明初時期,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箍桶匠手藝精湛,無人能及,箍的桶從來沒有漏過水,結實耐用。慕名前來學手藝的人特別多,後來這裏就居住了許多手藝高超的箍桶匠。再後來,到這裏找箍桶匠幹活的東家也多了起來,漸漸地人們就把這裏叫箍桶巷。而箍桶匠們所用的木材、木料幾乎都由住在附近的木匠來加工,於是人們乾脆就給附近那條巷子也取了一個好記的名字——木匠營。

原木匠營兩旁的房屋已被拆除,如今在原址建起了幾幢居民小區。

水佐營——水軍屯營

水佐營,位於長樂路東段南側“水佐營”巷內,北起長樂路,南至馬道街,西與木匠營平行,東與小心橋東街平行,南北走向,全長約250米。

此營原是明代水軍左所的屯兵之地,亦是操練水軍的地方(此處原有小運河)。久而久之,人們便簡稱其水左營,但經過口口相傳,“左”訛為“佐”,遂演變成了今天的水佐營。

如今的水佐營,北大門牌坊上,寫有“十朝繁盛地,長樂乾坤間”的篆體楹聯。

蓮子營——連連生子

蓮子營,位於長樂路東段北側,丁字形巷道,北鄰白鷺洲公園(現封),南至長樂路,西與平江府路相接,東鄰原糟坊巷(現罵駕橋),全長約250米。

據《南京地名錄》載:“舊時巷內有一座藥師庵,庵內所供奉的善財童子是赤足立於蓮花上的,故名。”説蓮子營裏原有尼庵,供奉送子觀音,塑菩薩像赤足立於蓮葉上,寓意“蓮蓮(連連)生子”。另有一説,白鷺洲公園內蓮子水產在此形成集市。

愛國教育家姚文采就定居在原蓮子營44號。這幢別緻典雅的民國建築,也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常住南京的四處居所之一。不幸的是,這幢古居隨着整體動遷被拆。

如今的蓮子營,在“姚文采故居”遺址南面修建了一幢“文采書屋”。

半邊營——曾是屯營

半邊營,位於馬道街中段,大約在現在的箍桶巷到木匠營之間這一段,東西走向。從文獻記載上看,半邊營也是明代門東五處屯營之一。

1949年以前,半邊營這條不到100米長的街,住有不到100户人家,但卻因為兩個原因名聲頗大。一是有一個基督教堂稱為“福音堂”,中外牧師每逢星期天,都用發放衣服、賑濟糧食來吸引信眾。後來,教堂的幾間大屋變成了糧站。二是這裏曾經住過中國動漫鼻祖萬籟鳴四兄弟,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鬧天宮》動畫片,就是由萬籟鳴團隊攝製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將西起大油坊巷,東至江寧路的馬道街、半邊營、小心橋合併成馬道街。 徐建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4 字。

轉載請註明: 韶韶明初京城聚寶門東七條半營 - 楠木軒